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演艺术环境不算健全的南台湾,仍有如「创世歌剧团」、「对位室内乐团」等团队持续耕耘歌剧的制作,甚至是远征北部,而因此「红」回南方。人才的欠缺与流失,排练与演出场地的不足,观众对歌剧的接受度,都是他们面对的种种困境,但他们仍坚持不懈,也期待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歌剧计划,能让歌剧在此落地生根。
提起南部歌剧的生态,恐怕连平常喜欢艺文的南部观众们也感到些许陌生。其实,南部有不少深耕多年与制作品质精致的在地歌剧团队,却时常在南北巡演中,被观众误以为是北部的团队制作,为什么?也许从以下几点在地团队心路历程,我们可以窥得一二。
源于欧洲传统的歌剧,因为在呈现上需要较高的制作成本,文本的选择也常常影响演出的形式,更需与不同乐团建立搭配默契,因此在前置作业上,南部歌剧工作者多年来的经营确实不易,却也益发坚强。
不是没有歌剧人才 但流失严重
南台湾除了有「创世歌剧团」、「对位室内乐团」不时推出歌剧制作,学界中的相关人才也不少。如高雄师范大学的黄久娟在日本东京洗足学园音乐大学进修过声乐,并取得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歌剧演唱家文凭与艺术硕士,曾在二○○九年自制高雄首部大型歌剧《蝙蝠》,歌剧制作经验丰富,在声乐演唱及教学中也多有著述的她,认为歌剧人才是需要培养的。致力于声乐教学的还有知名女高音卢琼蓉,毕业于阿根廷科隆歌剧院艺术学院,旅居阿根廷期间曾多次受邀于该地歌剧音乐会演出,回台后,拥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她,亦不吝传授声乐技巧的秘诀。现任台南艺术大学音乐系助理教授的黄子珊,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琵琶第音乐院取得硕博士资格,表演遍及美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地,亦是专业环境里的教学实务推手。
曾于德国柏林歌剧院表演的男高音与导演吴文修,九○年代时至南部发展,制作了《卡门》、《蝴蝶夫人》等演出,现任「创世歌剧团」团长郑静君当时担任副导演,受其影响甚深。从十七岁就开始接触歌剧、有十年制作人经验的她指出,到二○○一至○二年,在地的小剧团便渐渐消逝,直至二○○六年,当时的文建会成立了南方扶植种子计划,创世歌剧团也获得两年最优团体的成绩。不过,因为人才的严重流失,歌剧最终成为只以声乐家为主的表演,甚是可惜。
排练与演出空间受限 整体环境不利制作
「对位室内乐团」团长梁孔玲则提到,该团歌剧以室内乐方向为主,制作群与舞台呈现常与声乐家、室内乐团结合,但合作对象几乎都是留在台北的南部人才。意即,人才经常是由北部下来的,而在地许多优秀的声乐学生也很难留住。此外她认为,在这样团队分工合作的模式里,成立歌剧工作坊与合唱团是迫切需要的,但这关乎于是否有合适的场地,以供排练与演出。
对位室内乐团目前大多与学校乐厅商借排练空间,但在公文往返与时间限制下,练习时间也往往受到压缩。创世歌剧团也因场地受限,必须分好几个阶段来与歌手、乐团等分工练习,在演出半年前开始筹备,整排五、六次后方能进演出场地进行现场练习。
郑静君表示,当年创立歌剧团是希望集结南部人才,一起发展独有的风格生态,但却发现是如此滞碍难行。相对于南部,台北的表演环境有国家两厅院等场馆,培养了许多爱乐人士,也有不少排练场地可用,整体环境是友善且受到尊重的,因此许多台湾知名的一线声乐家仍选择在北部发展。不过,创世歌剧团去年初首度以《波西米亚人》进军两厅院,便有了九成六的售票成果,证明这并不是宣传能力的影响,而是整体环境的接受氛围,「大家反而是在台北发现了创世歌剧团。」郑静君说。
南北观众接受度差异大 期待未来环境更健全
以南北观众接受度来说,郑静君认为,近年在网路的宣传下,歌剧演出反而受到较多剧场人的关注并建立口碑。制作过《糖果巫》、《江文也的两位夫人》、《错过茱莉叶》等受到大众欢迎的对位室内乐团,每年皆至北部巡演。团长梁孔玲亦认为透过网路、电子报,及高雄春天艺术节和草地音乐会等管道,的确在近年来增加了艺文观赏人口。南北售票成数从过去的一比五增加到现在的二比五或三比五,而刚开始时,南部观众还误以为该团是由北部南下演出,让梁孔玲感触良多。虽然南北所得差异一定会与艺文观演付出比例人口相关,但「当观众知道原来在地也有如此具有水准的歌剧团时,他们的热烈回馈也在近年来给予了我们很多信心与支持。」在春天艺术节等活动的推波助澜下,梁孔玲观察到,观众已不像从前那样被动,很多甚至会自掏腰包购买演出CD分送给亲朋好友。
在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未来欲推动歌剧计划的愿景下,在地演出团队也抱持乐观其成的态度,希望借此栽培观众人口市场,建立经济连结效应。连续七年受邀于春天艺术节演出的梁孔玲非常期待,希望人才能因此而回流,更盼望政府愿意给予更多支持并培植古典音乐人才。郑静君也认为,大型节庆活动因节目多元而吸引许多观众前来参与,但歌剧是相当需要被观众肯定其高度价值的展演活动,她期许在歌剧计划的推动下,艺文观演人口能因此更认识歌剧真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