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汀.玛杰拉在二○一○年巴黎的服装发表会上,展示了宛如纸娃娃的服装。(图片提供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特别企画 Feature 比利时越界狂潮 Les Ballets C de la B /时尚越界

真正的时尚 是把思想穿在身上

取法多样文化、概念创意独具的比利时时尚

相较于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四大时尚之都,比利时的时尚设计虽然晚发,却爆发力十足。数个世纪的酝酿蓄积,直到一九八○年代,安特卫普六君子(The Antwerp Six)和马汀.玛杰拉(Martin Margiela)趁势以平地一声雷的姿态,惊醒沉睡许久的时尚界耳目。

相较于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四大时尚之都,比利时的时尚设计虽然晚发,却爆发力十足。数个世纪的酝酿蓄积,直到一九八○年代,安特卫普六君子(The Antwerp Six)和马汀.玛杰拉(Martin Margiela)趁势以平地一声雷的姿态,惊醒沉睡许久的时尚界耳目。

吞吐商业与文化的港口大城
早在十六世纪,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便因其位于欧陆面向北海的出口点,成为重要的海港商业城,各国通商往来俱在此发生,而成衣织品和宝石饰品等物料亦在当地加工后再运输至各国,这样的背景,为安特卫普的服饰设计奠定扎实基础;而旺盛的商业交流,更让安特卫普具备广纳不同文化、生活方式的宽阔性格,而不同国家的建筑于此兴建,带动安特卫普从地景到艺术的多元发展,也让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等知名艺术家迁居至此,绘画史上重要的法兰德斯画派于焉形成。

除了这些地域文化根柢,促成安特卫普时尚兴起的另一要因是创办于十七世纪的皇家艺术学院(Antwerp Royal Academy of FineArts)。这间欧陆最久的艺术学院,到一九六○年代始成立服装学院,虽然迟了些,却在主事者先进的教学观念下,才经过廿年就培养出安特卫普六君子等一批后来光耀门楣的毕业生。皇家艺术学院本来就有艺术、建筑专业,加上多国文化在此交融出深厚的人文传统与开放的态度,当时的服装学院院长坚持学生必须在服装制作技巧之外,修习文学、音乐、雕塑等不同领域的课程,更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的通识理解,在一般服饰设计课程多半开设市场行销学之际,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学的是各国民俗文化,缴交作业则是设计一套民族服装。

有了这样的培育手段,完全可以理解,彼时的安特卫普何以能教出观点独特、创意惊人、不拘泥于时尚华美表面、向各种文化取样反转出革命性作品的设计师,而不只是跟从主流风潮的巧手艺匠。

打倒浮夸、唤醒时尚的六君子

八○年代的时尚界已到了表面浮夸、实则空虚的阶段,从当时设计一面倒的尽是夸饰风格即可窥见。后来被称为安特卫普六君子的安.得穆鲁梅斯特(Ann Demeulemeester)、多利斯.范.诺登(Dries Van Noten)、玛丽娜.易(Marina Yee)、德克.范瑟恩(Dirk Vansaene)、华特.范.贝伦东克(WalterVan Beirendonck)、德克.毕肯伯格斯(Dirk Bikkembergs),以及当时为玛丽娜男友的马汀.玛杰拉,都于一九八一至八二年间从皇家艺术学院毕业。

毕业后,范.诺登因为家中织品相关行业的背景,很快就崛起设立品牌,走的是线条纤长略带神秘的民俗风格。而擅长以少量颜色和不同材质剪裁的得穆鲁梅斯特也自创品牌,倾向营造女性中性魅力。这几个年轻、风格喜好各异的设计师,一致主张服装不该追求同化,而应该表现真实的自我,于是,他们在一九八八年於伦敦时尚周场外策划了一场非常戏剧性的秀,以一台充满声光效果的卡车展示设计作品,果然一举震慑原本打著哈欠的伦敦时尚圈,安特卫普六君子从此登上全球舞台。

六君子并非全为台湾人熟知,除了范.贝伦东克的年轻潮牌Wild & Lethal Trash(W<)外,应该就属「解构之父」马汀.玛杰拉在台湾最具名气。事实上,玛杰拉强烈的艺术性格、将堪称「反骨」的思想完全展现于服装上,却又一本初衷地让这些极具态度的服饰穿来舒适妥贴,也让他成为不甘时尚精神消解于奢华外衣者的精神领袖。

如果服装发表会是剧场表演
玛杰拉有几个鲜明的特色:作风神秘,少有人看过他本尊;强调团队,不主张设计师明星化(虽然他终究成为时尚偶像);反对品牌,四条白棉线的标签还是是当年勉为其难缝上的,用棉线是为了方便拆下,去品牌才是个人化的终极目标(当然,这点仍被收编成识别MMM的品牌特色⋯⋯)

从这几个传奇性的特质,不难想见玛杰拉对时尚界的传统作风很有话说,因此回到创作上,他总是信手就可将环保、历史等概念缝进服装。喜欢“Re”(反复、重复)概念,于是以旧为新、将新衫做出二手衣质感;又或是将跳蚤市场搜罗来的服装、布料拆解拼组成领导潮流的创意设计。所谓穿衣,不是被集体意识附身,而是用穿著表彰你对世界的态度,对自我的召唤,玛杰拉的衣服总在传递这样的讯息。

他对时尚不该只是「时尚」的态度,更反映在发表会和销售空间的选择、设计上。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危险」地区、地铁通道、废弃仓库、停车场、马戏团帐篷、咖啡馆⋯⋯到处都有玛杰拉呈现作品的痕迹。不爱超级名模,他的衣服本就为了大众打造,因此经常由素人担任模特,有时一脸脏脏不羁、有时仿佛能剧面具或京剧角儿的妆容,使他的发表会如同剧场,演的不是超现实梦幻仙境,而是你我都游走其间的、荒谬与真实互无表里的世界。

二○一○年米兰家具展上,自MMM退休的马汀.玛杰拉仍延续轻灵跳跃于不同场域的艺术创作精神,打造出一间以黑色在白墙上绘制家具体态的展间,陈列其设计品;又如二○一○年巴黎的服装发表会上,他设计出宛如纸娃娃的服装,或遮掩模特儿体型,或降低传统对女性腰线的强调⋯⋯把「时尚」推出固有的小房间,我们就这么走入马汀.玛杰拉和其他安特卫普设计师无边的创作国度。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