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留声机》杂志誉为「目前乐坛中最好、最耀眼的大提琴家之一」的约翰尼斯.莫瑟。(Uwe Arens 摄 国家交响乐团 提供)
即将上场 Preview NSO「东欧经典」

跨越百年悲喜 三位作曲家经典再现

长期受政治压迫的波西米亚与匈牙利在民族觉醒之后,作曲家李斯特、德弗札克与巴尔托克的作品分别体现了对于民族自觉的精神,从传统语法与形式中寻求手法的创新,并迈向艺术革新的表现力。这次NSO献演三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并邀请目前乐坛中最耀眼的大提琴家约翰尼斯.莫瑟,以情韵绵长的技巧与如歌般音乐性,交织呈现出细腻的生命反思乐曲。

长期受政治压迫的波西米亚与匈牙利在民族觉醒之后,作曲家李斯特、德弗札克与巴尔托克的作品分别体现了对于民族自觉的精神,从传统语法与形式中寻求手法的创新,并迈向艺术革新的表现力。这次NSO献演三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并邀请目前乐坛中最耀眼的大提琴家约翰尼斯.莫瑟,以情韵绵长的技巧与如歌般音乐性,交织呈现出细腻的生命反思乐曲。

NSO「东欧经典」

4/18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波西米亚(捷克)与匈牙利从一五二六年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统治以来,就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政治孤儿」,在政治体制的表征上维持了将近四百年的「政治血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运动,让整个时代充满了民族自觉的精神。李斯特(Franz Liszt)、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与巴尔托克(Béla Bartók)作品分别体现了对于民族自觉的精神,从传统语法与形式中寻求手法的创新,并迈向艺术革新的表现力。音乐之于波西米亚与匈牙利,绝对是与民族、血脉、性格及生命意义相连结的。

东欧经典再现  体现传统与创新

第三号交响诗《前奏曲》是李斯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乐念呼应了法国诗人拉马汀(Alphonse de Lamartine)《诗的沉思录》中的「人生不过是死亡的前奏,前奏曲后则是由死亡敲出第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歌」。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两个主题的发展与变形,呈现多样的面貌,透过绚烂的管弦乐法引领出〈青春的情思与爱的需求〉、〈生命的狂风暴雨〉、〈爱的安慰与和平的田园〉与〈战斗与胜利〉等四个主题情景。

德弗札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虽然创作于美国,但不同于《第九号交响曲》中以美国传统民歌与印第安民歌为创作素材,这首作品完全展现了他对于故乡波西米亚的思念之情。让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都不禁赞叹:「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大提琴协奏曲也可以写得如此美,如果早知道,我自己早就谱写一曲了。」

充满异国情调的《奇异的满州人》是巴尔托克的独幕舞剧,怪诞的形式与内容、前卫的音乐语法及锐利的和声节奏,强烈且露骨地显露社会的黑暗与欲望,是当代最为惊悚的「三言二拍」,成为作曲家面对战争荒谬所发出的怒吼,也是作曲家风格转变的标志。

乐坛焦点峥嵘  跨越狂喜与狂悲

在NSO「东欧经典」音乐会中,透过德国指挥家加布里耶.费尔兹(Gabriel Feltz)的指挥棒,我们即将聆赏到NSO浓郁却不沉重的声响诠释《前奏曲》及全本的《奇异的满州人》﹔同时透过被《留声机》杂志誉为「目前乐坛中最好、最耀眼的大提琴家之一」的德国大提琴家约翰尼斯.莫瑟(Johannes Moser)情韵绵长的技巧与音乐性,让《大提琴协奏曲》如歌般的特质得以获得最佳的展现。于此,音乐的意义不只是声响的传递,更是精神性格的体现,如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所说的:「一个捷克人没有音乐感受的话该怎么办?如果这样,那么作为一个捷克人的意义就没有了!」根植于东欧民族性格的三位作曲家,同样沉潜在这隽永的哲思中,交织更为细腻的生命反思,在悲喜命运中超然。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