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生
演員
-
雕蟲演技
演技怪招(續)
前次文章講到監製下令廠房停止拍攝,把我召喚到廠房外,同時,劉紹銘老師亦靜靜地飄出來,跟在我們附近假裝抽菸。可能他見我身型高大,監製身型矮小,又擔心我性格衝動,不知會發生什麼意外吧。 一開始我已心知不妙,當年,監製停止拍攝,召喚演員談話是嚴重的事情,我們稱之為「照肺」,我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冷靜。 到了門外,監製便像機槍發射一樣連珠砲發,我完全沒有插嘴的餘地。可能我早有心理準備,或是擁有某種性格特質,平常遇到小事情會情緒激動,一但發生嚴重事情,便出奇地冷靜。我輕輕地靠在門邊,看著監製青筋暴現,但忽然有種神遊物外的感覺,像有另外一個我,觀察著事情的發生。原來,這是演員的本能,每個演員都應該有的第3隻眼,戲劇術語叫作「超我」,不斷監察著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特別在情緒激動或遇上異常事件的時候,這超我便把所有狀態記錄下來,像畫家的掃描一樣,留待日後作為創作的素材。 看著他頸部跳動的青筋血管,嘴巴一張一合,我又偶爾瞄一眼明仔(劉老師喜歡别人叫他明仔),看他在我們左近不太自在地來回遊走,裝作若無其事,然後我又把注意力拉回監製身上,這時他大概已經一口氣講了5分鐘,其實在這段時段中我真的沒有留意他在說什麼,只是斷續地聽進兩三個字:我早跟你說過我看了片不可以繼續這樣演呵呵 老實說,我真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麽激動,臉上的充血讓我開始擔心他會爆血管。可能他見我沉默無言,又沒有什麼表情,加上他往前直衝了5分鐘,以他的年紀來說已是極為難得,他剛想停下來呼吸換氣,我的頑皮人格便跑了出來,心想,不可讓他停下來,於是用手輕輕按著他的肩膀,親切地,温柔地說:我不可以。 這句話對他來說簡直是魔咒,話音剛落,他便像受了電擊一樣繼續往前跑,不斷提高音量,青筋爆裂地又說了5分鐘。在他下一次的停頓喘氣時,我用了另一種方法。 那時電視台的廠房建在郊外的一個山上,除了古裝外景
-
雕蟲演技
演技怪招
在所有演技怪招中,最難以參透的算是「化屎大法」了。所謂化屎大法者,便是把自己化為一坨屎,然後種出漂亮的花朶。這怪招的出處是有個長篇故事的,若大家不嫌棄我囉嗦,請聽我道來。 當時我還是無綫電視的合約藝員,在那競爭劇烈的年代,算是演出機會比較多的男演員之一。那時剛接到一部新劇,演的是男一,看過劇本後,也非常喜歡角色及故事,有很大發揮的空間,但總覺得,太像周星馳了,簡直是同一個版模。於是去打聽,原來劇本真是為他訂做的。 當年周星馳的演出方法非常新穎,充滿喜感,又荒謬,從來沒看過有那樣的節奏和演繹,因此人們無以名之,便稱之為無厘頭,其實這是句粗話,意思是沒有道理,分不清楚的意思。 當時電視台分配工作可說像奴隸工廠制,當紅的演員可同時分配兩部劇集的主角,周星馳便是其中一位,演員當然也可以拒絕,但這不健全的行業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叫做雪藏,你拒演,好!便把你放進冰箱冷藏,待你人氣下滑,看你如何?除非你在電影圈已站穩腳跟。 周星馳便是站穩腳跟的一個,雖然當時他還在拍攝另一部劇,但已在電影界中獲得堅實的演出機會。無論最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反正他就是把為他訂做的那部劇推掉了,我是頂替的一個。 大家知道日本漫畫《城市獵人》主角冴羽獠吧?劇中人的描繪和冴羽獠十分相近,若細心分析周星馳的演戲方法,你會發現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便是來自漫畫,特别是前期的演出。 當時在影視圈中可大概分為3種演法。一是傳統的、技術的、工整的,在年輕人眼中可能認為是死板的、固化的。第2種是年輕演員向外國演員學習和模仿,自然的、生活的,所謂方法演技,但這方法只能算是皮毛,沒有方法的系統和深度,因為當年根本沒有人教授和懂得方法演技,所以大家只可模倣及從經驗中自我探索。第3種便是周星馳的方法,内中包含了多種源流,從前面提到的漫畫,還有粤語長片的古典和自由,及至吸收了好幾位喜劇泰斗的風格,當然還有其他,但在這裡不詳述了。反正我看完劇本,獲得的第一印象便是周星馳,再四處打探印證,果然是周星馳,結論是,唯一的方法便是模仿周星馳。 模仿他的動態和聲音節奏不難,難的是知道他處理劇本的方法,幸巧當時我們就在相鄰的廠房拍攝,有空檔我便去找他請教,後來演出的效果我是很滿意的,同劇的其他演員也認為很像。但問題來了,拍了三兩集,
-
雕蟲演技
著上戲服講故事
演技除了正統的學院訓練、傳統的史氏體系外,其實還有很多老前輩的奇招怪術。我年輕時便受過不少前輩指點,不妨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當我還在無綫電視工作時,有次需要為正在拍攝的古裝劇配音。那年代的科技沒有現今先進,不能單收,意思是單人配音,假設一場戲中有5個演員,便可分開各自錄音,完成後再把所有聲部放在一起。 那天剛好和一個老前輩一起配音,這位前輩真的來頭不小,年輕時非常紅,拍過很多粤語電影,粤語片沒落後便進了無綫當演員,因為聲音圓渾,又加入了配音組,為不少日劇美劇和廣告配音。 言歸正傳,雖然他是大大的神級前輩,但人很隨和,話也不多。記憶中我跟他合作不多,但也不算生疏。 那天是配一場皇宮的戲,我演的角色是個武林高手,前輩好像是皇帝。每完成一段都要看回放,檢查有沒有對不上嘴型。在看回放時,我忽然聽到坐在身旁的前輩在自言自語,我以為他在跟我說話,因為沒聽清楚,於是我很有禮貌地問他:對不起!我剛才太集中看回放,沒聽清楚你說什麼?他說:著上戲服講故事!我實在反應不過來,什麼?什麼著上戲服講故事?他指著屏幕畫面中飾演太子的演員說:你看看,這就是著上戲服講故事。他只是穿上了太子的服裝,把對白說出來,戲服還戲服,對白還對白,完全不是在演繹角色,所謂穿起龍袍不像太子也。 他見我滿臉疑惑,似懂非懂,於是要求技術員再次回放,叫我仔細觀察,還逐句詳細講解,時不時還加上一兩句髒話增强語氣,令講解更添娛樂性。最後還問我:看到沒有? 看見了。因為剛才專注在自己的畫面上,沒有留意其他演員的表演,所以並未察覺。演員個屁!這算什麼表演?這是混飯吃,只要不是白痴,稍微有一點記憶力的人都能做到。為什麼要穿上戲服?就是要給你運用的,穿上西裝和穿上運動服,時裝和古裝,在行動上應有所不同。除了服裝外,環境和道具都會影響演出,不然的話,乾脆穿著自己的衣服把台詞讀出來算了。 我真的很感謝他對我的大方教導和分享,在我以後的演出,我都很著重利用身邊所有的東西來創造角色,服裝、道具、布景、環境,當然還有對白。每一刻都要提醒自己,不要穿著戲服講故事。 還有其他故事,但篇幅所限,下次再和大家分享:聲氣聲戲,有聲才有戲。
-
雕蟲演技
口輕輕
做人處事真的不要「口輕輕」,「口輕輕」廣東話的意思是:輕率的承諾,隨便開口就來,相對於「一諾千金」。 口輕輕大多時候都是可以走數不認帳的,但若口輕的對象是你老婆、你母親、或尊敬的師長,甚至老板,你的麻煩就大了。 不久前我到法國拍電影,順道在拍攝前去探望對我影響甚大的戲劇老師菲利普.高利埃(Philippe Gaulier),高利埃老師是世界知名的戲劇老師,真可說是桃李滿門,曾經在倫敦辦學,後又移回法國,不斷周遊各國,有教無類。跟他學習的學生中亦不乏出色的演員,他亦曾經到過台灣開講,相信台灣劇場界中也有不少曾是他的學生。 我和他在20多年前認識,他來香港教學,我第一次跟他學習,然後又去英國進階一年,及後又邀請他再來香港。他的教學方法奇特,跟一般我們所認知的演技方法迴異,可說是獨樹一幟。但每次結束課程後總有一種模糊感,愈學愈模糊,愈模糊愈好奇。 他曾經出版了一本談論他演技方法的著作(老師非常不喜歡用「方法演技」一詞,所以反過來用演技方法),是法文和英語的雙語版。我買回家收藏多年,曾經多次想從頭到尾細心閱讀,但因內文用字實在太深,最終都是放棄收場。 那次拍戲前的探望,在他法國的莊園住了10天,每天騙喝騙吃,陪他喝香檳,聊天,上課。希望可以再獲一鱗半爪,搞清楚心中的疑惑。 8天過去,大家都是天南地北,始終沒有對演技作過任何探討,正當絕望之時,一天晚餐過後,話題轉到他這本秘笈,我問他有沒有想過把它譯成中文,他太太說(他太太是日本人,我在英國跟菲利普上課時,她是我同班同學,後來嫁了給菲利普。拉拉關係,大家好說話哦):我們已經找朋友翻譯了。我聽到後非常高興,終於可以看得明白了。我問,可以給我拜讀一下麽?當然可以! 她立即把譯稿拿給我,我看了序言及第一章的一半,奇怪!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我向他們表達了我的觀點,他們說原來曾經給其他懂中文的朋友過目,大家都有同樣的反應。我衝口而出(口輕輕來了):或許我可以幫你們修訂一下,若你們不介意的話。當然好哦! 於是,第二天我交給他們序言的修訂,再兩天又譯了第一章。他們給朋友看過後的反應非常正面,說:終於明白了,而且很有菲利普說話的風格,你幫忙修訂下去吧! 口輕輕的後果是不自量力,接下去的文本用詞和
-
雕蟲演技
改變我的表演老師菲利普.高利埃
在台灣,應該有不少表演同業認識菲利普.高利埃(Philippe Gaulier)。曾跟他學習的門生也有一定數量。菲利普的體系自成一格,他從來不會示範或告訴學生什麼是正確,只會不停指出錯誤,畢竟,路是要自己走出來的。 我和菲利普的緣分始於1997年,那時剛巧甲狀腺病發,無業家中,正好師弟詹瑞文邀請菲利普來港授課。詹打電話告知,說菲利普的大師班對我非常合適。本著過日神(編按)的心態,反正沒事也是無聊,便去試試無妨。 說實在,當時的狀態實在模糊得很,記憶中好像上了兩個課程,共兩星期。一個是小丑課程,另一個好像是遊戲。兩星期很快過去,期間完全不明白菲力普在說什麼,加上他濃重的法語特色英語,只知道自己沒有一個練習做得對,只是傻笑了兩星期。但是,整個過程非常快樂,有點像加入了邪教,雖然我未曾加入過邪教組織,但幻想那種快感大概差不多吧? 兩星期的蜻蜓點水,完全迷霧一片,但其中好像尋回了一點什麼,那一點表演時的快樂,那個消失已久的小孩,那份童真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去他的爛片爛戲爛劇本爛導演,錢也不賺了,去英國找菲利普尋個明白。 於是,大概以為自己從此收山,在極為不穩定的狀態下,去了英國。又沒戲拍,存糧不足,又要養家,英國消費又高,英語水平又不高。我發神經了?但原來人生就是這樣,藝術更是這樣,藝術家嘛,大概都不太現實吧? 那一年,大概可算是我人生中最奇幻的旅程,住在倫敦市中心,每天走路去搭地鐵,到站後要再走一段路回學校,放學後和一堆從世界各地到來,語言相互不太通,年齡又參差不齊的同學去街角酒吧飲啤酒,吃炸魚薯條。晚上回家學英語,唸明天功課的對白,自製手工面具。三十多歲才有機會感受遊學生涯。 一年過去,有電影再來找我,要回家了,要離開倫敦了,會再回來嗎?可惜!始終還是不太明白菲利普的表演方法。畢業時,他給每個學生評語,輪到我時,他沉默了一下,然後說:「老實說,Anthony沒有一個練習是做得好的,但是,我總覺得他有點什麼,怪怪的。我要告訴你們一個故事。」 「從前在戲劇學院教課的時候有兩個學生,學期中時,有兩人因為成績太差被學校趕走,我告訴校長,若你趕走他們,我便辭職不教了。校長問原因,我說不知道,我總覺得那兩名學生有點什
-
雕蟲演技
藝術?騙術?
藝術最容易行騙之處在於其抽象特性,視覺藝術如是,表演藝術亦如是。因其抽象,於是方便被藝術騙徒利用,他們像江湖術士玄之又玄地吹噓,穿上黑白色調寬鬆衣著,有頭髮的話,再加一條馬尾髮辮,這種造型,包管你打遍天下無敵手。 我遇過見過聽聞過的偽藝術家無數(偽藝、粵語發音相近),不妨在此和大家分享故事,其中沒有特定人物,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我有舊嘢。「舊嘢」在粵語的意思是一個東西,一塊東西,通常用於形容一個計畫,或一個想法。電影圈中常用於表達有一個電影計畫,一個故事。 從前還活躍於影圈時,常在不同社交場合碰見同業,有的沒的閒聊幾句,在那種場合,也不可能談論什麼嚴肅話題,宗教、哲學、文學、藝術一概免談,嘻哈兩句便完事。最怕遇上的是「我有舊嘢」這種人物,不分場合,不分時間,甚至在嘈吵的夜店酒吧,也不管自己醉醺醺,就是纏繞著你,說:「我有舊嘢。」而且他創作的故事,每每沉悶不堪,但為了禮貌,總要强顏歡笑迎合下去。這還不算是最難受,尷尬的是,他這「舊嘢」好像10年前已跟你說過,10年後還在計畫之中,真是十年磨一劍。 好了,終於有日成事,開拍了,更是大製作,他當導演,恭喜!誰知,一星期後,失蹤了,說是不堪壓力,逃跑回家。聽聞是壓力病,也是令人相信,因為從一開始,他到處傳揚「渠有舊嘢」(渠即他的意思,古稱)時,便已經有病。 最終,由另一導演代拍,後來還把他名字放進宣傳,以免他尷尬,電影公司這一舉,還真是有情有義。 另一則故事,是在我學生年代,學院常有公開的跨院校藝術研討。有次我參加了舞蹈學院一個小型研討會,參與的有芭蕾舞、現代舞、中國舞相關學系,並邀請了校外的一個表演團體參加。流程是這樣的,每單位首先表演一小段舞蹈,然後再進行討論。當年我確是惹起了一個小風波。 印象中參與的人,除了那個校外團體都是舞蹈系的學生和老師。像我這樣八卦的閒人真是獨一無二。因此,討論的氣氛必然是那種沉浸式的苦悶,也可說是正常,學術研究,理應如此。 我雖是外人,亦不是主修舞蹈,但也曾習一點芭蕾,學過一些理論。西方的芭蕾和現代舞一脈相承,中國舞雖然多彩多姿,但也有跡可尋。那外來表演團體在我看來卻非驢非馬,與其說是舞蹈不如說是形體(戲劇表演必修形體,所以我認識形體)。 研討
-
雕蟲演技
隨筆兩則:「好演技」與「獨白」
好演技 古詩文的欣賞,紅酒的品嘗,美術與表演藝術的認知,都需要學習才能獲得一定的欣賞能力。常聽見一些人似是而非的理論,對食物的口味說各有不同喜好,對美醜說見仁見智,對音樂則說各適其適,總之是一種反智訴諸本能的逆向品味。但若標準真的每人都有自己的尺度,那麼人類的文化及文明絕無進步的可能,你的一加一等如二,我的一加一等如八,他的和是七十。大家沒有共同的度量衡,世界只會混亂,尤其是相對抽象的藝術世界。 但審定標準怎麼釐定?大概是從前人經驗、文化沉澱、權威準則來決定吧?例如芭蕾舞或京劇的美善必有其要求基準,若不然,根本無需學習,我表現的芭蕾只是彈跳,你唱的京曲也是一輪鬼哭神嚎罷了。 表演或教範當然要學,欣賞也得擁有一定的知識,畢竟所有文明藝術都是高檔次產物,烹調料理的概念和煮食絕對不同,煮食只求吃飽,烹調追求色香味。衣服與時裝又是另一例,衣服只求保暖、功能性,時裝講求美觀,是一種態度和訊息。 由是再說回戲劇。什麼是好演技?什麼叫好演員?先看看外行怎樣形容,所謂外行,藝文界中亦有不少,聽來有點匪夷所思是吧?怎會有這種現象?不是應該專業嗎?其實這種狀況在劇界中也甚為普遍,但普遍不等同正常不等同要接受,雖然我們不可能完全清除這種情況,也不可能及沒必要存有這種妄想,但最低限度要有提升水準的覺醒。 哭等同好演技?以這標準,靈堂前的孝子全都是好演員了。哭,只是一種情緒狀態,為什麼哭?何時哭?是否需要用流淚來表達?怎樣哭?哪一種哭?都是演員、導演,甚至一個有水平的觀賞者應該注意的。曾不只一次看到有報導以演員哭了大半天作為好演技的賣點,令我疑惑到底是我或受訪演員的無知,還是他們認為觀眾低能? 打個比方,說笑話是要自己笑,還是聽眾笑?賣火柴的女孩最後帶著微笑見到媽媽來到面前,《快樂王子》的小燕最後安然睡在小王子腳下逝去,也沒有過分的悲情描寫,只是輕輕帶過。自己不哭但能讓看者泣不成聲,這,才是高手! 獨白 舞者可以表演一段舞蹈;歌者可以唱一首樂曲;音樂家可以來段演奏;魔術師可以變一個魔術;連武術家也可以表演劈磚破壁。但一位話劇演員能表演什麼?沒有高速迴旋,沒有奇巧聲腔,沒有驚人的幻術,更加不能破
-
雕蟲演技
買到戲劇書,跟買到名牌包一樣興奮
既然是沙漠,當然容易飢渴。在香港找不到合心的演技書籍,於是向外求之。(編按) 某年,大概是從學院畢業後不久,人生第一次去美加旅遊,除了探看朋友,吃喝玩樂,當然要到劇場觀摩,像劉姥姥入大觀園,事事皆感新奇。真羨慕那些能留洋放學的學子,可以長期沉浸在那種藝術氛圍之中,不像我這塊久旱的海綿,要在短短10天的旅程中,把水吸滿,回來再慢慢消化。 別人用力玩,我用力找書 在那旅程中,對於我最為重要的,當然是到處搜尋秘籍,不斷請求朋友帶我去逛書店。他們雖然沒說什麼,但從表情上,我總是看出他們内心的疑惑,旅人一般都是吃喝玩樂,購物呀,風景呀,迪士尼樂園呀,酒吧呀哪有人天天跑書店的? 他們哪知道我內心的興奮和焦急?以我當時的經濟能力,哪能每年跑一趟紐約、倫敦?這可能是我唯一尋覓如來神掌秘笈的機會哦! 於是,有的沒的什麼都買,以當年不怎麼樣的英語水平,鑑定著作的質素,現在回看,命中率有百分之九十之高,可能根本是人家的出版有一定水準罷。 當時購買戲劇書的興奮心情,堪比女士們買名牌包包的高潮。大師的理論,中小學教科,普及入門,聲音及台詞訓練,形體和即興,劇場遊戲,當然,最重要是找到傳說中的方法演技。林林總總,滿目繁花。朋友看著我,又是滿臉的疑惑。 相比於我在香港所買到的,其中最寶貴的是全套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嚴格說來,也不是在香港出售,而是托母親的內地好友,在大陸內部訂購。我到現在還是想不明白,為什麼那麼秘密呢?只能內部發售,托關係才能購買,到底是覺得演技危險呢?還是大眾對演技沒有興趣,所以沒有市場需要?或是認為演技這種技藝應管控在專業範圍內,難道它真的是如來神掌?反正到現在為止,這套史氏體系全集,還是從未見過在市面發售,連內地都沒有,我擁有的,已是寶藏,真正的秘笈。 除了這套史氏體系全集,在香港只能偶然找到零散的演技書,最出色的要數胡因夢翻譯的《尊重表演藝術》了。不是說其他的翻譯質素不高,而是一般都偏向理論,例如史氏的《我的藝術生活》,近似藝術自傳式的描
-
雕蟲演技
我的「演技」從哪來
韓非說:「凡說之難,非在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用於形容解說「演技」如何困難,同樣貼切。 論說「演技」之所以困難,在於其模糊性質,莫說一般人,我見過不少業界的演員和導演,很多對「演技」這概念,都只是認識個大概。 演技這種技藝,之所以不能被漢語世界普及認知,我以為和書籍出版及教育未曾推廣有關。台灣的情況我當然不能代言,亦非研究這方面的專家,但從多年蒐集中港台三地演技及戲劇書籍的愛好來說,大概也有資格說三道四。 像「如來神掌」般神秘的「方法演技」 上世紀80年代我入讀香港演藝學院,接觸正式的西方戲劇,主修演技。學院成立前我不太清楚香港的劇界如何訓練演員,更莫說台灣。大陸那邊因為近水樓台,聞說的還比較多一點。 香港演員的入貨來源大概來自幾個方向,一是內地,這從粵語片年代已是其來有自,我在學院時期更聞北京戲劇學院、電影學院的不少神話。老演員年輕演員一大堆:趙丹、英若誠、于是之、姜文、葛優、張豐毅、劉曉慶個個在我心中神一般的人物。說遠了,以上這些當然是用來供奉,香港這小小太平山哪能招徠這些仙人?當然,海大還是有漏網的魚,有一批移居香港的資深演員還是極有功力的。但坦白說,那些前輩的師承背景,我真的一無所知,只是從一些向他們請益的片言隻語間,得知他們對近代歐美的演技方法可能一無所知。 入讀演藝學院前,我先參加亞洲電視訓練班,傳說中的「方法演技」,對年輕無知的我簡直像「如來神掌」般神秘,但訓練班的老師們,從來沒有洩露些微天機,有天實在忍耐不住,偷偷向其中一位老師請教:「老師,什麼是方法演技?」那位老師是個和藹老人,聽完問題後頓了兩秒,然後慢慢回答說:「方法演技是一種運用方法的演技,這種演技是有方法的。」 我聽完後,也停頓了兩秒,然後幽幽地發出「哦」的一聲,心想,完了,我真的要上雪山訪尋名師了,於是,從那一刻起,我決心暫時放棄我的演藝事業,考入演藝學院。 <s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