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幸慧
-
現象‧現場
金裝打造,上級品味?
既冠上「國家」的稱號,這十台作品便代表了中國大陸官方認定的當代舞台藝術最高成就,但「國家」的藝術品味與文化導向是什麼?對於劇藝的提昇是福還是禍?刻正在北京進行研究的戲曲研究者林幸慧,對這整個計畫進行的過程與結果,提出了整體的觀察與分析。
-
崑山、蘇州
不以遺產自居,崑劇新編尋生機
本屆崑劇節的重點當屬全本戲的展演,其中較為引人注目的,則為中國戲曲學院的《張協狀元》、北崑的《宦門子弟錯立身》、永嘉崑的《殺狗記》和浙崑的《暗箭記》。由於劇種特質的限制,崑劇新編戲經常吃力不討好,裡外不是人,但在本屆藝術節上,多數崑劇團仍然願意推出新戲,可見得崑劇從業人員為這個古老劇種在現代社會尋求生機所做的努力。
-
戲曲
徘徊在職業與業餘之間
在廖瓊枝不唱全場的慣例下,她的自足與圓滿對演出的完整性其實很容易造成傷害;但她若不上場,一群認真的業餘演員怕也難以在職業演出市場上與人競爭。國寶級藝師與她親手調教十餘年的子弟兵如果不能相輔相成,「薪傳」的宗旨恐將如水月、如夢、如火因,隨風而逝。
-
回想與回響 Echo
靜水流深的韻味
秋生與他既相惜又對立,秀蘭對他有歉疚也有真情,三人鼎足,勢均力敵;李金龍與原版男女主角愛怨情仇的糾葛難分,使得《彼》劇不只是移植《羅密歐與茱麗葉》,而是進一步地改編為本土原創新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京劇到現代劇場
藉由異質藝術元素的融合實驗,京劇藝術展現了多元化的現代風貌。本次座談會以「展望─共創世紀的舞台」爲題,邀請曹復永、李小平、李國修三人講述各自將京劇與現代劇場或其他戲曲藝術結合的經驗,並對京劇未來的發展提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