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内部的人,植物跟我的性格很相似,有很多限制,有不同于人类的时间感……」年少时期学习声乐的张欣,娴熟身体内在肌肉的空间形塑技巧,后来她转向声音创作,过往强调「内在气息流动」的身体训练自然地依附到了她对植物的想像。她相信微小的生命也映照著宏大的世界,「植物是媒介,像帮助我进入某种状态的朋友,让我得以回顾历史,重新去面对反复发生的灾难。」
肉桂枝,麻黄,芍药,生姜,细辛,五味子……张欣以《小青龙汤》(2019)透过声音建构了一条长河,在她的想像中,药材熬煮为汤,融为神话肉身血脉,揭露隐密的宇宙秩序,那是内外交融为一整体,「青龙在波涛的浪中穿梭,透过这个方式来治理身体。我想像,有个水的灾难,在身体发生。」她试著将极其个人的身体感知诉诸语言,「透过显现身体中的龙,在身体内在穿梭、呼唤,以此来治理身体。」
身体内在 呼应植物
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年少时期学习声乐的张欣,娴熟身体内在肌肉的空间形塑技巧。她说,诀窍在于内敛地操作力量,后来,她转向声音创作,过往强调「内在气息流动」的身体训练自然地依附到了她对植物的想像,她捡拾路边树枝、搜集野草声音,二○○九年回到台湾后,进一步地开展了对中医、道教、太极的学习研究,「太极的内流是很直接的身体感,跟声乐是一样的,都是在塑造身体内在流动,像是要连接某样东西——太极是地气、空气、天空,声乐是圣母玛莉亚、基督……透过打太极,某种程度解放了我具象物事的瓶颈。」
「我是一个内部的人,植物跟我的性格很相似,有很多限制,有不同于人类的时间感,无法明显地表现情感……植物透过伤害才能增长,它们的开花结果似乎都跟悲痛相连,是被逼迫到极限才能绽放……」张欣分析对植物生长的的观察,更近似于自我剖白,「绽放似乎跟自我的力量、生死相关,那身体感与我生为女性,或我认识的很多女性是相对照的。」
「当我们用自己的时间感、价值观套用在植物上,该如何回应那看似脆弱的生命?透过创作应该是一很好的方式。」但她也清楚其中的矛盾,比如《日月潭是个水泥盒》(2020)将台北边缘之地蔓生的植物,采集搬移至演出场地,「那些植物无法抵抗,就被我们搬进去啦。可能长了十几年,它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当然漂亮,我们却……任何秩序都跟伦理有关,只要我们试著『排好』一些物事,一定会涉及道德、政治等伦理问题。」
植物引领 回顾历史
张欣反省植物与人的关系所延展出的价值权力判断,诸如强大、脆弱、暴力或野蛮,「但从道教、中医的观点来看,自然在里面,人在外面。像是气功图,将人体成为一幅风景画,那是照应的镜子,我们去理解外在的逻辑也是相对应的。」她视内外为一体,风土塑造身体与灵魂,她举例:「我去济州岛驻村时看见当地人非常亲近大自然,特别是风,他们每个人脸上的皱纹都带有风的迹象……」她同时相信微小的生命也映照著宏大的世界,「我去采集了德国纳粹营附近的野草声,这当然是象征性的采集,但在我叙事中的脉络中,试著保留这些声音,去思考更大的伤害,如何相处、和解……」她顿了顿,「植物是媒介,像帮助我进入某种状态的朋友,让我得以回顾历史,重新去面对反复发生的灾难。」
植物们照看历史的残酷与苍凉,但它们的声音很少被听见,张欣试著倾听那些细微的波动,「生活在继续。」小草们沙沙地应合著。
Profile
生长于台北、纽约、北京,透过田野声音采集、实验作曲、谱和表演去掌握对生命物质性的理解,以植物为媒介,探索声音的相关作品有:《月潮》、《生命种植-声响计划》、《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小青龙汤》、《日月潭是个水泥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