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缓缓亮起,仿佛时光倒流至风雨飘摇的日治时代。鸡屎藤舞蹈剧场以其年度巨制《天光前—林氏好的离别诗》,为观众开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诗意之门。这不仅是一场舞蹈演出,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考掘与情感重构,将台湾第一女高音林氏好与革命青年卢丙丁的真实故事,化作流动的诗篇与跳跃的音符。
故事的源头,深埋在国立台湾文学馆珍贵史料中。林氏好,这位传奇女性,不仅是战后「艺霞歌舞团」的创建者,更是那个时代女性坚韧生命力的象征。她的爱人卢丙丁,一位投身台湾文化协会的热血青年,以笔为剑,以理想为盾,在动荡的时代中为文化启蒙而奋斗。
然而,历史洪流无情地将这对恋人冲散。卢丙丁疑因得到「汉生病」(痲疯病)被遣送至乐生疗养院,后又被送至厦门后音信杳然;而林氏好则在战火中带著家人颠沛流离,从台湾到日本,再到满洲国,历经千辛万苦方得重归故里。这段被时代拆散的爱情,成为全剧最动人心魄的情感核心。
共同编导陈慧匀及胡紫云以深厚的学者功力,深入研究林氏好家族的私人书信与卢丙丁创作的《离别曲》等文献,将尘封的历史文字转化为流动的舞蹈语汇。卢丙丁那句深情的离别诗——「今日离别,不知著时,能得阁再相见」——如灵魂般贯穿全剧,每一个舞步都承载著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坚韧。

舞者身体成为历史载体,每一次旋转都是时光的倒流,每一个凝视都是跨越时空的深情对望。在这里,鸡屎藤舞蹈剧场艺术总监许春香的舞蹈不再只是肢体的艺术,而是一种深层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表达。
制作团队在形式创新上展现了令人赞叹的巧思。高达90%的台语演出,让母语音韵成为时代回声;音景剧场形式,透过精心设计的声音层次,重现历史质感与温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员张家祯对卢丙丁的诠释,以及邀请老唱盘收藏家黄氏好老师现场分享古董唱片的安排,让历史的声音与当下演出产生奇妙共振。这些珍贵历史音响与现场表演交织融合,为观众营造出极具层次感的沉浸式体验。

在音乐创作层面,金曲奖得主、百合花乐团主唱林奕硕的加入,为作品注入了独特的「台流风」。他巧妙地将传统台语歌谣与当代音乐元素融合,创造出既古典又现代的声音质感,让历史的旋律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绽放光彩。
制作团队的创意不仅止于舞台,更延伸至观演体验的设计。鼓励观众「穿著古著」观赏的巧思,让剧场空间成为时代氛围的延伸;与夏至艺术节合作推出的移动剧场版,更让观众在火车旅程中体验时空穿越的诗意。

《天光前—林氏好的离别诗》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思辨与历史省思。它成功地将尘封的历史转化为有血有肉的艺术表现,既是对台湾土地上坚韧生命力的礼赞,也如同破晓的天光,照亮了那段被遗忘的历史与曾为理想奋斗的灵魂。
这场动人的演出,从台南主场延续至也是林氏好日治时期与战后艺霞歌舞团曾演出过的台北市中山堂光复厅,让更多观众有机会亲身感受这场充满爱与革命的时代舞作。在当代剧场的舞台上,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流动的诗篇,是跳跃的生命,是永不熄灭的理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