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北市政府、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的第26屆臺北兒童藝術節(下簡稱兒藝節),將於6月28日至8月2日登場。臺北市政府誠摯邀請大小朋友一同「開啟兒童模式」,沉浸於充滿驚奇的藝術冒險之中。今年藝術節規劃了9檔售票節目,涵蓋光影、偶戲、音樂及戲劇等豐富內容;另有多項免費活動將深入台北市12個行政區,同時帶來3場戶外演出。此外,還有適合全家共遊的互動展覽及工作坊,讓藝術體驗零距離。
2025/6/28-8/2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表示,即將展開、為期36天的臺北兒童藝術節,她認為是「一起打開一扇大門」,這扇藝術大門「讓我們牽著小孩子,看著他微笑的臉龐、熱切的眼神,希望能夠經過這個大門,把他們帶到一個非常具有想像力的一個世界。」
王文儀指出,大人們極有可能時時會回頭看著小小的孩子,「這個時候只怕我們會發現,應該不只要找回跟他一樣的純真,還要找回跟他一樣的勇氣,勇敢地冒險,大膽地提問,真誠溫柔地對待。」劇場本來就是一個說故事的地方,王文儀提到,今年有100多場的故事要說,但不只是用聲音講故事,不只用故事講故事,「我們用光影講故事,用音樂講故事,用偶戲講故事。」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價值觀就是共融共好,所以有輕鬆自在場,由長榮交響樂團帶來「輕鬆自在音樂會」,另外還有一個共融的、由聽人與非聽人一起參與的工作坊,所以不論是孩子或是用什麼樣的語言,都希望能夠讓大家共同參與。
今年兒藝節推出3檔以光影為主題的作品,看見黑暗裡的創意驚喜。德國的七巧板劇團《調皮的影子》,用創意幽默重新定義影子戲劇,探索影子獨立行動後的奇趣世界。澳洲派奇劇團《閃閃星》靈感來自經典繪本《阿羅有枝彩色筆》,這齣雪梨戲劇獎提名作品,將引導孩子在新奇的光影互動中,重新認識黑暗與想像力。來自《美國達人秀》決賽隊伍的美國卡普特劇團《影子探險隊》,則以表演者身體變換出數百種驚奇剪影說故事,展現人體極限與幽默的視覺震撼。
偶戲是講述當代情感與歷史的魔法工具。西班牙奇里奇特拉劇團《太空小狗萊卡》運用皮影、物件與影像等多媒體形式,重述冷戰時期首隻上太空的狗狗萊卡,牠充滿情感連結與生命思考的感人故事。臺灣集藝戲坊《浪漫劍客葉不凡》則重製改編國寶大師李天祿經典,融合武俠、現場音樂與實況擬音,觀眾將以獨特的「遊走式」體驗,沉浸在精采的操偶與江湖兒女情仇中。
還有3檔改編自繪本與童話的驚喜創作:飛人集社劇團《1家2加毛毛蟲》改編自詩人夏夏的繪本童詩,將於剝皮寮歷史街區,透過偶戲、聲音與裝置藝術,打造一場關於三代人時間觀的沉浸式漫遊。洪健藏X晃晃跨幅町《小魚散步》則將陳致元獲獎繪本立體化,運用生活材質與光影,詩意描摹台灣巷弄日常及一趟寧靜豐富的買蛋之旅。好人好事製作《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最終章?!》受法國劇場創作者喬埃・波默拉啟發,大膽翻轉經典童話,看壞皇后、魔鏡等角色驚喜亂入,帶來預料之外的故事結局。
第26屆臺北兒童藝術節的售票節目將於5月12日中午12:00正式啟售,相關資訊請密切關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網及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