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作品跨越空间与时间,雅俗共赏,除了四大悲剧外,「爱情」也是他作品的重要元素。有什么比起包藏著死亡威胁的爱更教人醒脑的?莎翁透过戏剧媒材兴风作浪的悲欢离合,无不是希望深化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尊严,光辉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悲剧宿命中淬炼出最直最真的爱。于是,只要曾经拥有,何必一生一世?
有谁能想得到,一个没上过大学、只读过文法学校(当时并无公立学校义务教育,文法学校多为社经地位较高家庭子弟学习古代历史、哲学、拉丁文、诗歌、逻辑学与修辞学的地方)的伯明罕边城(严格来说是史特拉福埃文河畔Stratford-upon-Avon)小子,和大了他八岁的安.海瑟威(会旺的明星名无误)姐弟恋成婚,并养育三名子嗣(包含一对龙凤双胞胎),他个人早年私生活的考究文件多付之阙如,甚至是以「行踪成谜的岁月」定义,但这位出身相对平凡的剧作家,却能够以娴熟而精练无比的文字,抓住了各行各业读者的心。
今年欢庆四百五十岁诞辰纪念的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英国历久不衰的文化象征,撇开另有其人的身分疑云一说,莎翁最为人称道之处是他雅俗共赏的魅惑力——他的作品跨越了空间与时间,如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分别以《马克白》与《李尔王》作为《蜘蛛巢城》、《乱》的灵感来源;中国导演冯小刚以《哈姆雷特》为蓝本拍成《夜宴》,如今Netflix热播的影集「纸牌屋」(House of Cards)的男主角凯文.史贝西也说,他所演绎的角色原型来自《理查三世》Richard III。
爱情中的嫉妒与错乱是常态
在一片仇恨、血腥暴力、野心、谋杀复仇论淹没的四大悲剧(公认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与《马克白》)剧本外,莎翁却也从没独漏大众文化里最被广为歌颂的元素——爱情。
举凡从爱情中衍生出来的嫉妒、诈欺、疯狂,乃至于痴迷、身分错乱、性别混乱、变装癖无一少有,可说是人间浮世绘骇俗八点档的KUSO大重奏,其中脏话与性暗示言语也没缺席过,莎翁善用精湛的戏剧结构与精妙隐喻,勾勒出可让外行人看热闹、又可让内行人看门道的绝世巨作,当中不时又切身点缀著对当时政治情况和社会时事的影射与讽刺。
为此,莎翁曾被当时贵为「英国第一作家」的才子葛林(Robert Greene,1558-1592)为文攻击,说他是「用演员的外衣包藏著老虎之心,自以为有才华能胡诌出无韵诗」。尽管许多后世学者同意莎翁意图把自己与其他受过大学教育的作家相提并论,以获得高于自己应得的地位居心叵测,但历史证明,莎翁所创的文艺腔成为近代英语的雏型,既非古英文也非白话文,而是以无韵诗(blank verse)书写,即行尾不一定押韵,格律为「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读起来语气为轻重 × 5),似乎娓娓道来再好的菁英文化商品,倘若无法与普罗大众的知识娱乐接轨的话,难逃孤芳自赏的寂寥命运。因此几乎没有人可以反驳,「人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下就熟悉莎士比亚了」,上至高知识分子下至市井小民,无论菁英文化还是大众娱乐,莎翁的文化符号如入无人之境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众人的集体经验。
可歌可泣的「死亡之爱」
就算再怎么不擅言词,写情书求爱总是大家生命中很关键的成长仪式吧?
莎翁笔下的修辞譬喻常能深得读者共鸣,诸如「火巨远不及她的明亮」(She doth teach the torches to burn bright)与「像鸦群中的一头白鸽蹁跹」(So shows a snowy dove trooping with crows)立马能感受到恋人们的发烧灵魂。在《罗密欧与茱丽叶》问世之前,「传奇剧」从来没被视作悲剧当中值得创作的主题。(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一定长度行动之模仿。」)人生当中的不可逆与大哉问,怎么能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私情划上等号?
仅管《罗》剧的原创性有虞,考究应来自古罗马诗人奥赛罗的《变形记》,然经过莎翁的巧手改编下,融合了过去歌剧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华丽语饰为特征,适合高声朗读而非对话,过去多用来切换人物/场景讯息,莎翁则多用于探究人物思想)以及稍晚剧作成熟期的呢喃自语(一五九○年后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罗密欧与茱丽叶》写下了兼容风格的完美诠释。
男女主角的口白充满著十四行诗(sonnet)绝美修辞的吟咏抒怀,叠加上在喜剧、悲剧来回逡巡增加紧张气氛饶富诗意的结构,躁动的青春期、坚贞不移理想主义式的纯洁爱情,与义大利家族世仇制的累世父系宿仇狂飙……这些浓郁的对冲情感怎能不缠绵得炙烈,因而从「恨灰中燃起了爱火融融」,而爱又被暗黑的仇恨层层包围进退两难,似乎挑战世俗权威、惊天地泣鬼神的凄美爱情除了薄命多舛(star-crossed)的命运,别无其他可能性。
用悲剧火炼真心
剧场老手如莎翁,难道不知道年轻情侣间的恋曲犹如朝露倏忽即逝(要知道罗密欧一开始是为了凯普雷特家族的姪女Roseline偷偷乔装潜入家族舞会才邂逅茱丽叶的)?而透过偷听设定(那经典再不过了的「啊!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何你是罗密欧?否认你的父亲,放弃你的姓名」)跳接浪漫爱情故事中的求爱过程,茱丽叶在一见钟情后的第二晚便同意结婚,整段爱情故事犹如春节返乡赶车。
然而,有什么比起包藏著死亡威胁的爱更教人醒脑的?古希腊人的「悲剧」指的是用艺术的光辉来净化、征服痛苦创伤,终成强者所服膺的「悲剧的乐观」价值观;而莎翁透过戏剧媒材兴风作浪的悲欢离合,无不是希望深化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尊严,光辉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悲剧宿命中淬炼出最直最真的爱。于是,只要曾经拥有,何必一生一世?人生如梦,恰似你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