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特别企画 Feature 国内外交响乐团2008-2009乐季大观/国内篇

推荐感言

潘皇龙:期盼三大乐团能逐步累积自己的经典曲目

台湾三大职业交响乐团,○八/○九年度的演出曲目,全数或部分于最近揭示公布。身为音乐界的一分子,一方面本于好奇心,想进一步了解新年度乐坛的新声音,一方面更热切期盼,三大乐团能够逐步累积自己的经典曲目,树立自我品牌,尔后在国际间大放异彩。

近年来有机会与上列三大乐团合作,或发表管弦乐作品,或应邀制作节目,从游走于此三大乐团间,蓦然发现,台湾音乐史约每二十年成立一个公设交响乐团。它们有光复初期于民国三十年代,成立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交响乐团(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前身),民国五十年代成立了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以及民国七十年代成立了联合实验管弦乐团(国家交响乐团前身)。如果按照以上的节奏,是否意味著,身处九十年代末叶的我们,还有机会看到新的公设交响乐团在台湾诞生?

写到这里,不禁让我回顾这几近全盘西化的音乐教育体系,我们可曾为这三大职业交响乐团培育英才奉献过多少?可曾有开设若干学分为将来的学子进入乐团做准备?而交响乐团虽然本来就来自于欧洲的音乐文化环境,到底我们的乐团应当承袭它来自于欧洲的传统?可有能力如同众多先进国家,逐步在建构自己的品牌,累积自己的经典曲目上努力过?或与本土的传统相结合?或与现代的潮流相扶持?或……。当然,大家都将为乐团的辛劳献上诚挚的祝福与感谢。

 

杨忠衡:现代的乐团醒了

乐团是生物?还是标本?希望大家一同思考。

漫漫音乐史里,乐团像是舟车载具,由无数天才驾驭,合体为一,骋驰在无垠的艺术天地。随著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乐团有著不同的样貌和功能。然而不幸的是,现代人看待乐团,却如同博物馆里封存的木乃伊,只能展示固定而腐朽的容颜。就像做成标本的虎豹狮象,威风堂堂,却早已失去作为动物的「生」之本性。

有半世纪之久,我们不懂如何利用乐团,带给我们与生命经验合拍的新声音,而且久而久之当成理所当然。试想,如果当年柴科夫斯基的志愿,只是做一个能演奏贝多芬的指挥家,今日的俄罗斯音乐文化能有几多价值?

不管是诠释旧音乐,还是创造新音乐,我观察这些节目的标准,在于艺术家有几多创造力。别忘了「创意」永远是艺术得以不朽的价值来源。复制和移植的节目;会是一个Job,但不会出现在我的推荐List上。所幸,我愈来愈觉得,现代的乐团醒了,这是好事。

 

头:期待更多创意规划与行销

很高兴NSO、国台交、北市交这「本土三大天团」,这些年来在各自的系统与资源上经营出不可小看的成绩,也让许多乐迷随著乐团同步成长、情感共系。

不过,我想乐迷们除了对这三个乐团有著「爱屋及乌」、「人不亲土亲」的包容外,内心还有更多的期许。

首先在节目规划与曲目安排上,除了票房的考虑及传统作法之外,也应尝试更多的新手法,例如更跨界、更结合影音,找出透过企划与期待来吸引观众入场,而不只是单纯靠大曲目或国外明星演奏家的加持。

其次在行销宣传上,三大团原本就拥有比一般国内表演团体更多的资源,但在大众媒体曝光之余,更别小看网路多媒体的兴起力量,以及部落客精准聚焦的报导,事实上在餐饮、旅游、科技等相关产业,都逐渐增加他们与部落格族群的互动。

最后则是希望三大团在忙碌的准备现场演出之余,也能建立可长可久的唱片录音发行计划,最终目的当然是产出商品、建立形象,退而求其次这些唱片也可以当作非卖的购票赠品或VIP专属收藏。总之,乐团经营有很多可能性,留待有识之士发挥创意,树立三大团各自更鲜明的风格。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