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德
-
特别企画 Feature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身分与美学策略
「找自己」的三度叩问 林怀民第一次的「流浪旅程」是在1972年,他完成美国爱荷华大学写作工作坊硕士学位后,回台湾之前的一趟欧洲之旅,在当时极度封闭与压抑的台湾社会情境中,他到美国、到欧洲,据他自己的说法,是因为「国内的环境并不适合保存自我,如果出来有个原因的话,那就是出来找自己。」(注1)林怀民在1969年一封写回台湾的信里这样说。欧洲流浪回来后的隔年,他创立了云门舞集。流浪欧洲期间,在瑞士友人家中看到敦煌壁画画册,燃起他寻找自身文化根源的渴望。(注2)数年后,敦煌飞天舞伎的形象被转化入云门早期经典《星宿》(1979)。 1978年,林怀民和云门舞者们在新店溪畔搬石头,寻找《薪传》里在台湾土地上劳动身体的力量与形象,刚过而立之年不久的他,对著摄影镜头这样说:「我们到河边劳动不是在排练,而是要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注3)《薪传》之后,他带著云门展开地方与社区巡演,在操场和礼堂搭台为乡里观众演出,紧接著1980到1981年间云门展开3次的「艺术与生活」联展,号召起同一世代的艺术工作者,将艺术带入乡镇民间。那是1970年代外部国际政治情势动荡,内部文化身分板块变动,战后婴儿潮世代的文化人要为「艺术」在台湾社会寻找定位,同时要透过「艺术」为这片土地塑像的迫切年代。 1980年代后期,当时身兼云门艺术总监和国立艺术学院(现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主任的林怀民,展开另一次「找自己」的流浪旅程,这一次是到「陌生」的亚洲。从1986年开始,他数度造访峇里岛、爪哇、印度、中国,「在被灌输了太多西方之后,认识邻邦,进而认识自己。」(注4)继欧美一流舞团的芭蕾与现代舞师资之后,1992年林怀民邀请来自爪哇日惹的印尼舞蹈研究学者Sal Murgiyanto和他的印尼传统舞蹈家妻子Endan Murgiyanto长期任教艺术学院舞蹈系,直到2012年退休为止。 林怀民「流浪亚洲」期间,云门宣布暂停(1988)又重新起步(1991),世界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台湾解严(1987)、中国天安门事件(1989)、柏林围墙倒塌(1989)、苏联瓦解(1991)。同时,「全球化」的思维与力量正蓄势待发,要以跨国企业资本与新自由主义价值观重新形塑世界样貌,1995年成立的隶属联合国系统的世界贸
-
焦点专题 Focus 杨泽X陈雅萍X龚卓军
舞蹈作为一种社会教育与沟通,《薪传》发炉的后续效应(下)
主持 陈品秀记录整理 张慧慧时间 2023/01/10 14:30-18:00地点 国立国父纪念馆、布兰梅德国下午茶馆 Q:云门以舞蹈为核心,其所带领、推动的艺文活动,对台湾舞蹈、剧场、大众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力? 龚卓军(以下简称龚):先回应两位从发炉到当代档案的讨论。《薪传》不能只看成一支舞,1978年的首演可以往后参照3个时间点:81年文建会成立、82年台北市立美术馆、国立艺术学院成立。在这些重要的文化体制、补助系统成立之前,《薪传》创造出移动性的舞台很难被档案化;另一方面,云门也创造出独有的表演机制,1979年的《廖添丁》跨过了浊水溪到嘉义、台南、高雄演出,这涉及新的身体美学体制的建立。 从「发炉」角度延伸,当时还没有文建会,云门身体美学的建立值得思考。借用洪席耶(Jacques Rancire)的词,没有任何成熟补助机制的支持,当时云门为何有能耐搞得出来这么大规模的「感性配享」(le partage du sensible)? 70年代,是许多文化团体的民间学习期,比如英文汉声《ECHO》杂志,与刚才提到的邱坤良灵安社的学习、云门的家将身体学习,那是乡土运动向民间学习的倾向期,但《薪传》创造了一种很奇怪的流向,按邱坤良在80年的说法,云门创造了一个「新的民间」,不只是在作品,而是在民间创造了一个移动性的舞台。 1978年,云门有3次南部巡演,过了浊水溪以南。1980年4月19日因为《美浓周刊》之邀,云门去了美浓国中演出,当时同时有农业图书馆开幕,林怀民与当地乡民的交流,跟旗美高职、美浓国中合作。搭起舞台,把舞码的片段带到地方,包含〈渡海〉。演出造成轰动,美浓国中体育馆聚集了近2,000人,很疯狂。美浓演完,隔天,他们就去了成功大学,有人在现场看到大学生看〈渡海〉看得泪流满面。 无论是民歌运动、美术运动、乡土文学,所造成的感性、身体性的效应,是在那个时间点、地理位置,以及那个民间移动舞台,才有办法给出那样强烈的效应。那身体的感染力,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身体美学,无法被压抑的身体能量。 奇特的是,美浓演出后隔月,云门又去了木栅、
-
特别企画 Feature 台湾南管 德国导演 台法跨国制作
人神奇恋《洛神赋》 诗画皆入戏
《洛神赋》五月将于台北国家剧院首演后,九月赴德国杜塞朵夫国家剧院,十月赴法国里昂、诺曼第、巴黎演出,明年五月登上北京故宫太和殿。预期这将是继昆曲《牡丹亭》后,另一波炒热老传统的文艺复兴风潮。
-
特别企画 Feature
惊艳,化为浪漫诗章
在如今的文化语境之下,重新阅读曹植(192-232)的〈洛神赋〉,以及在曹植一千四百多年之后的江南名妓柳如是(1618-1664)模仿〈洛神赋〉所写的〈男洛神赋〉,可以发现两相映照,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神化了的理想异性真是从「惊艳」开始,一见钟情,四目相接,六神无主。
-
旧剪新裁
舞蹈愚公,辟造丰彩大道
有「舞蹈界愚公」之称的刘绍炉,所创的光环舞集,今年也已满二十年。从「乡土」、「主题与变奏」、「婴儿油」、「气身心」到现在的「观音听舞」等系列,一路走来轨迹历历。
-
回想与回响 Echo
亚维侬里的海潮音
优剧场的《海潮音》历经了国家剧院、木栅山上老泉剧场等不同版本的修订后,终于在法国的亚维侬找到了他们的知音,可是在备受国外观众称誉的同时,它又呈现了什么样的意义呢?
-
现象视察
道与艺之间的拈提
「优」剧场近于宗教的特质,混沌整体,当事者往往难以自我厘淸。迅速崛起并获得资源支持,却也有一定程度的障碍;混沌难解必将容易沦为耽溺。如何在明白出入之间,保有混沌,「优」剧才算真正碰触「道」与「艺」的关键。
-
台前幕后
《无尽胎藏》排练手记
《无尽胎藏》是林秀伟一九九一年为太古踏舞团编的作品,并多次赴欧演出。数年后,此舞再度在台湾上演,接受国内观众的考验。作者以亲自参与排练的角色,与读者分享她对此作的体验。
-
焦点
环境剧场加「跨文化」表演 《奥瑞斯提亚》剧场初探
专硏「跨文化表演理论」的前衞剧场导演理查.谢喜纳受邀来台执导由《当代传奇剧场》以京剧形式演出的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他如何把前衞、京剧融合在一起呢?作者以谢喜纳在台的导演助理兼翻译的身份,为我们写下第一手的观察与纪录。
-
台湾戏剧
「台湾戏剧」何处去 与陈传兴谈歌仔戏及其他
歌仔戏,是台湾目前本土戏剧形式之大宗,也应是建立台湾特有戏剧文体最重要的资源。当此歌仔戏的改编、新编、「原版重现」喧腾一时,前衞剧场、政治剧场、溯源剧场、传奇剧场也在为台湾戏剧的未来互通有无,各尽心力。陈传兴累积多年的体察思索,提出针砭与建言,値得关心文化发展的人,一起来思考、辩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