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屋簷下》和《台北诗人》之后,编导王靖惇的「家庭三部曲」来到最终章——《想像的孩子》,以「后多元成家」为命题,剧情描述痛失爱子的中年夫妻、独身的事业女强人,以及刚完成结婚登记的同志伴侣,都想拥有具有自己血缘的小孩,但在超越性别、亲情及血缘的家庭组合中,如何实现这个不可能的狂想?
动见体剧团《想像的孩子》
9/24~26 19:30 9/26~27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02-23011314
在多元成家议题吵得沸沸扬扬,反对与支持两派人马不见交集之际,动见体剧团编导王靖惇跳脱现行家庭结构的制约,在新作《想像的孩子》中,提出他对家的想像蓝图。王靖惇说,相较于前两部与家庭有关的作品《屋簷下》和《台北诗人》,《想像的孩子》作为「家庭三部曲」最终章,将时间指向未来,大胆揣度下一代家庭的转变,以「后多元成家」为命题,在未知中探索「家」的可能性。
「想像的孩子」具象化 为自己发声
《想像的孩子》情节描述痛失爱子的中年夫妻、独身的事业女强人,以及刚完成结婚登记的同志伴侣,都想拥有具有自己血缘的小孩。在超越性别、亲情及血缘的家庭组合中,如何实现这个不可能的狂想?王靖惇将众人的潜意识具体化为孩子一角,并以卅岁的样貌诠释,跃然于场上与众人对谈,为自己发声。全剧时空层次繁复,不仅过去和未来的场景并置,更穿越了记忆、潜意识与想像。
王靖惇表示,剧本创作时遭遇的挑战在于,情节牵涉的议题,现今台湾社会都尚难有定论,而将时间拉到后多元成家时期后,问题更显艰涩难解,例如当同性婚姻已经合法,但若想生下同时具有两人血缘的小孩该如何执行?离婚后的夫妻可以登记为家人,要如何面对新型态的两人关系?单身的女性不能够人工受孕或是接受捐精,若想怀孕生子还有什么其他的途径?突破了伦理道德的禁忌框架,又如何在人性情感价值中取得平衡?
「家」非永恒 是不断变化的
「在三部曲之前,认为家是永恒,不论时间如何改变、不管流浪到哪里去闯荡,家会一直都在。但在实际走进社会后,认清了没有事情会永恒不变的。随著年纪、交往的对象甚至工作的地点,都会让『家』在心中不断变化,过去的可能会消失,未来会来但期望的家不一定会来。」王靖惇说,「家庭三部曲」分别书写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家庭样貌,以及他们所遇见的困境。
《想像的孩子》由姚坤君、朱宏章、王诗淳、梁允睿、洪健藏、高华丽主演,不同于前两部曲较含蓄、压抑的时代氛围,《想像的孩子》设定在距今五到十年的未来,表演风格上,也让演员更直接、奔放,以贴近剧本荒谬疯狂的假想,塑造出近未来极端、游走在神经崩溃边缘的时代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