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家鑫
乐评人
-
音乐 暌违多年再度访台
基顿・克莱曼与波罗的海弦乐团 挥洒当代音乐的惊喜
小提琴大师基顿・克莱曼(Gidon Kremer),阔别台湾多年后,再次率领波罗的海弦乐团(Kremerata Baltica)来台演出。过去这位小提琴大师无论是独自来台,或是与由他创办的波罗的海弦乐团前来,都掀起不少话题,尤其是与该团的演出,更是每每有惊喜,从演出改编自阿根廷探戈大师皮亚佐拉及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到以调侃音乐家与音乐现象的音乐表演都令人怀念不已,尤其是与伊古德斯曼(Aleksey Igudesman)与朱(Hyung-ki Joo)这两位音乐鬼才的音乐玩笑,在令人拍案叫绝的背后,更深藏著古典音乐何去何从的大哉问。 出生于苏联时期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的拉脱维亚,18岁进入莫斯科音乐院,拜在苏联时期小提琴大师大卫.欧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的门下,曾在义大利帕格尼尼与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等小提琴比赛获奖。在1970年柴科夫斯基小提琴比赛时,他选择英国作曲家艾尔加小提琴协奏曲,此曲为比赛冷门曲目,最后由他获得首奖。
-
焦点专题 Focus 法国
保守创新泾渭分明,培养爱乐者有志一同
今年是义大利作曲家浦契尼逝世100周年,巴黎国家歌剧院(包括加尼叶歌剧院与巴士底歌剧院)在上半年(2023/2024乐季)就已经推出歌剧,但随著委瑞内拉籍的艺术总监杜达美(Gustavo Dudamel)在任期未满之前宣布辞职这个震撼弹,这个执乐坛牛耳的歌剧院将在2025年1月庆祝150周年生日之际,只能请来多位指挥应对这个窘状,不知是想从中找出适当人选,还是计划先度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期。 巴黎歌剧院:庆祝150周年,却无艺术总监担此大任 巴黎歌剧院庆祝150周年的新乐季,在9月10日开幕音乐会,先演出威尔第最后一部歌剧《法斯塔夫》(Falstaff),请来已经72岁的丹麦指挥麦可.史孟温德(Michael Schnwandt)担此重任。考量聘请这位经验丰富、重量级却非明星指挥家的原因,有可能在明星指挥杜达美突然挂冠求去的冲击下,歌剧院在考量之下反而寻求经验老道且已经多次合作的老指挥稳住军心,对外也是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史孟温德从2015至2024一直担任蒙特佩里耶国家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同时也是法国青年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以及皇家哥本哈根歌剧院与丹麦皇家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曾在欧洲各个重量级歌剧院演出,是非常活跃且经验老道的人物,歌剧的曲目从葛路克、莫札特、威尔第、华格纳、理查.史特劳斯到德布西与贝尔格,涵括德奥法的歌剧,而且从1985年即与巴黎歌剧院数次合作,所以在这个非常时期,再次请他出马担任开幕指挥,的确是最佳人选。 巴黎歌剧院开幕月,奥芬巴哈的轻歌剧《盗贼》(Les Brigands)请来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执导,这位现代派的导演,如何赋予这部19世纪法国轻歌剧新意,应该是乐迷们所期待的。而这出轻歌剧将在9月、10月与明年的6月、7月分别由斯蒂法诺.蒙特拉里(Stefano Montanari)与米凯莱・史波蒂(Michele Spotti)担任指挥演出,恰好呼应新乐季的开始与结束。除了义大利与法国歌剧之外,德国歌剧也没有缺席,去年才在西班牙马德里指挥《指环》系列及拜鲁特音乐节《帕西法尔》,今年夏天将再次在拜鲁特登台的埃拉斯-卡萨多(Pablo Heras-Casado)也将于新乐季演出《指环》系列的《
-
特别企画 Feature 巡演终站⮕法国.巴黎
香榭丽舍剧院
1913年5月29日,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温斯基与编舞家尼金斯基为俄国芭蕾舞团创作的舞剧《春之祭》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Thtre des Champs-lyses)举行首演。演出不久,观众因尖锐、不谐和的音乐,以及轰轰的吵杂节奏而暴动,身著俄罗斯民间传统服饰与奇异装扮的舞者,完全颠覆巴黎人对芭蕾舞的印象,不少人甚至夺门而出,隔日乐评更是大肆抨击。一个月前才开幕的香榭丽舍剧院,剧院经理阿图克(Gabriel Astruc)与当时的前卫艺术家有紧密的关系,于是大胆排演《春之祭》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不仅让该剧一战成名,亦让被认为是现代建筑标志的香榭丽舍剧院在历史留名。 香榭丽舍剧院,虽取名香榭丽舍,却不在同名的大道上,而是在附近、精品聚集的蒙田大道,离塞纳河不远。剧院内有3个厅,主厅(Le Salle)是半圆形、镜框式舞台的表演厅,朴素的舞台上方有管风琴的音管,每层楼有著优雅的弧型线条,4层楼的座位,圆顶的天花板,以简单线条的新艺术花朵造型为中心,围绕著同风格的画作,简洁的设计,让这可容纳1,905人的厅显得雅致与大气,相较于大众熟知的巴黎加尼叶歌剧院,红色的座椅更为舒适,空间更为宽敞,无论聆赏音乐或舞蹈,都很自在。另外有两个厅,是3楼的喜剧厅(Comedie)可容纳601人与5楼可容纳230人的小厅(Studio)。建筑外墙朴素的水泥饰板与强烈的几何线条的建筑造型,在装饰艺术(Art Deco)流行的年代,显得特别。虽然它没有加尼叶歌剧院的华丽与皇家的贵气,却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欣赏完演出后,走到塞纳河边,宽敞的视野与徐徐的凉风,令人心旷神怡,一场美好的表演亦永存于心。
-
特别企画 Feature 法国
精采歌剧与导演齐聚 新旧剧码都令人期待
2023╱2024年的法国新乐季将在下半年展开,让我们从巴黎歌剧院下属的加尼叶与巴士底两大歌剧院,以及里昂歌剧院,来观察法国音乐新趋势。 科幻与时空转换赋予歌剧新意 新乐季中,巴黎歌剧院将推出10多部经典歌剧,从巴洛克时期、路易十四在位时的法国作曲家夏邦提耶(Marc-Antoine Charpentier,1643-1704)到20世纪捷克作曲家杨纳杰克的作品,横跨时空300年。歌剧风格从法国抒情悲剧、法国喜歌剧、义大利喜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德国浪漫歌剧至20世纪儿童歌剧、科幻歌剧等都将登场。制作的风格有以现代戏剧手法重新诠释的新制作,也有仍遵守剧本搬演的时代剧,可说是样式繁复,手法新颖。 导演方面,则请来现代戏剧大师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及获奖无数的加拿大歌剧导演罗伯.卡森(Robert Carsen),应该是新一季歌剧导演群中最受瞩目的两位。此外,擅长浪漫时期歌剧的义大利导演Damiano Michieletto也在新乐季非常活跃,执导了数部歌剧,不容小觑。 在演唱家部分,知名度最高当然非安娜.涅翠柯(Anna Netrebko)莫属,她将在2024年1月登上巴士底歌剧院演唱奇利亚(Franceco Cilea)的法国喜歌剧《雅德里安.雷库维》(Adriana Lecouvreur),男主角则是她的先生、男高音尤希夫.伊瓦佐夫(Yusif Eyvazov)。 新乐季推出的歌剧,几乎都是歌剧院的常见戏码,如威尔第《茶花女》、《西蒙.波卡格拉》、理查.史特劳斯《莎乐美》、董尼才悌的义大利喜歌剧《唐.帕斯夸》(Don Pasquale),当然这些熟面孔在导演的手中,即将以新的面貌登场。
-
音乐 在香港疫情下对「零」的思考
梁基爵《仍…息在零地》 人与机械手臂的数位撞击
曾与导演蔡明亮合作媒体与装置音乐作品《一零》的梁基爵,是近年游走于流行与多媒体舞台艺术创作的香港中生代艺术家,也曾为香港流行歌手陈奕迅、黄耀明、王菲、郭富城、梅艳芳与郑秀文等作曲与编曲,为香港著名音乐制作公司「人山人海」主要成员。近年也以创新媒体艺术作品,受邀奥地利林兹国际电子艺术节、法国EXIT数位电子艺术节等世界重要电子艺术节演出。 梁基爵的创作核心从声音艺术出发,集结电子音乐、多媒体与传统作曲, 加上土生土长的香港基因,因此创作出独树一帜、表达当下香港情境的当代艺术作品。他说:「音乐就是时间的艺术,音乐一定要有时间的存在,才会有声音,这是音乐最特别之处,也是创作的重要素材,我常常从时间寻找创作的灵感。」 疫情之下对「零」的重新思考 一直对科技有高度兴趣的梁基爵,继《鸟语》等作品后、在香港演艺学院发表的《息在零地》,是他对经过核爆之处、断壁残垣景象的表达,这就是其所谓的「零地」。2021年疫情爆发后,多年忙碌的他,因为封城、百业几乎停摆下,忙碌的脚步得已暂歇,于是他添购了工业用的机械手臂,思考如何将其结合创作。梁基开始研究如何运用机器手臂来表达疫情期间的人生百态,因而延伸出《仍息在零地》这出作品,亦是疫情期间他对「零」的思考。 「读书、生活我的所有生活日常主要都在香港,作品灵感理所当然也是来自我的生活,虽然有些是来自新的知识与研究,但很多时候都是关于这个地方。」梁基爵说。他在疫情期间,看到香港灾情严重,因为封城造成人与人之间因恐慌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城市也几乎停摆,似乎是回到「零」的状态,但他认为从零开始,是个人如何看待「零」这件事,它可以是什么都没有,也可以是一点点的曙光,于是他从不同的角度创作了这出《仍息在零地》。
-
音乐 旅外青年音乐家的室内乐飨宴
「风起不止」音乐会 首演陈可嘉《双路之际》
TIFA艺术节的室内音乐会「风起不止」,是由台湾享誉国际的5位音乐家组成的室内乐组合,包括曾获日本仙台国际钢琴比赛银牌的钢琴家汪奕闻、比利时伊丽莎白国际音乐大赛桂冠得主小提琴家魏靖仪、闻名欧洲的小提琴家陈瑾玚、荷兰海牙Ciconia Consort弦乐团中提琴家蔡士贤及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大提琴家助理首席柯容轩。这个新组合在2022年初试啼声、一鸣惊人,今年这5位长期旅居国内外工作与求学的音乐家再次携手合作,将演出俄国作曲家萧斯塔可维奇的弦乐四重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C小调弦乐四重奏、美国女作曲家毕琦(Amy Beach,1867-1944)升F小调钢琴五重奏,及钢琴五重奏的经典之作比利时作曲家法朗克F小调钢琴五重奏等室内乐作品。这次节目中最特别的,除了台湾罕见演出的毕琦作品外,还有委托目前活跃于美国的作曲家陈可嘉创作的钢琴五重奏,不仅是世界首演,更是这场音乐会的亮点。 活跃于世纪交替的钢琴家、作曲家毕琦是后浪漫乐派音乐家,但她也将美国民歌写入音乐中。借由这场音乐会,毕琦的作品与比法学派作曲大师法朗克的作品,刚好可以呈现音乐家因不同国籍与地域,而表现出迥异的音乐风格与美学观点。 陈可嘉的钢琴五重奏作品则呈现了当代音乐的音乐哲理。目前任教于寇蒂斯音乐院的她,在美已获得多项大奖,现在亦是美国大学音乐协会东北分会作曲委员会主席,其由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的中提琴协奏曲《The Desires》之后,费城询问报评论陈可嘉的作品「强烈的音乐表达带出了无所畏惧的宣告」。今年为这场音乐会创作的钢琴五重奏《双路之际Between Two Roads》,是从美国诗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的诗集《未行知路》获得灵感所完成的作品,诗中谈论选择人生道路时的处境和心境,刹那间似乎体悟到了某种人生哲理。陈可嘉说:「写这首作品时,原本我是在钢琴上弹奏寻找灵感,那时刚好也在阅读一本诗集,其中一首谈论到选择人生道路的处境和心境,诗意是黄色树林里有两条分岔路,只可惜我无法同时踏上,于是伫足许久而后我走上另一条同样的好道路此时突然领悟到,我和这次演出的5位音乐家们,不也同样在音乐和人生的旅程中,经历了许多故事,在多变的人生旅途中经历很
-
艺术节 2022人权艺术生活节
跨越地域藩篱 打开被淹没的伤痛历史
2022人权艺术生活节将于11月19日登场,这次的主题「记忆导航」意在出土曾经被压抑的历史,恢复那些被否认的身分,发出曾被禁止的声音,不论性别、族群、年纪;无论是否有过交集,这些曾被淹没的历史,都是引领我们向前推进的力量。 今年的人权艺术生活节邀请了包含飞人集社剧团、余余剧场、阮剧团、狂想剧场及来自香港的艺术家黄国才等艺术家与团队参与,并将展演戏剧、舞蹈、音乐、装置艺术、影像录制与纪录片等内容,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野火乐集所制作、再现邹族歌手高菊花的纪录片《派娜娜:传奇女伶高菊花》。 高菊花是邹族音乐教育家高一生的长女。1947年二二八事件时担任阿里山乡长的高一生因协助涉案者避难,被加上罪名「匪谍叛乱」,于1952年被捕,1954年遭到枪决,为白色恐怖时期的受难者之一。 高菊花毕业于台中师范学校,任教于阿里山国小,原本已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入学的她,却因为父亲被捕,中断了求学之梦,家里经济因此一落千丈。此时经过朋友介绍,于是到台北的歌厅以艺名「派娜娜」登台演唱赚钱养家。她白天在歌厅以狂野的嗓音、风情万种的舞姿演唱拉丁歌曲,迷倒当时不少权贵。各大唱片公司也捧著条件优渥的合约等著与她签约,可是她一概拒绝,因为每晚走下舞台,在台下等她的不是歌迷,而是准备带她去问话的情治单位人员,与她交换救援高一生的条件。但不管她如何努力赚钱,配合情治单位的要求,父亲高一生最终还是走了。 这位为家人牺牲的奇女子,在野火乐集总监熊儒贤多年的采访与筹备下,透过导演侯季然的影像,将这位传奇歌手背后因历史的残忍、导致她必须度过的悲情人生,呈现在你我的面前,其父高一生对邹族音乐的贡献,因白色恐怖而中断的憾事,也能从这短短25分钟的纪录片一窥端倪。
-
艺术节 第二届「人权艺术生活节」
透过艺术之窗 唤起反省与进步
第二届「人权艺术生活节」将自11月下旬展开,透过多样的表演艺术展演,让观者回顾历史、省思人权的意义。展演将在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公馆水岸广场与齐格飞艺术中心等3个区域呈现,内容包含重新演绎文学文本的「小说剧场」、以短片加讲座重建历史的「影像剧场」,以及装置艺术、漫游剧场等多种沉浸式展演,以源源不绝的创意,唤醒社会对「人权」的重视。
-
艺@展览
在音乐之河中读取人文瞬间
配合场馆的正式开幕,台北流行音乐中心同步推出了两项展览:一是为期5年的常态展「唱 我们的歌流行音乐故事展」,透过台湾流行音乐历史中的经典歌曲与相关物件,让观者借由沉浸式的体验,回探台湾流行音乐的前世今生;一是日本音乐大师坂本龙一与艺术家高谷史郎合作的「设置音乐 2-IS YOUR TIME」特展,呈现了日本311海啸中受灾的钢琴、地震的影像及收集地震的数据,犹如凝结了海啸来袭的瞬间。两项展览,都让我们跟著音乐,一探人类文化的轨迹。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酒神、暴君、哲学家 那些点亮舞台的音乐魔法师
指挥,往往都有独特的性格,或是王者的性格,因为他必须驾驭一个乐团,其音乐知识与博学,当然必备,领袖魅力更是不能缺乏。但就算是王者也有百百款,有像酒神一般随兴但音乐超有魔力的福特万格勒,有讲究理性如同阿波罗的托斯卡尼尼,有充满哲学思维的杰利毕达克,也有以要求严格、性格如暴君独断的卡拉扬
-
焦点专题 Focus 作曲家 温隆信
从植物音源 到花语的大地交响
美丽的玫瑰花与百合花,华丽诱人的外表下,声音非常地嘶哑、难听;外表很驴、有刺的仙人掌,声音却非常甜美好听;外表害羞的含羞草,脾气很大从小帮忙农务的旅美作曲家温隆信,对植物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也驱使他在因缘际会下,参与了植物声音的研究计划。近期受疫情影响闭关在家七个月,温隆信用心观察植物,发展出新作品《大地之歌》,每个章节都是以植物为题,借物发声,也为世人祈福。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音乐、戏剧、竹编工艺展 向艺术结合观光迈进
今年二月才上任苗北艺文中心艺术总监的林佳莹,是国内资深的艺术行政人才,在她的策画下,虽然仍在疫情威胁中,将于十月登场的「2020苗北艺术节」大胆邀来多位大咖艺术家共襄盛举,内容包含了音乐、戏剧与传统工艺等。林佳莹期待借由苗栗兼具山海景致的多样性文化,吸引旅客前来,顺道参与艺术节的活动,让艺术结合观光,带动人潮,让苗栗成为魅力动人的艺术观光重镇。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创梦大叔迈入花甲 继续散播土地芬芳
理工背景的杨锦聪凭著对音乐的喜爱,抱著成不了音乐家,也要做音乐相关工作的热诚,投入唱片产业,他创立的「风潮音乐」已走过卅多年,凭著发行贴近生活日常的音乐扎下根基,更透过制作台湾各族群音乐奠定风潮音乐在台湾唱片与学术地位。今年迈入花甲之年的他,特地出版了人生第二张专辑《陆拾.拾陆》,记录了这廿年经营唱片公司与游历各地寻求灵修之地与学习苏菲旋转的人生旅程。
-
焦点专题 Focus
精细规划分镜摆位 为远端观众留下精湛表演
对没有表演可看、闷坏了的观众来说,最近「公视表演厅」在网上释出大量之前录制的舞台演出,可说是解渴的及时雨。但要有这么多精采的记录,靠得是公视团队多年的用心积累,在每次录制之前,针对演出性质、内容,规划分镜表、机器设置,音乐、戏剧、舞蹈各有不同的重点,精准掌握,才能让观众看到精采的表演现场。
-
音乐
疫情下的「绝」响
莫札特的音乐是席夫所擅长的,洁净的琴音透露著这位音乐天才的忧郁与焦虑,刚好连结布拉姆斯作品117四首的甜美与安祥及作品118内在情感的波动,将德奥音乐外在理智与内在情感波涛汹涌的浪漫性格,做了最完美的诠释,曾有音乐学者为布拉姆斯的音乐下了非常贴切的注解含著眼泪带著微笑。席夫从观者的角色,将布拉姆斯这样的性格,以一种充满天堂福音的方式传递出来,感染在场所有的观众,这是「神」之演奏。
-
特别企画 Feature
「粹金之声」 穿越华丽的巴洛克
由假声男高音贾洛斯基、柔音提琴家Christine Plubeau、长颈鲁特琴家Claire Antonini、大键琴家Yoko Nakamura等多位古乐演奏家组成的阿塔瑟斯古乐合奏团,可说是欧洲最红的巴洛克乐团,演出曲目几乎涵盖所有巴洛克作曲家的器乐曲及声乐与器乐的乐曲。这回与贾洛斯基联袂访台演出「粹金之声」音乐会,将演出拿手的巴洛克乐曲,包括台湾罕见的韦瓦第与韩德尔歌剧中的咏叹调。
-
音乐
最深的琴音 吐露人生与音乐底蕴
三声部的乐章,第一声部歌唱的线条,不断地断裂与大声直击,二三声部控制在非常小的音量,声部的鲜明只是一种理由,但更主要的是第二声部的伴奏音型才是英雄真正内在的声音。接在风暴般之后的《月光》第一乐章,它的「沉」与「静」堪称之最,此时才明暸前曲的直接与快,都是为《月光》而来,钢琴家将两曲当一组作品在铺陈。
-
音乐 搬演新曲《春江花月夜》
王心心轻揉慢捻 再现唐乐诗文之美
继《琵琶行》之后,南管演奏家王心心再度以唐诗经典《春江花月夜》为本,编创吟唱新曲。在「江畔.相逢」演出中,她将与作家蒋勋合作,呈现《琵琶行》与《春江花月夜》,一以中原古音吟唱,一以国语念诗引言,让观众透过聆听,想像诗人笔下「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激动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孤寂。
-
音乐 演绎俄国不同世代的钢琴三重奏
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 高手较劲的精采
曾数度访台演出并举办研习营与大师班的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将再度造访并带来精采曲目,让台湾乐迷一享室内乐演奏的精致与默契。参与演出的音乐家除了有近年备受瞩目的台湾旅美小提琴家黄俊文,还有多位美国乐坛菁英,这次将带来萧斯塔可维奇、阿伦斯基与柴科夫斯基的钢琴三重奏,反映俄国音乐世代交替,可说是难得一见的高手较劲。
-
焦点专题 Focus 音乐篇
乐音自北而来 翻新耳际体验
山川壮丽、环境艰苦的北欧,所催生出的音乐也别具特色,除了大家熟悉的芬兰作曲家西贝流士,今年香港的世界文化艺术节,将呈现震撼人心的北欧音乐风景,除了担纲开幕演出的歌剧《秋天奏鸣曲》,还有示范人们如何活用创意建立桥梁、冲破内心幽暗的《音乐再造人》与展现芬兰传统音乐的《古乐新芬》等等,将让观众一窥北欧音乐演出的多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