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苏铭 一切都是为了片刻的电光石火(林韶安 摄)
焦点专题 Focus 为表演打造世界的人──舞台设计

曾苏铭 一切都是为了片刻的电光石火

那是第一次,曾苏铭见识到表演艺术的朝生暮死,他眼眶一红,差点要哭出来,说那种感觉想来:「真的很痛」。然而这样的经验多了几次以后,他慢慢明白,那就是舞台的命运——是昙花,是石火电光——他必须接受舞台的宿命,才能搭起更多的台。曾苏铭想起剧场前辈大老的经典名句,说道:「千千万万的折磨,只为那片刻的迷人。」

那是第一次,曾苏铭见识到表演艺术的朝生暮死,他眼眶一红,差点要哭出来,说那种感觉想来:「真的很痛」。然而这样的经验多了几次以后,他慢慢明白,那就是舞台的命运——是昙花,是石火电光——他必须接受舞台的宿命,才能搭起更多的台。曾苏铭想起剧场前辈大老的经典名句,说道:「千千万万的折磨,只为那片刻的迷人。」

约莫是37年前的事了,彼时台湾的电视仅有「老三台」,有一人跑来台视寻找美术指导「曾大师」。对方依循指示,一路来到办公室,向里头问人。只见一个20出头岁的「孩子」站起回话:「你找曾大师?」他说:「我就是。」

对方好像露出「不要开玩笑」的表情,再三确认要找的是「台视的美术指导曾大师。」两人一来一往,年轻小伙子最后只差没掏出工作证来验明正身——他没说谎,这人正是曾苏铭。

所谓大师之称,是早期电视台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许多制作电视台布景的美术设计,多是从电影界过来的,各个资历匪浅、年纪大,足以让人尊称一声「师」,久了,负责电视美术指导者便一律被冠以某某「大师」之称。

偏偏,生而逢时,曾苏铭从艺专毕业,刚退伍就投身传媒产业(光启社),没多久便恰好碰上台视招考美术人员。当年的他结合科班训练及工作中所吸收的英文术语养成,让曾苏铭竟破关斩将,从百余人中脱颖而出,才23岁便成为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美术指导。「我们电视台的化妆师还建议我戴个假胡子,不然年纪看起来太小了,不被人信服。所以我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都刻意留著胡子。」曾苏铭说。

后来的他也将大半生涯献予剧场,长年与屏风表演班、绿光剧团、故事工厂、金枝演社等剧团合作,许多赚人泪下的故事,泰半仰赖曾苏铭所创建的舞台世界,使其情节更加真实。只不过,一位电视台美术如何与剧场结缘?不能不从李国修谈起。

起点:屏风表演班门口的热炒店

曾苏铭向来著迷于剧场,进入台视没多久,有位制作人问他有没有兴趣做剧场舞台设计?他闻之大喜,直说好,对方便引介他与屏风表演班的李国修认识。事后回想起来,他与剧场之间的羁绊,那记忆鲜明起点的竟是屏风表演班大门口的热炒店!「国修老师是很谨慎的人,我最开始跟他谈了两次,他两次都没让我进门,只约在外面的热炒店。」

第二次见面时,李国修只跟他说一年后有个制作,要改编张大春的《我妹妹》,需要眷村氛围的舞台,再淡淡地说:「你去找找看吧?」在这个问句里,半点承诺也不给,虽然如此,曾苏铭仍旧是卯足全力,跑了几个眷村旧址。适逢第一波改建潮,昔日眷村泰半拆除,横竖找不到原景,他心也凉了半截,仍旧不放弃转往图书馆寻找报纸、刊物,如做论文研究那样,带著厚厚的资料,3个月后再度返回屏风表演班——的门口。

「对,国修老师还是没让我进去。」说起这件事情,曾苏铭嘴角仍有笑意。「不过看到那叠资料,大概是被我的诚心打动了。」见著那叠资料,李国修后来总算是开了屏风的门,也开启曾苏铭日后无数剧场设计的大门。

PAR广告买二送一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曾苏铭

台湾艺术大学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艺术硕士,曾任台湾电视公司美术指导。现任游艺空间设计公司美术总监,三立电视台特约美术指导,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系兼任讲师。担任过5次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舞台设计,4次电视金钟奖颁奖典礼舞台设计,3次音乐金曲奖颁奖典礼舞台设计。并以第34届金马奖典礼舞台设计作品,荣获国际电视媒体设计协会(PromaxBDA)舞台布景设计铜奖。2009获选入围WSD(Word Stage Design)世界舞台设计展。2021年获入选第28届开罗国际前卫舞台设计展。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