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文彬希望未来在卫武营有定期歌剧的呈现,期待一年可以有四个时间可以推出,而且希望至少有一半要给国内制作。(简文彬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国境之南.歌剧开场

以艺术搭桥 创意不设限

访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召集人暨准艺术总监简文彬

曾在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任内推出多出歌剧制作的简文彬,这次以类似模式(国内幕后制作+国内外优秀声乐家演出)推出《茶花女》,隐隐可看到其「卫武营歌剧计划」的未来样貌。简文彬表示,卫武营本来就有专为歌剧演出设计的「歌剧院」,因此歌剧会是发展的重点,他希望每年都会透过固定制作、引进、协办来进行演出,并培育人才、养成班底,让歌剧的产业慢慢建立;也会与国外歌剧院合作,让人才与作品跨出国门,让大家看到我们的表演艺术创作的蓬勃与实力。

曾在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任内推出多出歌剧制作的简文彬,这次以类似模式(国内幕后制作+国内外优秀声乐家演出)推出《茶花女》,隐隐可看到其「卫武营歌剧计划」的未来样貌。简文彬表示,卫武营本来就有专为歌剧演出设计的「歌剧院」,因此歌剧会是发展的重点,他希望每年都会透过固定制作、引进、协办来进行演出,并培育人才、养成班底,让歌剧的产业慢慢建立;也会与国外歌剧院合作,让人才与作品跨出国门,让大家看到我们的表演艺术创作的蓬勃与实力。

位于高雄凤山,建物总面积达三点三公顷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拥有一座大型歌剧院、一座大音乐厅、一座中型剧院及一个演奏厅,预计于今年底完工,明年正式营运。为了让软硬体同步发展,二○○七年成立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筹备处」已多年办理「南方表演艺术发展计划」,扶植南部表演团队、培育创作与管理行政人才之外,也办理了工作坊、校园演出、艺文讲座及义工培训等活动。在这众多的计划当中,召集人暨准艺术总监简文彬的心里,还有「卫武营歌剧计划」正在酝酿进行——从国内的人才培育、北中南搭线,到最后将台湾艺术家推向国外,间接地让国际间知道台湾的实力及台湾人所关注的事项,这一切的理想,都从「歌剧」开始。

Q:听说您在卫武营规划了一个南部歌剧计划,能否请您谈谈计划的由来与方向?

A:我们并不会将自己设限往哪个方向走。基本上是希望搭一个平台,将所有艺术的可能在这里被发生、被欣赏、被实验。卫武营在硬体上有个特点,就是「歌剧院」,它的设计原本就以演出歌剧为主,因此歌剧会是发展的重点。我们每年都会透过固定制作、引进、协办来进行演出,至于人才的培育或班底的养成,这部分也会有完整的计划。主要希望透过卫武营,让歌剧的产业慢慢被建立起来。

这个计划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在地域上并不需要作区隔——没有「南部歌剧计划」,只有「卫武营歌剧计划」。我们是属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一员,是国家层级的艺文单位,服务的对象是全台湾的民众、表演团队与艺术人才。的确,卫武营位居南部,所以我们在地量身打造,与当地建立情感,例如社区经营、推广、与教育结合都是一定会做的事情,这两条线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Q:那么如何与北部及中部搭上桥梁?

A: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成立的一个重要政策,就是三个场馆之间可以有联系与合作。虽然三个场馆都各自有艺术或经营上的特色,但我们也希望常常有联系。举例来说,两厅院这几年举办的TIFA台湾国际艺术节,就将会是三个场馆之间连结的桥梁。最晚二○一八年就可以期待TIFA节目在北中南三个地方发生,透过这个架构,三个地方也可以各自互相把在地的节目推到其他场馆。

另外,虽然有些硬体要等到完工后才能确认,但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草拟三个场馆间巡演的计划,提供给表演团队。未来我们也希望有个审查机制能让大家透过一个单一窗口,方便安排巡回演出。也许轮流在一定的时间由特定的场馆负责担任,如此一来只要找一个窗口就好,团队不需要每个场馆自己跑。

Q:卫武营是否有定期歌剧的计划,以及对国内歌剧人才的特别培植?

A:我希望有定期歌剧的呈现,期待一年可以有四个时间可以推出,而且至少有一半要给国内制作。在歌剧制作上,毕竟国外还是比较有经验,或是说,国外整个制作出来的水准可以带给我们刺激。但站在台湾人的角度来说,我也确信我们是有能力可以做出水准非常高的歌剧。从我十年前在NSO时的制作经验来看,当时每位来台湾一起参与工作的艺术家,都对于台湾声乐家及乐团的高水准感到很惊讶。

对于国内歌剧人才,我认为应该优先考量国内的创作者。我也相信团队想要有的创作风格与类型,国内都有能够达到任务的人。例如近期有国内团队想演出一个作品,提案要如何寻找创作者,我们就在会议中主动提出这个想法,并且列出人选推荐。

Q:十年前在NSO(国家交响乐团),您常以系列作为演出主题,请问日后会将这个经验带到卫武营吗?

A:卫武营毕竟不是表演团队,比较难像带一个表演团队那样可以规划系列主题。不过在场馆上,会有各式各样的节目产生,站在经营需要上,我们的确也必须要呈现系列性,或者像国外那样用节庆的方式来呈现。

Q:在台湾您做了颇多成功的跨界演出并为人津津乐道,请问您将来是否也会将跨界的概念带到卫武营来?

A:当时跨界才刚刚开始,现在则是愈跨愈有勇气。站在卫武营的立场,我们当然也很欢迎有各种想法的团队来卫武营来试试看。卫武营的特点是它很大,可以让人排练、试验的空间很多,未来我也希望不限任何作品,欢迎团队来利用这里的场地做公开或非公开的尝试。目前高雄这边的表演团体,大都在高雄市的场地如至德堂及大东艺术中心等上演,但卫武营硬体的条件跟它们很不一样,有这样的场地对高雄团队来说,其实也是一大福音,尤其大型的节目到卫武营表演之后,效果会很不同。

Q:除了国内人才培育之外,卫武营也正在做国外推广的工作,这方面能否请您跟我们分享?

A:去年十二月,卫武营与德国莱茵歌剧院合作做了一档歌剧《杜兰朵》。这档制作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幕后团队全部来自台湾——有导演黎焕雄、服装设计赖宣吾、舞台设计梁若珊及影像设计王俊杰。

欧陆其他歌剧院的合作是很常见的,只是制作上大抵还是欧洲人,整组从台湾请过去的还是第一次。对德国来讲,这做法很有意思,不管是当地的剧院、合作的声乐家、观众、乐评……都觉得很新奇。因为过去只有碰到单一的,例如来自台湾的编舞家、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等,但这次是整个团队,这样的情况至少在廿、廿一世纪都从来没有发生过。

歌剧的合作,就算远一点例如到俄罗斯,他们的手法都可以想像得到,但是换成台湾,我们的设计美学却是他们无法猜测的。当然这做法会有困难点,就是需要聘请翻译这件事,但真正制作歌剧,即使是找其他国家团队也一样会产生这问题。合作的结果对莱茵歌剧院来说是好的,因为可以透过这个制作观察其他国家的风格。话说回来,这也不表示台湾只有一种风格,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发生。

Q:这场演出的回响如何?

A:评论很主观,见仁见智。对黎式风格不熟悉的,可能一下子无法抓到,但有些就可以。例如几个元素,他们很快就能辨认出来。(编按:歌剧开头以二○一四年台湾学运的太阳花、香港大规模反中运动的雨伞等影像在舞台纱幕上反复喧腾,幕后一名白衣女子从睡梦中惊惶起身,左冲右突,却被层层镇暴盾牌逼进了七百年前的元代大都古城。)元素运用后的下个阶段,导演并不是只有采用当代发生的事情,还连到过去的元朝。这时他们就会好奇来自台湾的这批艺术家,是怎样让这些元素连结歌剧本身。

这档歌剧我自己本身也负责几场,在现场都是非常热烈。尤其是前面两场,据黎焕雄本人描述,都会有观众主动找他,跟他反映现在这个时代与古代的关连,觉得有意思。

这档歌剧去年底在杜伊斯堡(Duisburg)演六场,先前很多人说怎么只演六场,但可以想像剧院的考量,第一次跟整个都来自亚洲的团队合作,当然会比较保守。不过可能《杜兰朵》原本就非常吸引观众,才刚推出预售就几乎八成!看杜伊斯堡这边演出这么受欢迎,于是去年年底开始安排二○一六/一七演出季时,原本预估明年三月在杜塞朵夫(编按:莱茵歌剧院旗下跨越杜伊斯堡及杜塞朵夫两个城市)演出六场,立即加码成为十场,加上杜伊斯堡还要再演六场,总共十六场,可说是很成功的制作。

Q:未来回到台湾之后的效益将会是如何?

A:刚开始制作时,就已经约定明年就会来台湾,等卫武营正式营运时,它会是开幕系列节目之一。未来,卫武营当然也可以跟其他剧院合作、甚至推动台湾艺术家跟欧洲、美洲、亚洲其他团队合作,将台湾的人才推出去,在国际上让大家看到我们的表演艺术创作的蓬勃与实力!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