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伊丝.格林菲尔德(Joerg Lehmann 摄)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三个男人 Men's Talk About Dance 美国知名舞蹈摄影家

格林菲尔德 与瞬间赛跑的说书人

洛伊丝.格林菲尔德是美国知名的舞蹈摄影家,拍过的知名舞团与舞者难以数计,台湾舞者许芳宜、陈武康等,都曾在她的镜头下展露非凡的魅力。这次应骉舞剧场之邀,将来台展出她与编舞家费尔德合作的摄影作品,本刊也趁此机会,先行在纽约进行地一手专访,搭配她的影像纸上展,以让本刊读者深入她的影像世界……

洛伊丝.格林菲尔德是美国知名的舞蹈摄影家,拍过的知名舞团与舞者难以数计,台湾舞者许芳宜、陈武康等,都曾在她的镜头下展露非凡的魅力。这次应骉舞剧场之邀,将来台展出她与编舞家费尔德合作的摄影作品,本刊也趁此机会,先行在纽约进行地一手专访,搭配她的影像纸上展,以让本刊读者深入她的影像世界……

Dancing on Paper 跃然纸上的影舞者

8/3~25  10:30~18:30

台北 华山1914文创产业园区中二果酒礼堂一楼

INFO  02-29674495

关于纽约的第五大道,你的印象是什么?

中央公园东南角的观光马车、列队欢迎的名牌旗舰店、洛克斐勒家族的都市计划、韩国城的烤肉及泡菜飘香、还是麦迪逊广场公园中那条永远大排长龙的汉堡奶昔?事实上,对于纽约的舞蹈人来说,藏身在熨斗大厦身后某一栋建筑物内看似平凡的摄影工作室,那才是难得有幸能够踏入的殿堂。

洛伊丝.格林菲尔德在这里为美国舞蹈圈记录历史,也创造历史。

拍摄过美国芭蕾舞团、艾文.艾利、芭蕾科技、比尔.提.琼斯、玛莎.葛兰姆、模斯.康宁汉、保罗.泰勒、崔莎.布朗等美国知名舞团,曾经是《村声》Village Voice、《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舞蹈杂志》Dance Magazine等平面媒体的御用舞蹈摄影师,作品巡回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及画廊展览,你甚至可能曾经不知情地赞叹过她商业广告照片的美丽。能够在这大熔炉中称霸凤首,她的眼中看到的是什么?

喜欢舞者「飘浮起来的样子」

舞者在洛伊丝的眼中是彻底兼具抒情与活力(lyricism & athleticism)的代表。在义大利佛罗伦斯的短暂学习期间,她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等古典艺术的影响,特别被米开朗基罗宗教性浓厚的绘画与雕塑所吸引,钟爱其作品中人物虽拥有强壮刚硬的身形结构,表情却细腻柔软,这种「雌雄共存」的质感成为她创作时的喜好元素之一。

此外,有别于其他同行,洛伊丝对于舞作或动作本身所谓的高潮并无太大兴趣,因为那些都是观众进剧场欣赏演出时最容易得到的刺激。相对地,动作之间的转换与动作在空间位置上改变时,这些较难以预测的瞬间姿态,更令她感到有趣。

「所以我喜欢舞者的优雅,还喜欢他们飘浮起来的样子。」洛伊丝说道,「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从来不在乎那些所谓重要的大跳踢腿,反而是起飞或落地的过程,事实上,大多数是落地前的时刻。」

不妨想像跳伞时从自由落体到拉开降落伞的瞬间宁静,仿佛有那么一两秒钟凝止于空中,套用在舞者跳跃至最高点与落地之间,身体与脸部因完成任务而放松。这个无法被肉眼读到的刹那,透过相机仅1/2000秒的高速闪光捕捉到,于是一种优雅的飘浮感便产生。

摄影构图呼应中国「留白」美学

进行拍摄时,洛伊丝总会花很多时间调整舞者的手势与神情,「让他们看起来像在说些什么」,这些细腻的调整,令人想起「重点不在于结果,而是过程」的俗话,另一方面,也反映她的构图概念巧妙呼应到中国书画中的「留白」哲学。

双人以上的拍摄中,借由舞者之间距离的远近,人的关系常常被她刻意安排得模棱两可、意图不清(ambiguous),于是整个画面更加耐人寻味,也似乎充满了故事性。在一份中国杂志的访谈记录上,洛伊丝听闻中国绘画中惯用「留白」技巧以增加虚无感和想像空间,正好和她想提供观者「不曾察觉到的细节」与「引发好奇心」这两个方向有所连结。

「你看不出来舞者的状态究竟是自发还是被动,甚至还会好奇镜头外将发生或发生了什么事。」看到她双手比划著说明并示范两边手势间无需碰触的微妙距离,位于梵谛冈西斯汀大教堂的天顶壁画《创世纪》中最有名的画面浮现我眼前,那手指即将碰触的过程,没有人看到结果,但这样刚好。

这些当然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更不是凭空发想出来的点子,经验会发芽。

曾经梦想成为《国家地理杂志》的一员,高中时期因接触美国印第安人的社会服务议题而开始玩摄影,大学主修人类学,毕业后进入波士顿一家报社担任新闻摄影记者,因被指派而第一次进行舞蹈拍摄,而后渐渐成为专职的舞蹈摄影师,「从事新闻摄影,我需要找故事来完成;舞蹈摄影,我只需要想如何拍出有趣的照片。」十年的彩排现场拍摄实战经验让洛伊丝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和美学观,也更确定独立创作的意愿,不想只是追逐他人艺术风格的记录者。

与舞蹈家一起创造惊艳图像

「整理照片回溯过去,我发现自己总是本能地选择瞬间,一切动机都在如何制造出有趣的意象,而不太在意是否呈现编舞本身或动作。」一九八○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邀请舞蹈家进到摄影棚内,让他们在她感兴趣的主题或道具中即兴尝试,一旦侦测到好玩的画面再加以反复雕琢,一起创造出惊艳的图像。

编舞家费尔德便是其中一位长期合作伙伴。

「和费尔德工作的挑战性极高,每次与他合作,我提供的一堆点子和方式通常都会被他否决掉。他不断推著我朝未知的极限走去。」在一次次碰撞尝试下,两位艺术家激荡出纯净却丰厚的作品,「我会说这是真正的合作。」其中「灰烬」系列(Dust)被她列为心中十大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其中担纲演出、被报纸遮住全脸的舞者,就是费尔德的爱将陈武康。

摄影生涯至今,已出版Breaking BoundsAirborne等摄影集的洛伊丝,从早期单枪匹马四处应战,到进入摄影棚内正方形的黑白照片时期,到后来的数位相机提供了长方形格式的彩色时期,喜好不断尝鲜、勇于挑战的她期待更多不一样的合作机会,在访谈最后害羞地表示,希望有机会和台湾的云门舞集合作……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1949年生,毕业于美国布兰戴斯大学,主修人类学,毕业后担任新闻摄影记者。
  • 1980年起在纽约成立专属工作室,随后开始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演讲并举行舞蹈摄影工作坊。1993年曾受邀来台于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展出「即兴舞蹈摄影集」。
  • 曾出版摄影集Breaking Bounds(1992)、Airborne(1998)。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