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翻開西方古典音樂歷史,可看到多位知名作曲家也同時是生命鬥士,在對抗病痛與身體不便下維持創作動能,如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史麥塔納(Bedrich Smetana,1824-1884)的聽覺受損,因眼疾而手術失敗、進而失明的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當作為音樂創作中雙向接收刺激的關鍵途徑的「視」與「聽」受到病痛侵襲瓦解,他們如何面對這樣的生命習題?儘管無法改變人生軌道,與之共存是僅存的正面力量,透過音樂創作記錄自我內心歷程,成就了作品內涵,更強化藝術創造的價值與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