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慧仪在台东创设教育基地,推动永续发展的生活方式。(高信宗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反转艺视界 海角创乐园/台东艺文漫步/寻访人物

江慧仪 低维护、高生机的永续设计

大地旅人环境工作室「台东朴门教育基地」

江慧仪和先生孟磊(Peter Morehead)是台湾「朴门永续生活设计」的重要推手,成立十二年的「大地旅人环境工作室」,以朴门永续设计、适切科技、环境教育为工作核心,目前迁居台东已两年。

江慧仪和先生孟磊(Peter Morehead)是台湾「朴门永续生活设计」的重要推手,成立十二年的「大地旅人环境工作室」,以朴门永续设计、适切科技、环境教育为工作核心,目前迁居台东已两年。

江慧仪和先生孟磊(Peter Morehead)是台湾「朴门永续生活设计」的重要推手,成立十二年的「大地旅人环境工作室」,以朴门永续设计、适切科技、环境教育为工作核心,他们长年投入环保教育工作,以身体力行实践友善环境生态设计,最初工作和生活都以台北为据点四处奔走,卅岁前开始遍寻理想居住地就时常到访台东,八年前因缘际会买下台十一线都兰往北靠海的一块农地,目前迁居台东已两年。

重视永续  环保工法盖农舍

到访这天,台东下著绵绵春雨,「从都兰村往北约五分钟的车程,看到木材厂从东边小路转进来,再右转、左转……」没有路牌的地点,听著江慧仪的指示顺利抵达,入口处插著一面「农地农用」的旗帜当招牌,看家的小黑狗冲出来一边叫又一边引领我们走进屋簷下避雨。原来这造型特殊的两层农舍是他们自行设计、正在施作的自然建筑,主结构是钢材,利用屋顶回收雨水,舖设太阳能面板以善用台东的烈日,就地取材以黏土造屋,正在施工的厨房,墙面以竹编再糊上黏土团,黏土团是用土和碎稻草等天然素材渗水调和,内层纤维比较粗,最外层「西阿给(修饰)」较细致,至少抹上三层「足厚工」,部分墙面石砌增加稳定性,廊前堆放了多年搜集的回收建材,有木材、玻璃、旧门窗框等。自然建筑传统技艺慢时费工,但所有素材皆可永续利用,盖「农舍」也可以很环保。

生态基地在长期观察后展开,有著科学的浪漫与顺应自然的设计,生态池净水灌溉、种植食物森林、露天乾式厕所,利用木屑覆盖除臭;屋前的可食菜园,非常见的一排排长条形,而是六角形田垒,其中一座是可移动式鸡笼,鸡会除草除虫翻土施肥,六角田轮种也混种,看似杂乱却能有效遮荫善用空间,以最节约的方式创造「低维护,高生机」。

分享资讯  吸引同志者参与

教育基地扎根台东之后,陆续参与鹿野土屋修建、东河隆昌国小再生设计、兴昌社区种子交换保存,春夏间举办讲座有:「台东太阳能利用」、「认识小空间可食地景」、「种子保存交换」,日前有来自阿拉斯加的青年,分享他们家乡Ionia生态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及尼泊尔灾后重建用夯土袋造屋志工经验,这类的资讯分享对东部来说相当珍贵,也常常吸引许多有志一同的居民、有机农夫、园艺治疗师,特别是退休移民或新手青农的参加。

江慧仪觉得迁居台东后,特别会想要「动手做」,不论是园艺或她本来就喜欢的陶艺,看著自己捏的陶杯,有生活的余味,在台北的忙碌,经常是看电脑、打电话联络事情。唯一不变的,是他们贯彻的信念「照顾人们、照顾地球、多余分享」,推动永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