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贝多芬,应该是多数人第一个认识的音乐家吧!?

在台湾,有两段旋律无疑是最深植人心的:一是《给爱丽丝》Für Elise,因为它提示我们,垃圾车快到了,要赶紧抓起垃圾狂奔;另一则是《第五号交响曲》,也就是《命运交响曲》,常被用来加强晴天霹雳的心情与遭遇,出现于某段时期的学生作文或是戏剧桥段。所以,那个耳朵失聪、顶著爆炸头的形象,随著各种可能与贝多芬著实无关的场景,带著强大冲击力道,出现在我们眼前。

今年是贝多芬两百五十周年诞辰,世界各地都预计举办相关音乐会,虽因疫情影响而有所变动,但台湾仍旧风风火火,各大乐团无不用音乐来回应对贝多芬的纪念。因此,本期杂志将从「影响」的角度去思考贝多芬于不同领域的贡献,除音乐演奏、创作与他的共鸣外,也包含舞蹈、戏剧等方面的再创,更有贝多芬因对莎剧的喜爱而启发的创作。最后,我们在回溯与纪念里,通过钢琴家白建宇的思索、音乐家江恬仪与编舞家苏威嘉的跨域对谈,及董昭明、邱浩源与陈立立三位作曲家从贝多芬得到的启示,试图开启贝多芬与当代表演艺术的对话契机,同时更创造无限的想像。

这样跨越时间、国度、文化的想像,不只是创作者赖以为生的能量,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

因此,在本期杂志的另一企画「台湾X艺术X妖怪  冒险搜查线」里,我们派出妖怪搜查员——帕帕,先返回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日本,追溯妖怪学的起源,再到现代的不同艺术型态与作品里找寻妖怪变身后的踪迹,最后则让艺术家们用文字与绘图创造出自己(可能遇见过)的妖怪——反映著,看似来自远古民间传说的妖怪,随著居住环境、人心善恶、科技发展而有不同形貌,真正的源头都是人类自身的生命状态与心境变化,以及我们与世界的某种连结,然后因想像才化成具体样态。

不只从贝多芬到妖怪,最后我们还要跟著编舞家的脚步「去排湾」,看看他们又从地磨儿部落的土底中,深掘出什么不同的想像。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