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岸樺
-
戲劇 臺北兒藝節推出兩檔「青少年劇場」製作
從兒童延伸到青少年 北藝中心嘗試面向「全年齡」觀眾
2022年臺北兒童藝術節中,由僻室House Peace帶來的《宿舍房號:8305》引起討論。原因在於《宿舍房號:8305》以男子與女子宿舍為演出場景,透過4位大學男生/女生的生活對話,以喜劇的方式講述政治、學運等嚴肅議題,而在劇情內容、表現方式、發生場域等方面,都明確定錨於其建議年齡「15歲以上」,而非「兒童」。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下稱北藝中心)節目部經理林采韻表示,北藝中心經過幾年籌備,作為面對市民的場館,應該是0到99歲都可以有適合的節目觀賞,但無論是臺北藝術三節、或是任何專案節目規劃,都未明確將國中、高中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納入思考,或者說,比例是相對少的。因此,去年的《宿舍房號:8305》就是明確定義在「青少年劇場」脈絡下,在臺北藝術三節原有的框架與規劃下,放置於臺北兒童藝術節,嘗試開啟不同的視野與角度。「之所以選擇兒藝節,在於它比較像是一個想像力開發的藝術節,可以不只鎖定於『兒童』這樣的年齡限定。」林采韻這麼說,「青少年的設定也是13歲以上,並未設天花板。」 於是,臺北兒童藝術節就從《宿舍房號:8305》這樣一個已經相對成熟、且具備一定觀眾基礎的節目出發,今年則添加到兩檔節目,分別是嚎哮排演《別叫我英雄》、胡錦筵X徐啟洋X吳璟賢《我的初戀是頭鹿》,並於節目手冊、售票系統都明確標示出「青少年劇場」。 《別叫我英雄》是嚎哮排演首演於2013年的作品,改編自希臘史詩《阿爾戈英雄》(The Argonautica),主要擷取英雄傑森(Easun)出海尋求金羊毛的段落進行二次創作,藉此諷刺西方傳統的「英雄旅程」,並與台灣青少年產生共鳴。於是,在2017年時,曾改編為校園版,更直接地面對其所設定的觀眾群。本次改版,則嘗試從原本的實驗劇場規格,升級成「中劇場」規模,於北藝中心球劇場演出。
-
藝術節 國家兩廳院「2022秋天藝術節」
透過劇場思辨 在真實人生進行闖關遊戲
國家兩廳院策劃的秋天藝術節以「為明日而行動」(Act of Tomorrow)為核心策展精神,於2022年舉辦的第二屆秋天藝術節,用「接關」來延續主軸,將人生比喻成一場遊戲,劇場則化身為遊戲中一道道關卡的「儲存點」,展開劇場創作與參與過程裡獨有的思辨體驗,讓所有人帶著過去經驗與養分繼續接下未來關卡。 「劇場是否能成為一個開啟連結、主動對話的機會?」這個問題始終縈繞著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面對場館營運、規劃節目的思維,希冀兩廳院不要只是一個單純購買節目之所。特別是面對這幾年的擾動,不管是政治、疫情、環保、藝術等議題,眾人不再是局外人,都持續尋找出口與答案。劉怡汝表示:「我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要有藝術和劇場,當今劇場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它如何回應這個社會?這是秋天藝術節一直在試圖尋找的答案。」她也說,秋天藝術節規模不大,卻是耗費最多心力的藝術節,因為每個節目的規劃都希望透過思辨過程讓劇場擁有真心實在的影響力。因此,從第一屆(2021)探討「眾聲平等」,開啟與社會的對話,到今年的「接關」,持續讓議題思辨帶進演出當中,也延續到演出之後,重新進入生活場域。
-
林懷民、幾米攜手打造 FOCASA馬戲團推出《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FOCASA馬戲團製作的台灣第一齣馬戲定目劇《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從幾米的繪本發展出角色和故事,由林懷民導演,將於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旁大草地、7層樓高28公尺的台灣史上最大馬戲帳篷,自3月28日起展開將近1個月的演出,橫跨兒童節4天連假,令人期待南台灣由此掀起馬戲熱潮。 林懷民與幾米,一位是編舞大師,一位是繪本巨擘,兩人在創作上心靈知遇、惺惺相惜。2003年,幾米畫了《幸運兒》獻給林懷民;而今年,林懷民即將發表生涯的第一個馬戲作品,就是回贈給幾米的禮物。林懷民從幾米書中的文字「獻給勇敢長大的孩子」找到方向,去講述一個少年的成長。出入其間的是幾米最受歡迎的角色:盲女、小鼓手、玩具兵、抱著魚缸四處巡遊的先生,還有《向左走,向右走》相遇不相見的男女。他也把幾米精美的繪圖和文字投影到舞台背幕,建構了一個奇幻世界。 排練過程中,FOCASA團員神乎奇技的身手、獨輪車、踩大球同時拋接幾個小球的小丑、三四人高的高蹻「玩具兵」、離地8公尺的走繩人,常常讓林懷民看得目瞪口呆,屏息緊張,原本該記筆記,卻忍不住就為團員拍手、喝采。他也提到,這次的題目是如何的失敗、如何掉下來,「他們(馬戲表演者)在學校想的是怎麼樣上去安全,可是現在這個故事是失敗、再失敗。」 FOCASA團長林智偉也特別提到台南對此次演出的大力支持,「2023年第1屆FOCASA馬戲藝術節,就在台南發生,黃偉哲市長動員各局處的資源全力支援,特別是葉副市長在擔任文化局長期間,就非常重視團隊的發展,這讓從事馬戲的我們無比感動。因此,當提到15周年要製作一齣帳篷定目劇的時候,我心中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水交社。」 而林懷民特別強調,《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沒有偉大的論述,沒有讓人納悶的創意,「我希望這齣熱鬧繽紛的演出會讓每一位觀眾看得開心,笑嘻嘻地走出馬戲帳篷。」期待大家可以在今年春天走進台南,共同享受這場繪本與馬戲碰撞出的燦爛火花。
-
嘉義草草戲劇節「以上與未滿」3月登場 百場活動邀請曖昧探索
已是台灣重要在地藝術節慶的嘉義「草草戲劇節」,邁入第17屆,由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擔綱藝術總監,平凡製作studio ordinary創意總監黃銘彰擔任總策展人,諸羅設計墊創意長呂武隆為視覺總監,「裝咖人 Tsng-kha-lng」主唱張嘉祥擔任外野專案策展人,從17歲徬徨少年摸索生命中的模糊與流動為靈感,設定年度主題為「以上與未滿Almost, But Not Quite」,將在3月15日至3月23日於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嘉義民雄國家廣播文物館盛大展開。
-
歌仔戲打頭陣 藝師技藝數位保存上線啟動
為數位保存及傳承傳統表演藝術資深藝師演出身段、做表、唱腔等珍貴技藝,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首次系統性針對不同行當藝師的拿手劇目進行數位技藝保存及示範解說。更特別的是,與文策院合作,結合4D VIEWS容積擷取技術,將重點身段360度呈現,首期已完成小咪、孫榮輝、許亞芬、張孟逸等4位藝師影音,將開放大眾線上觀賞學習。
-
「劇場幕後迷人的小旅行」特展 再現舞台設計大師聶光炎經典手稿
國家文藝獎得主、知名劇場設計師聶光炎先生於2020年託付劇作家汪其楣教授,將個人的設計手稿及文圖資料捐贈予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經數年的分類梳理、編目標註,將於今(2024)年12月以「劇場幕後迷人的小旅行」為名,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展出;明年春天則會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籌辦另一特展。
-
「臺北數位媒合平台」轉型 開啟數位藝術新篇章
為持續支持推動數位藝術之政策方向,臺北數位藝術中心於113年4月委託營運期滿,轉型為「臺北數位藝術媒合平台」,持續培育優秀數位藝術家,並擔任數位藝術國際鏈結的橋梁。「臺北數位藝術媒合平台」於8月啟動首次數位藝術優秀計畫媒合申請,經過嚴格審查,最終有9件獲得正取資格,2件為備取。獲選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將進駐原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空間進行創作,並藉由此平台進行國內外交流與推廣。為展示媒合計畫的最新成果,平台於11月20日至11月24日舉辦「數位感性臺北數位藝術媒合平台2024階段性成果展」。
-
嚎哮排演《春風得意樓》 重現大歷史下的小人物辛酸血淚
2024新文化運動月從古蹟建築「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出發,以「北署很有事」為標題,藉由「南無警察大菩薩」特展、文化自造夜、「文化問.診」論壇等活動,呈現1920年代曾於北署工作的警務人員的多重面貌。其中,於10月18、19日演出的嚎哮排演《春風得意樓》,經2022年讀劇、2023年階段性呈現,終於在中山堂光復廳上演完整版本。
-
結合台灣民俗文化與家庭情感 《重聲列車》展現無聲的愛與和解
大可創藝即將推出年度全新舞台劇《重聲列車》,結合台灣民俗文化八家將與家庭情感,透過家族關係與內心告解的故事,引領觀眾踏上家庭、情感、關係的重生旅程。
-
紙風車迎來新任董事長陳進財 宣告兒童藝術工程第三輪「永續啟航」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下簡稱紙風車)迎來新任董事長陳進財,他是全球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穩懋半導體」的董事長暨總裁,也是紙風車創立32年來,第一位企業界董事長。陳董事長將以永續經營為理想,期盼能在企業、科技、文化相互激盪融合下,強化團隊ESG執行力,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
第8屆「亞當計畫」揭幕 首度推出表演策展人學院
第8屆「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年會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正式登場,來自14個國家、超過200位藝術家及策展人聚集於台北,以「舞動時態」(Choreographing Theirstories)為題,發展「藝術家實驗室」、「新作探索」、「交流與論壇」等3大區塊。此外,今年「亞當計畫」首度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攜手合作,推出全新單元「Curatok:表演策展人學院」,邀請國外重量級策展人來台,培育新世代的策展人。
-
「戲曲傳承計畫」三年有成 小春草在大學校園萌芽
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國立清華大學、東海大學於2021年共同發起的「戲曲傳承計畫」迄今3年,即將於6月29日由清大、東海兩校近50位「戲曲傳承計畫」修課學子將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共同演出「天下第一京喜劇」《春草闖堂》,為台灣傳統藝術史上寫下最青春的一頁。
-
一心戲劇團《孫悟空招親》 高雄中山堂大捙拚
一心戲劇團將於「2024歌仔戲內台大捙拼」推出創團佳作《戲看生死關》、改編重製的經典大戲《孫悟空招親》。當年該劇以孫榮輝團長的拿手絕活「猴戲」為亮點,也是一心戲劇團成立後、首度搬上室內劇場的作品。去年再度重演,觀眾回響熱烈,因此將在「高雄中山堂劇場」老建築新氣象啟用時改編重製隆重推出,讓南台灣觀眾看見一心戲劇團「以武立團」特色。
-
2024臺北兒童藝術節 6月29日起跑
由臺北市政府主辦的第25屆臺北兒童藝術節即將於6月29日至8月1日登場,邀請大小朋友一同「開啟兒童模式」,透過兒藝節熱鬧多樣的節目與活動安排,讓心境重回童年的美好時光。
-
「瞳座乙女文樂」睽違9年再訪 演繹日本精緻傳統藝術
日本的「文樂」結合說唱、三味線、人偶三種形式,以精緻的美學和「能劇」、「歌舞伎」並列日本三大傳統藝術。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繼《野村萬齋狂言劇場》後,再度於5月呈現日本傳統藝術精華,邀請日本文樂劇團「瞳座乙女文樂」在衛武營戲劇院演出同名節目《瞳座乙女文樂》。
-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10周年 以「成為流動的邊界」持續航向世界
由交通部觀光署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東管處)辦理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即將迎來第10年,並於6月21日盛大展開。
-
2024新營藝術季 讓藝術如「水」融入全部年齡層
作為大台南溪北地區的核心藝文盛會,2024年新營藝術季以「水水的起點」為主題,透過水作為生命、人類生活及城市文化的起點,規劃出「這裡的起點」、「他們的起點」、「我的起點」等3大主題,並延續先前的樂齡議題,也更聚焦兒童親子活動。
-
第16屆草草戲劇節串連民雄 一起「當青春」
歡慶「做16歲」的「草草戲劇節」已於3月15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以阮劇團作品《陳文成的證明題》揭幕。草草戲劇節今年以「當青春Tng tshing-tshun」為策展主題,於3月16日至17日、3月23日至24日兩個週末綻放,外加首度串連民雄衛星場域,週間文化活動不間斷,一共將迎來近200場,包含演出、音樂、市集、展覽、講座、導覽、工作坊等,各式各樣表演活動,邀請愛好藝術與文化的朋友,一同走進嘉義探索青春的亮面和暗面。開幕當天,嘉義縣縣長亦翁章梁親身力挺,大力支持在地文化,也分享自己的青春經驗。
-
2024臺灣戲曲藝術節 11組團隊詮釋「非.常.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轄下臺灣戲曲中心「2024臺灣戲曲藝術節」,由策展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張啟豐精心規劃,以「非.常.愛」為主題,11組戲曲團隊將在舞台上探究人心最原始也最深沉的情感「愛」。
-
法國導演鏡頭下的廖瓊枝 《從淚水到希望》紀錄片首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近年以台灣重要且具代表性傳統戲曲表演藝術藝師為主角,拍攝生命史影像紀實,留下珍貴傳世的紀錄。2023年以歌仔戲人間國寶廖瓊枝藝師為主角拍攝,首度邀請熱愛台灣歌仔戲的法國導演尚若白執導《從淚水到希望:法國導演眼中的歌仔戲藝師廖瓊枝》紀錄片,以外國導演的視角看待台灣歌仔戲的藝術之美及廖瓊枝為歌仔戲拚博的強勁力量,讓更多觀眾認識台灣歌仔戲的重要地位。本紀錄片於3月9日假臺灣戲曲中心舉辦首映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