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天鹅(Irina Kolesnikova饰)与王子(Dmitry Akulinin饰)的双人舞。图为圣彼得堡芭蕾舞团演出剧照。(联合报系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走进天鹅湖底—芭蕾伶娜的辛酸路 认识经典

解构《天鹅湖》—贴近经典的五条捷径

不管你懂不懂芭蕾或有没有看过芭蕾,你应该都对《天鹅湖》这出舞剧不陌生——不管是对柴科夫斯基凄美的音乐,或是天鹅舞者优雅动人的纯白舞姿。这出古典芭蕾里经典中的经典,是如何历经时代淬炼,在观众心中留下无可取代的地位?我们又要如何去欣赏这出不朽杰作?透过俄派芭蕾研究者李巧老师的专文引路,让我们踏上了解《天鹅湖》的五条路径……

 

不管你懂不懂芭蕾或有没有看过芭蕾,你应该都对《天鹅湖》这出舞剧不陌生——不管是对柴科夫斯基凄美的音乐,或是天鹅舞者优雅动人的纯白舞姿。这出古典芭蕾里经典中的经典,是如何历经时代淬炼,在观众心中留下无可取代的地位?我们又要如何去欣赏这出不朽杰作?透过俄派芭蕾研究者李巧老师的专文引路,让我们踏上了解《天鹅湖》的五条路径……

 

《天鹅湖》可谓全世界最著名、最受欢迎的芭蕾舞剧,是俄罗斯伟大作曲家彼得.柴科夫斯基于一八七五到七六年谱写的生平第一首芭蕾音乐。其另两出著名舞剧音乐《睡美人》(1889-90)和《胡桃钳》(1891-92),较《天鹅湖》的创作时间要晚了十几年。

帝俄时期剧院制作芭蕾节目是由编舞家将舞剧脚本先划分成各段舞蹈场景(独舞、双人舞、三、四或五人舞、团体舞等),并按各舞段角色或情节所需,将乐曲的节奏、速度甚至长度都规定出来,再交给如普尼、明库斯等专门谱写芭蕾音乐的作曲家进行组曲式的创作。当时的芭蕾音乐,受舞剧编导所局限,屈居二线,经常沦为不具实质性内容的作品。柴科夫斯基身为歌剧、交响乐和器乐协奏曲的作曲家,破例涉入舞剧音乐的创作领域,令乐评家们跌破眼镜。柴氏并未企图改革舞剧音乐的传统创作模式,仍遵循编舞家指定的组曲规格,却以自己卓越的作曲技巧、动人的旋律、优美的和声配器等天才元素,谱写出了不朽的杰作《天鹅湖》。

和柴氏不朽的音乐作品相比,芭蕾舞台上出现那永恒的「天鹅少女」形象,则曲折、迟缓了许多。一八七七年,舞剧于莫斯科大剧院首演,背著沉重翅膀的天鹅少女们在此游弋了六年,至一八八三年为止,总共演出卅九场;直到一八九四年,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为纪念作曲家柴科夫斯基,重新制作了舞剧的第二幕,观众这才初次目睹女舞者以手臂动作模拟天鹅翱翔的姿态。这饶富诗意的动作及形象,并非出自当时剧院首席的法籍编舞大师马留斯.佩堤帕(Marius Petipa,1818-1910),而是由他的得力助手、俄罗斯天才编舞家列夫.伊凡诺夫(Lev Ivanov,1834-1901)所创。一八九五年一月,同样在这所剧院,由佩堤帕(第一、三幕)和伊凡诺夫(第二、四幕)联手创作的全本《天鹅湖》终于登上舞台,向世人绽放它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为芭蕾历史立下新的里程碑。

 

:认识「之字形」与「独翼鸟」

《天鹅湖》的剧情相当单纯,却数百年来盛演不衰,音乐动听固然毋庸置疑,更归功于剧场视觉与听觉感受的一致性造成的心灵震撼。首先,编导们以匠心独运的舞蹈动作和群舞队形,将各组曲场景的主题旋律与交响乐内涵安排得丝丝入扣、层次分明。譬如第二幕,群鹅舞者一个个依次上场:飞翔似的扬臂、前倾、纵身一跳接著踉跄三四步,动作单纯而连续地以「之」字队形交叉移动,直到充满了整个舞台;继而伴随紧张的节奏,不安的挥舞双臂并连跑带跳穿梭往返,在在勾勒出饱受惊吓鸟群的仓皇失措。逐渐平静下来的群鹅舞者,最终排列出第二幕的最著名队形:从天幕中央向下舞台,由两纵列展翅遮面的鸟群构成了一条长廊,从长廊前端向左继续飞出的八只天鹅,朝观众席又延伸出一道斜线。如此状似「独翼鸟」的构图,并不符合传统芭蕾一贯的对称性,却赋予本场景虚幻式美感的隐喻意味。

径Ⅱ:了解「性格舞蹈

两位天才编导各展所长,紧贴剧中人物性格、追随情节发展,设计出每一幕独特却又相互对比的氛围,从而增强戏剧张力。以第三幕的舞会场景为例,首席编舞大师佩堤帕精心设计一连串性格舞蹈(character dance):温柔甜美的威尼斯塔朗泰拉舞、激情贲张的西班牙舞、热烈粗犷的匈牙利舞、排场阔绰的波兰马祖卡舞,借此种下王子即将心猿意马、目眩神迷的前因;另一方面,由于带半性格舞(demi-character)特征的黑天鹅古典舞步随后即将登场,故而这些性格舞蹈又起著烘托和承先启后的效果。终于,齐格菲王子在与黑天鹅奥迪儿畅快淋漓共舞的高潮场景之后中计。下一刻,管弦乐器全体出动,各声部旋律与舞蹈交织呈现:木管伴随著天鹅公主的凄凉哀诉;铜管刻划出黑天鹅与阴谋策画者得逞时歇斯底里的狂笑;回旋演奏的提琴合著尖锐铙钹和定音鼓的隆隆闷响,仿佛王子自知铸成大错后顿感天旋地转、椎心刺痛、追悔不已,大幕却在此时毫不留情地落下。

径Ⅲ:从慢板双人舞看默契

对于芭蕾粉丝及担任《天鹅湖》女主角的舞者而言,这出舞剧的吸引力的确不同凡响。因为《天鹅湖》演出时,通常由一人分饰黑、白天鹅两角;担纲舞者不仅需要精湛而全面的芭蕾技巧,还必须具备十足的戏剧表现力,所以是极富挑战性的艺术再创造。而聆赏者在观舞赏乐的同时,细细品味演员对不同角色的诠释,亦可获得其他舞剧无法比拟的审美享受。

第二幕,当齐格菲俯身搀起匍伏在地的白天鹅奥黛特开始,女舞者在男伴细腻、不著痕迹的扶持下,各种幽怨动人的舞步缓缓流泻。在如泣如诉的慢板双人舞里,飞翔和旋转均以慢速进行,这些托举和控制性的动作,对男、女舞者双方都颇不容易,必须经过长时间排练和配合才可达到彼此的默契。

径Ⅳ:白天鹅的独舞告白

接在大幅度翱翔舞步的四大天鹅和双手相连跳著细碎快板的四小天鹅之后,二幕的重头戏「白天鹅的独舞」登场。舞剧中这类主角的独舞,称为变奏(variation),是剧中人物的肖像,此处亦可视为奥黛特的独白。一串串向上行音阶推进的华尔滋舞曲旋律,仿佛天鹅公主希望挣脱恶运纠缠的心境,不断催促著自己飞高、飞远,无奈总是让无形的力量扯落。她时而昂首展翅顽强抵抗,时而侧身掩面闪躲回避;遭遇反复挫折后,仍兀自朝向前方不屈不挠的振翼旋转,最终在迎风展翅(arabecque)的舞姿中定格。

径Ⅴ:黑天鹅的卅二挑战

第三幕登场的黑天鹅,高傲、自信带些妖媚的外貌,与前一幕白天鹅的柔弱、温婉大相迳庭。有些舞者采取较为刚烈的气质诠释此角,另一些则以从容、笃定的神态取胜。第三幕是本剧的高潮,当中最令人屏息以待的,莫过于双人舞及变奏之后的女主角的卅二圈鞭转(fouettés)。这种超高难度的单腿在原地连续旋转,其动力来自空中像鞭子般来回挥动的另一条腿,须集体力、耐力与技巧于一身。卅二圈鞭转是一八九五年到圣彼得堡担任此版本首演的义大利舞星琵耶灵娜.莲霓娅妮(Pierina Legnani)的独门绝技,被佩堤帕非常巧妙地安排在此,宛如奥迪儿的凯旋欢呼,营造出高潮中的高潮。从那一刻起,连续的鞭转就成为举世芭蕾女舞者的专业挑战目标,也成为芭蕾粉丝评断舞者技巧优劣的一把尺。

 

《天鹅湖》舞剧流行至今已逾百年,如此流行现象相信仍将持续下去。上述各种剧场艺术的完美结合,确实是它成功的因素;但人们在欣赏浪漫而永恒的爱情故事时,体认到希望、信任、误解与宽恕,以及对抗残酷和谎言所发出的人性光辉,一定也是《天鹅湖》广受爱戴的重要原因吧!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剧情摘要

纯爱对抗黑暗的悲情《天鹅湖》

由西欧传说故事改编的《天鹅湖》舞剧,情节简单:公主奥黛特被魔法师罗斯霸特施下恶咒变成天鹅,她与同伴们只能在午夜过后短暂地恢复她们原本的少女形象。一晚她在湖边偶遇王子齐格菲,王子对她一见钟情并发誓替她解除魔咒。城堡的舞会中,齐格菲衔命选妃;罗斯霸特以骑士装扮带著女儿奥迪儿一起出现,后者化身为面貌酷似奥黛特的黑天鹅。齐格菲不察,受其魅惑而宣布与她订婚;接著奥黛特现身。齐格菲这才惊觉自己打破了对公主的誓言,急忙赶往湖边。在此,奥黛特与同伴们哀叹著自己的命运。齐格菲对爱人坦承不忠,最终得到公主宽恕。然而在罗斯霸特兴风作浪的魔法下,这一对情侣仍惨遭溺毙。

当然也有Happy Ending的版本:齐格菲勇斗罗斯霸特,破除魔咒,解救了奥黛特与同伴。亦还有添加序幕的版本:奥黛特与同伴在湖滨摘花,惊逢罗斯霸特邪恶的施咒将她们变成天鹅。(李巧)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