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華格納

相關文章 68 篇
  • 塩田千春舞台設計作品《伊底帕斯王》(Oedipus Rex)。
    焦點專題(二) Focus

    塩田千春的舞台設計 「不在中的存在」 藉劇場探問生命本質

    塩田千春的裝置藝術予人強烈的「劇場感」,走進她的作品宛如走上一座舞台,擦身而過或停留駐足的觀眾,就像一個個走動的表演者,在此時交會片刻。當她將這些創作元素打造成舞台藝術時,那些日常物件在劇場的舞台上營造出超現實的異視感,那些「不在中的存在」不僅賦予舞台表演更豐富的詮釋觀點,也提供觀眾探問生命本質更多重的想像。

    文字|吳垠慧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 企畫特輯 Special

    華格納的複雜心志 當代人類的自毀寓言 拉夫拉前衛劇團的華格納歌劇《諸神黃昏》

    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是他在長年流亡生涯中醞釀而出的作品,透過日耳曼神話的重新詮釋,處處隱藏著華格納心中無法言說的複雜情感。由臺中國家歌劇院推出的「指環四年計畫」最終章《諸神黃昏》將在十月初隆重登場,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導演以自然界中自我毀滅性的掠殺、人類自我認同危機作為註解,除了建構視覺色彩的衝擊感外,亦引發觀眾對於劇本再現、篩選與展示上的議題討論,呈現當代劇場展演實踐之能量。

    文字|張瑋珊、Eva Ripoll、Tato Baeza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隨著《帕西法爾》,擁抱華格納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騎士文學到劇院聖儀慶典劇

    源於英國亞瑟王傳奇的中古騎士文學,對德國作曲家華格納的歌劇創作影響深遠,如《羅恩格林》與《帕西法爾》都是,而後者更費了華格納卅多年時間的醞釀,藉著中古的聖盃傳奇與天主教儀式,華格納寫出他的「劇院聖儀慶典劇」,用意不在於宣揚基督宗教,而在於傳達自己的藝術宗教理念。

    文字|羅基敏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聖盃與聖矛是《帕西法爾》故事的核心。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劇院「聖殿」之中 動人的音樂儀典

    《帕西法爾》是華格納在拜魯特慶典劇院啟用後唯一完成的作品,對華格納而言,拜魯特劇院是「劇院聖儀」進行處所,有如彌撒在教堂裡進行。《帕西法爾》若於他處演出,無異將與其他「歌劇」般地世俗化。《帕西法爾》將傳奇與宗教寫入歌劇中,將宗教藝術化,亦將藝術宗教化,但這個宗教並非基督宗教信仰,華格納只是借助他自己熟悉的儀式與氛圍,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

    文字|羅基敏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帕西法爾一出場,就射死一隻聖湖上的天鵝。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純潔傻子」的聖盃奇遇記

    一支箭呼嘯而過,射死一隻聖湖上的天鵝。在眾人的指責聲中,射箭的年輕人激烈地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古奈曼茲向年輕人解釋其行為的殘酷和憐憫的真諦,卻發現他對世上諸事一無所知,甚至連自己姓名及身世都不知道這個年輕人,就是「純潔傻子」帕西法爾,歌劇《帕西法爾》就是他破除黑魔法、取回聖矛讓受難者得到救贖的奇遇故事

    文字|羅基敏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拜魯特慶典劇院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因作曲家而名揚世界的可愛小城

    造訪「拜魯特音樂節」 朝聖華格納之旅

    每年在德國小城拜魯特舉行的「拜魯特音樂節」是專為演出華格納作品而設的音樂節慶,而整個拜魯特也與華格納家族關係緊密,只要跟著「W」記號,就可以處處見到與華格納相關的景點與足跡:除了專為演出華格納作品而設計的拜魯特慶典劇院,還有華格納博物館(包含其故居)、吸引華格納到此的侯爵歌劇院、李斯特(華格納的老丈人)博物館、華格納喜愛的「貓頭鷹餐廳」不管你是樂迷或是觀光客,來到拜魯特,就可以體驗百分百的華格納!

    文字|吳孟珊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德國男高音威爾.哈特曼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男高音

    威爾.哈特曼 我用我的過去打動你

    國家交響樂團的樂季壓軸《帕西法爾》歌劇音樂會,邀來德國男高音威爾.哈特曼擔綱主角帕西法爾,其實哈特曼演出的角色相當多元,從男中音唱到男高音,從《魔笛》的帕帕吉諾、《阿拉貝拉》的馬泰歐到《顏如花》的拉卡,他相信自己能以過往的生命經歷支撐各種角色的內在。他說自己開始唱帕西法爾以來,他「更用心在把這個角色對照我的人生(因為)每個人都會在成長時經歷各種痛苦的、甜美的、危險的考驗,這就是帕西法爾所經歷。」

    文字|吳毓庭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飾演「昆德莉」的海克.威瑟爾斯(Heike Wessels)。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華格納的歌劇「絕響」 在國家音樂廳純粹聆聽

    這次的《帕西法爾》,NSO選擇以Semi-stage的方式演出第一幕序曲與及第二、三幕。雖然不在劇院推出全本,但在音樂廳卻能讓聲響發揮更大的效果。呂紹嘉說:「這部作品完全是華格納為了拜魯特劇院的空間與音響,用想像寫出來的。當然國家音樂廳不是拜魯特劇院,但我認為它是屬於這種音樂的廳,因為它的回響能夠讓銅管、絃樂共鳴,比在劇院更能呈現所要表達的情感。」

    文字|李秋玫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歌劇音樂會《帕西法爾》

    文字|張萬苓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 《華格納研究:神話、詩文、樂譜、舞台》
    藝@書

    打開書本 進入華格納創意世界

    想進入華格納的創意世界並不難,在聽懂音樂之前,可先熟悉各作品的劇情梗概。今年出版的兩本專書:音樂學者羅基敏的《華格納研究:神話、詩文、樂譜、舞台》與劇場導演楊世彭的《優雅的時光:達人聆賞華格納樂劇22年全紀錄》,以兩種不同的路徑,帶引讀者踏上成為華格納鐵粉的道路。

    文字|blue97、華滋出版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華格納用樂團來敘述劇情,來告訴聽眾《指環》中「音樂的每一個時刻都是一個與整體聲響相關的單元。」
    音樂

    拉夫拉前衛劇團再顯身手 《女武神》 飛入華格納的燦爛想像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巨製華格納的《指環》系列,今年來到第二部《女武神》,一樣與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合作,充滿奇想的舞台裝置,卻是向華格納當年的設計構思取材,更將廿一世紀的現實世界,恐慌世界毀滅的意象帶入製作中,當然也用了當今Google地圖的圖像,呈現科技新時代的里程碑。

    文字|邱映潔、臺中國家歌劇院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沃爾夫的作品紅遍當時音樂圈,並奪得「奇人軼事」之封號。
    焦點專題 Focus

    雨果.沃爾夫 以音樂雕琢詩詞的煉金師

    誰是雨果.沃爾夫?要談浪漫派時期藝術歌曲的創作者,大家印象深刻的不外是舒曼與「歌曲之王」舒伯特,但同時期還有雨果.沃爾夫,也是藝術歌曲黃金年代的一大名家。熱愛音樂創作的他自學作曲,努力鑽研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等前期作品的風格特色和作曲技法,更精心挑選詩詞,以精妙的音樂技法去刻畫文學作品中的角色,並描繪出故事氣氛。

    文字|張瑋珊、本刊資料室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開幕大戲《萊茵黃金》。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相關製作頻繁 今年盛況只是「巧合」 現象2:處處華格納,台灣歌劇要起飛?

    連續兩個月,分別在台中與台北,各有一檔《萊茵黃金》演出,此前不久,還有國臺交的「愛的超脫與永恆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歌劇音樂會,彷彿令人有錯覺「台灣是除了拜魯特音樂節之外,上演最多華格納作品的地方」,這是否表示台灣的歌劇發展即將起飛?畢竟華格納的作品可是歌劇的重要指標呢!雖然「華格納」近年來在台灣頗受藝術家青睞,其他領域也對重新詮釋他的理念有極度的興趣,但細究之下,今年的盛況,也只是「巧合」而已。

    文字|李秋玫、臺中國家歌劇院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演出乃進口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製作,由於劇團的特殊性,購買他們的製作,必須連同舞台工作人員(台前幕後皆有)及相關特殊
    回想與回響 Echo

    歌劇演出面面觀 由兩個《萊茵的黃金》談起

    由NSO近年來的歌劇製作成果,可以看到,國內已有基本長年定期演出歌劇的能力,缺乏的是相關藝術政策的配合,若有整體的適當規劃,NSO的歌劇製作可以輕鬆地巡迴北中南三地演出,去蕪存菁,逐年建立歌劇製作劇目,朝向全國式的定目劇院運作,將購買他國製作的經費投資於國內,才能累積出可傳承的成就,「國家」級「歌劇」院的成立方有藝術文化發展上的意義。

    文字|羅基敏、臺中國家歌劇院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帕西法爾》第一幕開幕景象,地點已被改成中東地區的基督教堂,充滿難民。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呼應難民議題 技術依然前衛 2016拜羅伊特樂劇節的「非《指環》」製作

    第十次造訪由作曲家華格納創立的拜羅伊特樂劇節,知名劇場導演楊世彭特地為本刊讀者介紹這次他所觀賞的「非《指環》系列」製作世界首演的新製作《帕西法爾》與前兩年首演的《崔斯坦與伊蘇達》。前者呼應難民議題,導演勞芬博格在劇中討論基督教、回教、猶太教是否可以在今日的世界共存。後者由華格納曾孫女、樂劇節總監卡塔琳娜.華格納執導,卻詮釋出不同於曾祖父的風貌。

    文字|楊世彭、Enrico Nawrath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女高音琳達.華生飾唱伊索德。
    音樂

    國臺交「崔斯坦與伊索德」歌劇音樂會 詩與樂 共詠愛與死

    《崔斯坦與伊索德》是華格納藉中世紀傳說詠自身故事之作,也因革新了和聲的寫法,將調性音樂推展到極致後,打開一條崩潰的道路,成為新音樂的濫觴之作。國臺交新樂季在藝術顧問簡文彬的策劃與發想下,推出《崔斯坦與伊索德》歌劇音樂會,邀請詩人路寒袖為歌劇音樂會撰寫詩句串連歌劇選曲,並由作家楊照發聲朗讀。

    文字|李秋玫、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一開場,三位萊茵女神各在一個透明水缸裡,悠閒地泅泳嬉戲。
    特別企畫 Feature

    感官全面啟動 讓華格納也吃驚的「總體藝術」! 拉夫拉前衛劇團翻轉歌劇《萊茵黃金》

    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幕重頭戲,就搬出重量級的華格納歌劇《萊茵黃金》,為了讓台灣觀眾體驗廿一世紀的「總體藝術」,這次邀來去年以戶外演出《布蘭詩歌》驚豔觀眾的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演出該團與瓦倫西亞蘇菲亞皇后劇院聯手打造的版本,運用特有的「拉夫拉語言」,結合影像、科技、特技,全然實踐華格納總體藝術的夢想。除了有多位台灣聲樂家演唱,並由指揮呂紹嘉率領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讓這齣前衛的製作,揉合了屬於台灣的聲音。

    文字|李秋玫、Tato Baeza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警報 指環 颶風 首度襲台!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 河床劇團《萊茵黃金》
    戲劇

    「華格納革命指環」 小劇場接力挑戰 當代觀點重述 四團搬演華格納經典之作

    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規模宏大,四部曲的情節貫穿數十年,橫跨神、人、妖三界,在台灣曾以音樂會形式演出。這次劇場導演鴻鴻策畫「華格納革命指環」,邀請四個美學風格各異的劇團:河床劇團、黑眼睛跨劇團、EX-亞洲劇團、再拒劇團,接力搬演《尼貝龍指環》四部曲,堪稱國內創舉。小劇場挑戰大規模的經典演出,不僅完全沒有包袱,擁有更多自由度,某種程度可謂是種解放。

    文字|廖俊逞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1234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