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文化语境之下,重新阅读曹植(192-232)的〈洛神赋〉,以及在曹植一千四百多年之后的江南名妓柳如是(1618-1664)模仿〈洛神赋〉所写的〈男洛神赋〉,可以发现两相映照,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神化了的理想异性真是从「惊艳」开始,一见钟情,四目相接,六神无主……。
「全球化」与「眼球化」
说男人是「重视视觉的动物」,不知道有多少男人会直接抗议。
「重视视觉」的意思,好像和「耽溺感官」、「肤浅粗俗」联想在一起。然而,在世界不得不自愿或被动地朝「全球化」飞奔而去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眼球经济」带动的无形力量正结合了有形的产业,漫布天下。
「眼见为信」,是世界朝「视觉化」发展的基本信念,尤其是传播媒体对于说服观众的画面的渴求,已经为社会制造了不少新的话题。「眼见」不只是为了「信」,「眼见」的一般期待其实还为了「美」,为了感官的愉悦及其附加价值。
每天被各种视象包围和喂养的我们,不知不觉被锻炼出了巨大的感官容量,「好奇」与「惊讶」的程度逐渐式微,甚至有人以「审美疲劳」、「刺激麻痺」来形容这种状态。感官愉悦的附加价值是否也就随之贬低了呢?
过去因为「我被看见,所以我存在」的女性自我存在感,所谓「女为悦己者容」的话语不见得再适用于现代的女人。不只是男人,「好好色」的女人比比皆是,生命中刹那间「惊艳」的美好感动,早就超乎性别。
在如今的文化语境之下,重新阅读曹植(192-232)的〈洛神赋〉,以及在曹植一千四百多年之后的江南名妓柳如是(1618-1664)模仿〈洛神赋〉所写的〈男洛神赋〉,可以发现两相映照,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神化了的理想异性真是从「惊艳」开始,一见钟情,四目相接,六神无主……。
惊艳的男人──曹植〈洛神赋〉
有关曹植〈洛神赋〉的解读和诠释,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洛神赋〉的写作时间是在黄初三年(222)还是黄初四年(223)?二是〈洛神赋〉的写作意图,是否因为感念他所爱恋的兄嫂甄后而作?还是藉著赋文中追求神女的故事,比喻希望君臣遇合,得到兄长曹丕的信任和重用?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此不及细论。中国文学自古以来便有以香草和美人作为托喻的写作传统,也就是说,作者写的寻觅美人、爱恋女神,其实是把女性当成君王的替代物,作者写的不是男女之事,而是政治之事。这样的读法,当然符合「思无邪」的诗教观念,但不是我想谈的角度。能不能只单纯地回归〈洛神赋〉的文字表面,先不管作者要寄寓多么深刻沈重的意涵,以读者个人的阅读趣味为出发点呢?让我们现在就试试看吧。
〈洛神赋〉一开篇,写的是作者曹植从京师洛阳回到封地鄄城(在山东省)的途中,经过洛水,当时已近黄昏,人马都疲惫了,于是便在洛水之滨休歇。就在精神恍惚之间,看见一位女子在岩石之畔。曹植便问车夫是否也看见了那位美女,并且说:「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那是什么人,怎么这样美啊!
这一眼的「惊艳」,成为全篇的灵魂精髓。车夫回答说他并没有看见曹植说的美人,听说洛水的女神名叫宓妃,您所看到的,莫非就是洛神?请说说洛神的形相吧。
接下来的赋文,曹植巧尽形容地铺陈洛神的美丽,说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望她,有如初升的朝阳;近观她,则如出水的芙蓉。她的身材襛纤合度,曹植的视线从她的肩到腰,再从颈部到脸,她的皮肤,她的发髻,她的修眉,她的丹唇与皓齿,她的明眸与笑靥,然后是她全身的衣著装饰……。
曹植的兄长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里说过诗和赋的基本风格,就是要写得繁华富丽,所谓「诗赋欲丽」。曹植〈洛神赋〉里精美华丽的辞藻既合乎当时文学的审美观念,同时也适切地传达了对于洛水女神的美妙想像,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男性对女性的毫无虚掩的直接观看。
为了告诉车夫洛神的美丽,曹植在赋文中时而以第三者旁观;时而以第一人称进入与洛神相接触的情境。作者设计了与车夫对答的小序,带出生动的人神相恋情节,归根结柢,是因为车夫「没有看见」、「看不见」洛神。为何车夫看不见,而曹植却看见了洛神呢?阶段、身分等外在的条件都不足以说明其中的奥秘,「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有情人、有心人才看得见彼此,看得见彼此的美,不是吗?
曹植说他见了洛神「余情悦其淑美兮,心震荡而不怡」,解下玉佩为信物,洛神也回赠以美玉,然而,面对洛神的坦率,男人的狐疑之心和礼教之防却提醒他要平和冷静。于是洛神也感应了曹植的心思,显现出她的神力,和其他女仙翩蹮歌舞,表露她的孤独与爱意。最后,以「恨神人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道出了人神相隔两界、难以爱恋以终的憾恨,消失无踪,留下在原地回味思量的曹植,惆怅盘桓。
惊艳的女人──柳如是〈男洛神赋〉
如果说曹植的〈洛神赋〉是男人「因色动情,以礼涵情,为别伤情」的忏情之作,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柳如是仿照〈洛神赋〉写的〈男洛神赋〉就是一个勇于表达情感、追求理想伴侣的女人的心声。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后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江苏吴江人。她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首,富有诗才,并善书画,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和孙康宜教授的《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对于柳如是有深入的研究。
〈男洛神赋〉作于一六三二年,当时柳如是将及二八年华,与才子陈子龙(1608-1647)相恋,〈男洛神赋〉乃回应陈子龙为她所写的〈湘娥赋〉而作。
在〈男洛神赋〉前的小序中,柳如是表示:「友人感神沧溟,役思妍丽,称以辨服群智,约术芳鉴,非止过于所为,盖虑求其至者也。」〈男洛神赋〉首先在意象上扭转了洛神是宓妃、为伏羲氏之女的传统典故,洛神是男性,而且是位令人仰慕、才貌双全的男性。
柳如是和曹植一样对洛神惊艳,她写道:「惟隽朗之忽忘,惊淑美之轻堕」,她不像曹植在水边偶然邂逅洛神,一时惊为天人,柳如是的「男洛神」是大胆追求来的。她一方面学习曹植以飞扬的情思示其所爱;另一方面又隐含了女性委婉屈折的缠绵心理,她寻访男洛神,看见他无以伦比的美。
可惜〈男洛神赋〉里写的欢爱终究是幻想,柳如是不能见容于陈子龙的妻子,拒绝她进门为妾,结束了两人的恋情。
后来柳如是嫁给当时大名鼎鼎的学者诗人钱谦益(1583-1664)。柳如是初见钱谦益时二十二岁,她不施粉黛,头戴儒巾,身著男子服,离开了〈男洛神〉,柳如是扮演起男装的洛神了。
衣若芬
散文作家,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学者,目前担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专长为题画文学,苏轼研究、宋代文学。曾出版散文集《衣若芬极短篇》、《青春祭》,学术论文《观看.叙述.审美-唐宋题画文学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