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绽Blossom》CD封面。(张红苹 提供)
艺@CD

记忆与文化的交织

张红苹最新专辑《绽Blossom》

台湾旅美作曲家张红苹(Apple Chang)的最新专辑《绽Blossom》,以西方乐器融合东方音乐的意象,形塑出在历史洪流中大时代小人物的乐章。如同她在专辑里写到,祖父在癌症末期因服药导致意识模糊时,紧捉住她的手大喊:「快躲到防空洞!」因为祖母就在仅隔一栋房子的距离,亲眼目睹空袭扫射。即便时光流转,战争的阴影与恐惧,仍无法从记忆中抹去。

这样的故事,至今仍在叙利亚、乌克兰到加萨走廊的战场上,日以继夜地不断上演。张红苹邀集来自不同国界文化背景、却对生命有著共同信念的音乐家汇聚一堂,企图借由音乐的力量,跨越藩篱,用音乐唤起对生命多层次的省思与感悟。参与演出的音乐家与制作团队包括前艾默森弦乐四重奏首席Eugene Drucker、日裔大提琴家久保田拳、指挥曾维庸、钢琴家卢易之、纹声音乐与纽约Skillman Music等。

这张专辑收录5首作品,前3首器乐曲富含浓厚东方音乐的元素,从描述日本文化到古中国丝路的塞外风情,运用五声音阶、大提琴模拟蒙古马头琴声响,甚至结合拍打、打击、拨弦、滑音等技巧,展现中国游牧民族音乐特色。

器乐曲中的前两首是日本印象的音乐。第一首《樱花雨》以钢琴的琴音开场,犹如在樱花林中花瓣如雨般地落在脸上,谱陈整曲的氛围。拨片演奏的竖琴模拟日本筝的声响,长笛则以气音模拟如尺八般的音色,反复奏出「樱花」(Sakura)3个音的动机,在缤纷飘落的樱花雨中呈现出空灵的气息,将大和民族的凄美展露无遗。可惜的是,尔后弦乐奏出的五声音阶旋律,反而令笔者联想到中国古装剧的音乐风格,与日本的大河剧音乐意境有所差异。在此除非作曲家要表现的只是广义的东方意象,或许才能作为合理的解读。

《艺伎》则以当代音乐手法,精采生动地模拟日本「筝曲」与「三味线」的音乐质地。以「急与缓」、「明与暗」、「虚与实」,表现日本传统文化的哲理。长笛以颤音、气声模拟尺八的音色,钢琴敲打著低音,营造震撼的声响,让此曲演绎出如日本能剧音乐的氛围。后段进入较快速度的部分,类似前一首的中国音乐氛围再现,与前后的音乐,显得有些突兀。

第3首《丝路幻想》由大提琴低沉绵长的独奏、缓慢宽广的凄凉旋律开启全曲,无论是模拟革胡或马头琴,都不禁令人遥想古代大漠烟沙的广阔塞外。转进快板,打击与急促的弦乐,抑或是模拟胡琴音乐嘶喊般的长音及琵琶声,犹如战场上的鼓声、奔驰的快马,有时是塞外狼烟升起。古代丝路场景,历历在目,此曲使用西方的配器法,营造出一种浩瀚无边的大漠景色、犹如观看一场古代历史场景般地写实,且将当代音乐、塞外游牧民族音乐与五声音阶精采融会,带我们走了一趟古中国的丝路之旅。

第4首《The Unknown Bird》与第5首《The Cloud》不同于前三首著重于配器法,爬梳东方文化的脉络与轨迹,而是以钢琴三重奏与人声,表达英国诗人Edward Thomas(1878-1917)与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诗的意涵,与前三首形成风格与东西文化的冲撞。

在这张专辑中,作曲家汇聚不同文化的音乐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撞击出东西文化的音乐火花,亦展现自身多元文化创作的能力,配器法的精采运用,将乐器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整呈现受东方文化薰陶,却绽放于西方音乐的最佳写照。

台新艺术-四连夜讲座广告图片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4/28 ~ 2025/07/28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