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新作《茫然先生》从保罗.奥斯特小说《书房里的旅人》出发,编舞家桑吉加清楚知道自己正置身不同形式的电子仪器侵入的监控社会,不只为舞台上十四、五名舞者,也为观者打造出一个只进不出的巨大迷宫,「舞台上的所有舞者都是茫然先生,在封闭的空间中寻找记忆,去寻找自己是谁……我希望能透过摄影机的视角去改变空间的维度。」
老人坐在窄床床沿,双手置膝,掌心朝上,低垂著头,瞪著地板,丝毫不觉上方有架摄影机。每隔一秒快门就喀嗒一声,与地球自转一周同步,摄制出八万六千四百张静止的画面。即使他知道自己被监视了,也没有什么差别。他的心思不在这里,而是搁浅在脑海中的想像世界,绞尽脑汁想要解开纠缠著他不放的问题。他是谁?在这里做什么?是几时到的?又要待多久?
——保罗.奥斯特《书房里的旅人》
编舞家桑吉加十年前读了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书房里的旅人》Travels in the scriptorium(港译《密室中旅行》,2007)后,故事中失去记忆的老人(台译「无名氏先生」,港译「茫然先生」,后文以港译为主)便镶嵌进了他的记忆拼图中,十年后,这位被监控、被迫、被禁止、被规范的「茫然先生」所处的小房间,已几乎是当代社会的缩影了,「不管处在哪个城市,公共空间必然存在监控,已经是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存在。」
「我喜欢这个故事封闭的空间,也对空间中的监控非常感兴趣。是谁在看著他呢?监控是为了保护他吗,还是别有所求?」编舞家从《书房里的旅人》出发,清楚地知道自己正置身不同形式的电子仪器侵入的监控社会,新作《茫然先生》不只为舞台上十四、五名舞者,也为观者打造出一个只进不出的巨大迷宫,「舞台上的所有舞者都是茫然先生,在封闭的空间中寻找记忆,去寻找自己是谁……我希望能透过摄影机的视角去改变空间的维度。」
卅台监控装置 打造舞台上的迷宫
桑吉加与戏剧构作潘诗韵提炼出《茫然先生》的两大核心——封闭的空间、监控。全剧以舞蹈装置的概念,邀请观者参与。在充满监控装置的空间内,观众被赋予监控的权力,编舞家打破镜框式舞台,以四面台的架空设计让观众从舞台上方俯视演出,并架设多达卅台摄影机,座位席中有廿名左右的观众有权控制镜头,选择自己想要看见什么样的角度与画面,但观众的注视也会经由现场的影像团队即时处理,投影上舞台。
「我们想制作一个观演关系跟以往都不一样的作品,观看的关系在其中有多层的翻转。观众或许可以去想:到底是我们在监控茫然先生呢?还是茫然先生正看著我们?」桑吉加说。
另一方面,这个超现实的监控空间,比桑吉加以往的作品都更仰赖「现实感」的支撑。本作的设计群皆是桑吉加的老班底——作曲家李劲松、灯光及布景设计师张国永、服装设计师何珮姗等,共同制作这个18 X 13公尺,让茫然先生们只进不出的巨大舞台,大量的现场录像将空间布置为谜团,有各种现实制作细节得拿捏,因此为了这次的特殊舞台,城市当代舞蹈团(CCDC)也特别花了两周时间,承租接近一比一的空间来让桑吉加测试影像角度,「我跟舞者们笑说这是给自己挖了坑跳,也只能跳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毕竟这个坑只能进不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