:::
封丹-拉突尔(H. Fantin-Latour):《在钢琴旁》(1885年)(陈汉金 提供)
谈画说乐

未来的憧憬

华格纳的催化

就像贝多芬对十九世纪浪漫风格音乐所造成的全面性影响一般,华格纳(1813-1883)的音乐创作与艺术哲学则普遍的影响到「世纪末」的思维,不论是音乐或美术,文学或戏剧。华格纳「未来音乐」、「整体艺术作品」的概念,不只导引维也纳与巴黎的音乐创作摆脱因循保守,而迈步向前开创新局,在一八八○年代左右,「华格纳风潮」(Wagnerism)形成之后,这两个艺术都会的美术创作也反映出这股潮流的波澜壮阔。「后华格纳时期」的音乐与美术,彼此能擦出怎么样的绚烂火花?

就像贝多芬对十九世纪浪漫风格音乐所造成的全面性影响一般,华格纳(1813-1883)的音乐创作与艺术哲学则普遍的影响到「世纪末」的思维,不论是音乐或美术,文学或戏剧。华格纳「未来音乐」、「整体艺术作品」的概念,不只导引维也纳与巴黎的音乐创作摆脱因循保守,而迈步向前开创新局,在一八八○年代左右,「华格纳风潮」(Wagnerism)形成之后,这两个艺术都会的美术创作也反映出这股潮流的波澜壮阔。「后华格纳时期」的音乐与美术,彼此能擦出怎么样的绚烂火花?

「画说音乐」讲座音乐会

未来的憧憬—华格纳的催化

11/6  14:00  台北 国家演奏厅

INFO  02-33939888

维也纳的「华格纳派」

就在布拉姆斯定居维也纳、并逐渐成为音乐界主导人物的一八六○年代,华格纳的音乐也逐渐被引介到该城。维也纳第一位重要的华格纳信徒应该是布鲁克纳(A. Bruckner,1824-1896)。布鲁克纳在中年之前,是位创作了大量宗教音乐的虔诚管风琴师,三十九岁首度接触华格纳音乐,成了他的音乐生涯的转捩点──一八六三年,林兹(Linz)歌剧院的《唐豪瑟》演出,让他深受震撼;一八六五年他特地前往慕尼黑聆听《崔斯坦》的首演时,认识了华格纳。一八六八年,布鲁克纳被任命为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之后,逐渐成为维也纳「拥华格纳派」的主导人。华格纳连同布鲁克纳将经常受到「布拉姆斯派」人士的嘲弄与攻击,乐评家、音乐学家汉斯力克(E. Hanslick)是该派的主要人物。

布拉姆斯派与华格纳派的对峙,经常被后人简化成两个极端──传统与创新的抗衡,事实却不是那么单纯。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创作中,虽然显示出许多华格纳的影响──庞大的乐团的使用,恢宏壮阔的效果,大幅度戏剧性效果的营造,然而布鲁克纳受惠于传统的一面,也是不可忽略的──他的交响曲中,就像布拉姆斯一样有许多因素仍是源自舒伯特与舒曼。

布鲁克纳的推崇华格纳,不只表现在他的音乐创作上,更体现于华格纳音乐的传播与发扬光大之上,一批年轻、刚出道的音乐家们,尽管他们最初学的是布拉姆斯式的传统、扎实的作曲手法,他们将逐渐受到布鲁克纳的启发,成为华格纳的拥护者与传承者,这批与布鲁克纳被统称为「后浪漫派」的作曲家们,主要是较知名的马勒(G. Mahler,1860-1911)、沃尔夫(H. Wolf,1860-1903),或一般人较少知道的罗特(Hans Rott,1858-1884)、杰姆林斯基(A. von Zemlinsky,1871-1942)。至于所谓的「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三位主将荀贝格(A. Schoenberg,1874-1951)、贝尔格(A. Berg,1885-1935)、魏本(A. von Webern,1883-1945),他们虽是在布鲁克纳过世之后的二十世纪初年才兴起,他们早年的创作仍然是后浪漫的,他们在华格纳的催化之下,将音乐创作逐渐推向二十世纪的「现代音乐」。

风潮下的维也纳美术

在华格纳风潮下,各地的美术创作或多或少都被波及,巴黎方面的影响是相当重大的,维也纳比较轻微。正如上一期〈追忆逝水年华─圣赏斯与布拉姆斯的怀旧〉中提到的,维也纳十九世纪后半美术界充满著回归传统的复古风气,主导者是画家马卡特(H. Makart,1840-1884)。华格纳音乐在一八八○年代广受欢迎之后,有些画家为华格纳绘制肖像,或将歌剧中的某些著名的情景转化到图画或版画中,然而这些图像经常是以相当保守的技法、风格被呈现出来,与华格纳音乐的新颖、大胆不能相提并论。马卡特在一八八○年左右绘制的一幅天花板设计图,以富于装饰效果的巴洛克风格绘出《指环》中的人物与情景。马卡特在一八八三年绘制的八幅「尼贝龙指环的情景」,却是一组难得的杰作。马卡特在一八六○年代以后,长达十年间曾居留慕尼黑,这段时间正巧是华格纳获得巴伐利亚国王赞助,得以在慕尼黑演出他的主要剧作的时期。马卡特因而得以接触华格纳的歌剧,而且认识了华格纳;华格纳于一八八三年的过世,可能是马卡特创作这组图画的动机。

这八幅画的构图、人物都相当单纯,以便聚焦在少数几个人物情感表达,每个情景独特戏剧效果的渲染上。用色也尽量单纯化,每一幅几乎都强调单一色调强烈的明暗与浓淡的对比,以加强激情的戏剧性;笔触的快速、猛烈更加强了激情的效果。马卡特晚年完成的这八幅画,超越了他平常比较传统、复古的画风,而如此不同寻常的成就,应是被华格纳的音乐激发出来的。

风潮下的巴黎美术界

一八七六年,拜鲁特音乐节开创之后,每年吸引了许多巴黎文艺界人士前去见识华格纳歌剧的演出,尽管当时离普法战争还不远,一般法国人的仇德情绪高涨。在华格纳风潮之下,不只巴黎的音乐界,连文学界、美术界都深受影响。在美术方面,十九世纪后半新兴起的三个流派,先是一八五○年左右兴起的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在一八六○年代转化成印象派,一八八○年代以后,具有象征主义倾向的几个画派逐渐取代了印象派,成为世纪末的主流。

印象派描绘现实世界的景象,强调的是客观的、科学精神的色彩,光影变化的分析与具现,与华格纳音乐的灵性、精神性的境界、本质上应是相当不同的。然而当时却经常有人将两者相提并论,只因为它们同是十九世纪后半最能摆脱因循保守、最具创新性的。画家雷诺瓦(A. Renoir)对华格纳的音乐相当著迷,他认为,华格纳在管弦乐中音色的开发,正如印象派在色彩上的探究一般。雷诺瓦于一八八二年的义大利之旅中,在西西里岛首府巴勒摩巧遇华格纳,被允许在三刻钟之内为他作画,这幅「华格纳像」却未受到大师的青睐,两人在作画期间的谈话也是南辕北辙,歧见甚大。

高更(P. Gauguin)与梵谷(V. Van Gogh)也都喜欢华格纳的音乐。他们虽与印象派是同伙的,他们的「后印象派」式的美学观点却已经脱离了印象派。梵谷在他的书信中,多次表达他对华格纳音乐的喜爱,他也像雷诺瓦一般,强调华格纳的「用色」不是用来描绘事物的表相,而是具有「表现性」的──表达情感、渲染情境,就像他自己使用颜色一般。高更的创作美学与梵谷是用同一方向的,但由于个性上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来自荷兰的梵谷是「北方人」,北方的艺术经常呈现出比较主观、强烈的「表现性」;高更则具现出南方艺术比较客观、清晰的特质,他的画作憧憬著一种超凡脱俗、洋溢著灵性的「人间天堂」式的境界。高更将这种虚无飘渺的境界看成是绘画中的「音乐性」的追求──音乐是飘忽、神秘而抽象的。高更在绘画中追求音乐式的境界,体现了华格纳「整体艺术作品」的概念或波特莱尔的「感应说」。高更对两世纪之交,将成为巴黎绘画主流的象征主义画家们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就像梵谷日后对北方日尔曼「表现主义」的兴起造成重大的影响一般。

与高更同样具有象征主义倾向的封丹-拉突尔(H. Fantin-Latour),早在一八六○年华格纳首次在巴黎演出他的音乐时,已迷上华格纳的音乐,他的许多描绘华格纳歌剧情景的油画、版画中,尤其以「指环」系列(1897)最完整,整个系列的许多幅版画宛如连环图画般,叙说著「指环」令人著迷的故事。封丹-拉突尔的油画《在钢琴旁》(1885),描绘一群文艺界的菁英有如参加宗教聚会般,沉醉在华格纳的乐声中。宛如大祭司的弹琴者是夏布里耶(E. Chabrier),最右侧站立者是丹弟(V. d’Indy)。

巴黎的「法兰克帮」

十九世纪后半,法国音乐转变的两个关键都与德国有关,首先是一八七○年的普法战争,接著是十年后的华格纳风潮。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的次一年,一群音乐家们共同创立一个推展音乐的机构──「国家音乐协会」(Société nationale de musique,以下简称「国协」)。它虽以「国家」为名,却非官方的机构,而只是为了强调法国的民族意识──他们喊出「振兴高卢艺术」(Ars Gallica)的口号,企图在音乐创作上寻回法兰西的自尊心。「国协」前几年的活动主要在鼓励创作室内乐曲、器乐曲与艺术歌曲,这些是日尔曼音乐「霸权」的强项,却是法国的弱点,这几年的努力,主要是由圣赏斯带头,创作了一些曲风仍相当传统、温和的乐曲,直到一八八○年代华格纳逐渐产生影响之际,「国协」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仍旧以圣赏斯为首,较局限于发扬传统精神的守旧派;另一派是以法兰克(C. Franck,1822-1890)为首,主张广泛学习日尔曼音乐的长处,尤其是华格纳与李斯特富于前瞻性的语法,认为法国音乐必须同时是「民族的」与「现代的」。这派人士之中,有许多是法兰克的学生,因而被戏称为「法兰克帮」(bande de Franck),他们在一八八○年后逐渐取得优势,不仅主宰「国协」,也主导整个法国乐坛,直到二十世纪初年。「法兰克帮」中较著名的有狄帕克(H. Duparc,1848-1933)、丹弟(V. d’Indy,1851-1931)、萧颂(E. Chausson,1855-1899)、皮耶内(G. Pierné,1863-1937)。夏布里耶(E. Chabrier,1841-1894)与佛瑞(G. Fauré,1845-1924)虽不是法兰克帮成员,却是他们的朋友或「同路人」。年纪较轻的德布西(1862-1918)与拉威尔(1875-1937)虽不是法兰克的学生,他们早年的一些创作都是由「国协」演出的。

法兰克帮在直接受华格纳的影响之下,也经常致力于融合日尔曼与法兰西的音乐特性,因此在他们汹涌起伏的乐流之中,经常闪耀著精致微妙的光芒。无论如何,如何将华格纳的影响完全转化成纯粹法兰西的表达方式,还有待德布西与拉威尔更进一步的努力。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