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冢歌剧团最特别之处,就是有一群忠贞的粉丝,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投入,而其之组织严谨、纪律严明,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除了有剧团官方的「宝冢友之会」,还有支持个别「生徒」(演员)的「会」,另有社会名流成立、会员限额的「爱宝会」、「树宝会」等,就是这样纵横交错、密不可分的粉丝组织,让宝冢歌剧能够百年屹立不摇!
宝冢歌剧的粉丝组织有三种:宝冢歌剧团官方的「宝冢友之会」、宝冢歌剧团非官方的「会」,及会员数有人数限制、且会员必须具备某种属性的「爱宝会」、「树宝会」(前身为「绿宝会」)等。
官方粉丝组织——「宝冢友の会」
众所周知,宝冢歌剧的成立原为箕面有马电气轨道(后来的阪急电铁株式公司)招揽顾客的工具之一。创始者小林一三聚集一批没有任何基础的少女,经过大约八个月的训练后,在一九一四年四月一日以「宝冢少女歌剧养成会」之名,由十七名十二到十七岁的少女揭开首演序幕。出现所谓「宝冢型」的独特表演型态是从隔年一九一五年起,而开始售票公演则是从一九一八年的第一届东京公演开始。同年八月开始发行会刊《歌剧》,宝冢歌剧团官方粉丝组织「宝冢友之会」的起点,就是为了《歌剧》忠实读者而有的组织。
会刊《歌剧》刊行当时的观众、粉丝
《歌剧》的创刊目的是针对「歌剧的前途为何,我等应指向的前路如何」这个问题,「我等望受诸位前辈贤达的教训与指导,以及诸位共鸣者之警告和鞭策,并且鉴于此种回响,避免我等前进路上遭遇之危险,拨开可能不慎踏入的阴霾,终至光明。……致力公开,借由共同力量,维护此美丽历史,促进宝冢少女歌剧之发达」(小林一三〈鉴于回响〉《歌剧》创刊号1918年8月卷头语),与一般针对粉丝的会刊不同,为一交换意见、学习的平台,并有培与读者、观众的功能。
那么从首演到《歌剧》发刊为止,观众的状况如何?请参见以下在《歌剧》第五号(1919年8月)中所刊载的小林一三〈再论东京帝国剧场之宝冢少女歌剧公演〉一文中之表格:
|
开演日数 |
入场人数 |
单日平均入场人数 |
1914 |
169 |
191,115 |
1,131 |
1915 |
195 |
258.885 |
1,329 |
1916 |
192 |
299,876 |
1,561 |
1917 |
196 |
363,335 |
1,853 |
1918 |
201 |
427,423 |
2,126 |
这个表格只能呈现数量上的变化,并不表示所有观众都会再次来观赏,成为粉丝。质胜于量,那么,早期的宝冢歌剧究竟形成了什么样的粉丝?
针对个别「生徒」(表演者)的粉丝与小林一三
《歌剧》上最早刊载对粉丝的要求是在第四号(1919年4月)的〈情书?〉(无记名)一文。文中提到,寄到公司或生徒自家的信,都规定要「给监督者看过」。寄件人有七成是女性,内容多半为「我爱妳的艺术」,或者比较简单地表示「请跟我交往、请回信、请寄明信片给我」等「天真无邪的内容」,但也有些属于「轻佻、恶作剧的态度」。监督者要检阅这些情书,也必须「考虑到生徒的意识倾向」,希望不要再寄这些耗费「无谓工夫」的「丢脸的恶作剧信件」。
对于此种针对个别生徒的粉丝,小林一三基于「宝冢的经营是希望能打造阖家前来光临,高尚、家庭本位的清新娱乐场所」(小林一三作〈夜巷〉1917年7、8月公演台词)这番宝冢新温泉空间的形象策略,保持著高度牵制、警戒态度。尤其在训练机构正式成为学校制度的一九一九年以后,面对外界认为宝冢音乐歌剧学校「一群没规矩、不检点,爱唱歌跳舞的女孩聚在一起嬉闹」,或者「以一般女演员为标准,带著轻蔑的眼光观察,学校只是空有招牌」的眼光,他更是极力主张教师和生徒都是因为真心喜爱才会认真专注地学习,而非出于职责或义务。他也担心可能导致生徒堕落的「每天几十封挑动人心的情书……各式赠礼……手段高明的诱惑」,他也吐露出强烈的危机感,认为只要有一个生徒堕落,宝冢歌剧就只能走上解散一途(〈给生徒及其父兄〉《歌剧》第31号1922年10月)。
针对粉丝性别的不同因应
隔年二月的《歌剧》第卅五号中,他以〈写给爱护生徒的朋友们〉为题,针对「女性朋友们」将其行为分为:一、送礼;二、带生徒去看电影或看戏;三、邀生徒到家中用餐等三类,各自写下其弊,呼吁粉丝的协助,「与其在物质上招待用餐、给予贵重礼品,更希望您给与精神上的指导……希望藉各位爱护我们的朋友们之力,避免我们宝冢音乐歌剧学校的生徒名誉受损,并且永远维持这日本唯一、不可思议学校奇迹般的成就和光荣。」当时将舞台表演定位为宝冢音乐歌剧学校的实习,所以这些讯息是针对当时约两百五十名所有生徒各自的粉丝而发。
这篇文章锁定的目标为女性,其实早期的宝冢歌剧粉丝有很多男性、尤其是男学生粉丝(例如从《歌剧》读者投稿栏的投稿者性别来看,到一九三二年之前以男性较多,从一九三三年左右开始转为女性居上,一九三八年以后女性人数占了压倒性多数)(注)小林一三称呼这些男学生粉丝为「不良少年」,「联络警察,并在警方认可下严厉取缔,不仅新温泉区,甚至将其逐出宝冢地区。」(〈生徒的品性〉《歌剧》第49号1924年4月)。
「不良少年」的行为包括在电车上向生徒搭话、递信、送礼等三点,其实反而比女性粉丝更加含蓄。由于当时社会上普遍还不接受男女自由恋爱,再加上生徒都是将来可能结婚的年轻女性,为了保护生徒和宝冢歌剧、宝冢新温泉,可能是以是否与品性相关作为基准,采取了「笼络女性粉丝取得其协助」、「排除男性粉丝」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因应方式。
宝冢歌剧团理想的粉丝
如此看来很容易了解,宝冢歌剧官方粉丝组织是以为了《歌剧》忠实读者而成立的组织为起点。小林一三所寻求的宝冢歌剧粉丝,是能够理解小林一三透过《歌剧》传递的期望,并且成为宝冢歌剧整体的粉丝,而非生徒个别的粉丝。
第一次为了《歌剧》忠实读者举办的活动,是一九二一年七月十日于乐园剧场举办的「志友大会」(现爱读者大会),进行了演讲和恳谈会。以此为起点,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成立了宝冢歌剧官方粉丝组织「宝冢女子友之会」,在一九五一年也开放男性会员入会,成为「宝冢友之会」。会员至二○○九年约有七万人。
个别生徒的私设粉丝组织——「会」
宝冢歌剧的粉丝组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宝冢歌剧团非官方的「会」,也就是针对个别生徒私设的粉丝组织。
每个「会」会针对每次公演各自制作统一的服装、配件,迎接生徒进入剧团、剧场排练或公演时,也欢送他们离开、顺便赠送信件礼物等,种种一般人会看到的行为。除了该「会」的代表以外,相关营运者都是志工,统整会员活动,照顾生徒饮食和身边大小琐事,支持著生徒。这种无私奉献的态度经常有人比拟为母亲,但假如真是如此,就等于有大批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母亲包围著一位生徒。在每个「会」中协调母亲们的占有欲是绝对不可避免的课题,不过若参加公演期间中举办的「茶会」,一定会惊讶于这方面的处理是如此有纪律,及其组织营运能力之高,还有成员间共同遵守的「礼仪规矩」。
「茶会」堪称是宝冢歌剧的次文化。有些「会」甚至拥有数千位会员,而这些「会」支持著生徒在宝冢歌剧团中的成长,在生徒退团时,便会解散或重新整编,属于有时限的组织。
「会」的活动范围扩大、变得活跃是在一九七四年首演的《凡尔赛玫瑰》以后,到了一九八○年左右,现在的样貌几乎已经形成。现状的「会」对宝冢歌剧团来说无论在售票方面或从各方面支持生徒、协助表演顺利进行的层面来说,都有正面助益。但之所以依然持续非官方的性质,姑且不管小林一三的理念,一大原因可能是万一发生纠纷时,宝冢歌剧团并不需要负起责任。
特殊粉丝组织——「爱宝会」、「树宝会」
「爱宝会」是昭和初期由男学生粉丝所组织,仅接受活跃于政界、财界的男性入会,人数限制一百名。每年会对活跃的生徒颁发紫罗兰赏(以研究科三年——入团第三年的女角为对象)、野菊赏(配角奖)、樱花赏(舞踊奖)、铃兰赏(歌唱奖)等奖项。
而「绿宝会」则是由具有社会地位的女性会员所组织,不过在宝冢歌剧明星苇原邦子会长离世后,在一九九七年改名为「树宝会」。会员一样采人数限制,授奖给表现活跃的生徒。这两者皆非宝冢歌剧团的官方组织,不过从会员属性、对歌剧团的贡献来看,被视为半官方组织。
总体而言,宝冢歌剧每年的动员人数约两百五十万人。考虑到「会」的会员通常也会加入宝冢友之会,要计算出宝冢友之会的七万名会员一年看几次戏并不容易,但未加入粉丝组织的人,或许占了观众中较高的比例吧。宝冢歌剧的将来有多少发展空间,似乎也取决于这群观众层上。
注:参见津金泽聪广〈大正、昭和战前期综合艺术杂志《歌剧》(1918-1940)的执笔者群和读者层〉《复刻版歌剧》别册,雄松堂,1997。
编按:本文作者原题为〈从粉丝组织看宝冢歌剧〉,目前标题为本刊编辑部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