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耿一偉

發表文章 276 篇
  • 耿一偉
    焦點專題 Focus

    整座劇院就是一間圖書館,讓人意外遇見天使

    近未來的表演藝術圖書館,將會以收藏這些無法被語言陳述,不能透過關鍵字被網路查到的各種身體經驗而著稱。表演藝術是一個需要操練身體技藝的藝術,各種表演藝術的身體經驗,某位演奏家演奏某曲目的感受,都能透過先進的VR設備,讓使用圖書館的大眾,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學習及體驗這這些身體記憶。

    文字|耿一偉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與廣達電腦攜手打造,OPENTIX售票啟動試營運

    【台灣】 兩廳院與廣達電腦攜手打造,OPENTIX售票啟動試營運 由國家兩廳院與廣達電腦、廣達研究院共同打造的全新售票平台「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即將上線。上線營運分為兩個階段,於11月20日啟動試營運,2021年4月則將全面接棒已服役16年的「兩廳院售票系統」,以全新品牌與格局迎向未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表示,「OPENTIX」的開發是國表藝重要的政策之⼀,目標是打造亞洲領先的全新售票平台,最大的願景是:開創表演藝術發展新契機,為社會大眾帶來更豐富而美好的文化生活體驗,為表演團隊提供更完善的售票服務、更多元的節目推廣助力。期待藉由新系統,除了觀眾購票方便、團隊快速得到票房動態及智能分析數據外,更能透過國人文化消費數據,深入解析藝文消費樣貌。 「兩廳院售票」可說是台灣最主要的藝文售票平台,16年的經驗與累積,階段性任務完成。2018年,隨著行動手機的發展,大幅改變世界的面貌,營運團隊重新想像系統的改變與創新,使服務升級的大躍進,決定打造新售票系統。OPENTIX建置成本由兩廳院與廣達電腦共同合作與分擔,由雙方超過60人組成開發團隊,歷時一年半共同打造。兩廳院強調,「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與「兩廳院售票系統」是兩個不同的系統,因此,從試營運開始,原售票系統會員與新會員皆需至OPENTIX註冊新帳號,如已持有各單位會員者,還可搶先綁定國表藝各場館與戲曲中心的會員,購票時即可享有該單位會員優惠。同時加入個人電子發票載具功能,未來使用將更方便快速。隨著OPENTIX啟動試營運,銷售內容將逐步擴大至表演、視覺、電影、文創等不同領域,各項功能將分階段完成,並持續提供更多服務。 新科人間國寶出爐,王慶芳、彭繡靜、陳英獲認定 文化部日前公告,登錄「剪黏」、「泥塑」與「玉雕」等三項重要傳統工藝,並新增認定8位國寶級藝師。其中表演藝術類部分,「亂彈戲」增列認定保存者王慶芳與彭繡靜、「恆春民謠」增列認定保存者陳英。 王慶芳藝師為亂彈戲童伶班出身,從藝超過一甲子,經歷慶桂春陞、南華陞、新全陞、老新興、東社班等著名亂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曾與雲門舞集多次合作 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辭世

    【台灣】 曾與雲門舞集多次合作 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辭世 曾榮獲東尼獎終身成就獎、美國總統傑出貢獻獎、美國國家藝術及人文獎的華裔舞台設計大師李名覺,於10月24日因病辭世,享壽90歲。李名覺曾與雲門舞集多次合作,為雲門的《紅樓夢》、《九歌》、《家族合唱》與《焚松》設計舞台,也曾在台灣舉辦「1997李名覺舞台設計回顧展」。 李名覺於1930年生於上海,後移居至美國入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電影藝術,但最終他選擇了舞台設計這個專業。他曾師事美國一流的舞台設計大師喬.梅爾金納。1970年他的舞台設計作品Billy第一次被百老匯聲譽最高的東尼獎提名;1983年,他以Patrick Meyer編劇的K2的舞台設計獲得東尼獎。其舞台設計作品包括相當多百老匯、芭蕾和古典及現代劇場製作。他也任教於耶魯大學舞台設計系,教學以嚴謹出名,作育英才無數。 指揮大師準.馬寇爾將接任NSO新任藝術顧問 NSO國家交響樂團在歷經為期兩年的音樂總監遴選後,由35名人選中邀請到國際重量級指揮準.馬寇爾(Jun Mrkl)擔任NSO新任藝術顧問。遴選過程中經NSO推薦、遴選委員會全體一致共識,並提經董事會通過後,最終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親自代表邀請準.馬寇爾擔任,任期自2021年8月到2024年7月,為期三年。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表示:「馬寇爾先生從接受NSO推薦成為候選人時,便一直是遴選委會全體一致最高度共識的音樂總監人選,由於他的國際邀約排程已定等等因素,最後遴委會向董事會提出先聘其任NSO藝術顧問,以此接續呂紹嘉顧問任期結束後之職務。」 1979年學生時期就曾來過台灣的馬寇爾,生於慕尼黑,父親為德裔小提琴家、母親為日裔鋼琴家。曾師事傑利畢達克與邁爾,並在譚格塢師事伯恩斯坦與小澤征爾。多年來,馬寇爾是日耳曼體系交響及歌劇傳統等經典曲目的重量級詮釋者。曾被英國古典樂權威電台ClassicFM讚譽為「指揮魔法師」。他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擴大「藝術基地計畫」徵件,廣邀青年擾動劇場!

    【台灣】 兩廳院擴大「藝術基地計畫」徵件,廣邀青年擾動劇場! 以培育劇場青年人才為號召的「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將自即日起至10月25日開放「Gap Year 兩廳院壯遊」及「藝術行政實習計畫」兩大計畫徵件。兩廳院透過此計畫廣邀青年擾動劇場,召集對表演藝術產業有想法及行動力的青年,齊手與場館、藝術環境與社會產生對話。 有別於過往以「創作者」為主要徵件對象,邁入第三屆的「Gap Year 兩廳院壯遊」今年擴大徵選目光,廣泛吸納各領域的青年對象,且招收年齡範圍放寬至18至26歲的非在學青年。徵選題目也有大變化,將含括場館經營、產業生態、創作發展等公共議題,邀請申請者提出屬於年輕世代的想像與思考,入選的計畫成員將有機會參與場館創意專案。同時,計畫成員需要自訂與兩廳院有關的研究題目,透過一年的公共參與、田調研究及對話思辨,提出屬於年輕世代的觀察與思維,創造新世代的「青年議動場」。「我們希望這群青年不只能做創作,還能更全面思考場館經營,或是如何改變產業的結構等,甚至期待這群人未來有機會成為藝文產業的意見領袖之一,或以改造企業的文化長為目標。」劉怡汝總監說。 行政人是表演藝術產業的十項全能王,因此培育也相對的重要。「藝術行政實習計畫」自開辦以來便廣受好評,通過書面評選的申請者將可在兩廳院舉辦的三日說明會中,了解各部門的實際工作內容,並與申請的部門主管進行面試,爭取表達與展現自我的機會。入選者將利用一學期的時間,深入各部門工作現場,體驗藝術行政工作的真實樣貌。本次招生部門包含節目企劃部、公共溝通部、顧客體驗部及演出技術部,提供在學青年們多樣化的工作選擇。2020藝術基地計畫徵件報名網址npac-ntch.org/zh/artProject/intro。 2021年「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作業要點」即日起受理申請 文化部「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作業要點」聚焦科技藝術,徵集以藝術為核心的台灣原創科技藝術計畫,鼓勵發展跨域合作,有助於國際合作、展演交流及網絡經營,每項計畫最高補助新台幣一千萬元。 自2010年起,文化部科藝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國藝會2020「共融藝術專案」10月1日起受理申請

    【台灣】 國藝會2020「共融藝術專案」10月1日起受理申請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8年啟動的「共融藝術專案」,今年考量因應疫情之彈性需求,及關注其可能之影響,為提供申請者較充裕之時間準備,本年度受理申請期較去年延後一個月,時間為10月1日至10月15日。此專案旨在鼓勵藝文團隊及創作者發展共融藝術、關注高齡相關議題,支持為高齡者策劃之專業藝文展演活動及服務推廣計畫,並呼應本會總體目標「Arts to Everyone」。自2019年度起,由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與本基金會共同支持,增加「國際計畫台英合作」項目,期透過經驗分享與國際接軌,拓展共融藝術發展效益。 為使有意提案的團隊了解專案精神及補助內容,將在8月7日下午2:30於British Council英國文化協會辦公室、8月12日下午2:30於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辦理徵件說明會,有意參加者可事先報名。本專案採線上申請,意者請至「國藝會藝文補助資訊系統」進行資料填寫。詳情可電洽02-27541122分機216黃小姐。 桃園「客家舞台劇系列活動」推出講座與工作坊 由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所規劃的「2020客家舞台劇系列活動」將自8月下旬推出系列工作坊與大師講座,現正開放報名中。將於8月22至23日舉行的「音樂製作工作坊」,邀請今年雙雙入圍金曲獎的黃子軒及歐比王擔任講師。自9月18日起展開的大師講座,則邀請音樂製作人鍾適芳、劇場導演王嘉明、資深藝術行政工作者林佳鋒、流行音樂工作者謝宇威與劇場創作者徐宏愷陸續開講,講題分別為「客家身份再出發」、「關於客語與劇場創作的二三事」、「藝術行銷的奧妙」、「臺灣客家流行音樂」與「客家戲劇創作」。相關報名網址請參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臉書專頁。 2020玩聚場夏日藝術節「對眼|變身」8月下旬展開 由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主辦的「玩聚場夏日藝術節 Play Arts」今年來到第三屆,活動將自8月21日至30日,於C-LAB

    文字|耿一偉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文化部推出「藝FUN券」 國表藝三館再加碼

    【台灣】 文化部推出「藝FUN券」 國表藝三館再加碼 為振興藝文產業發展,鼓勵民眾於疫情趨緩後擴大藝文消費,繼行政院振興三倍券後,文化部加碼推出每份600元之「藝FUN券」,預計發行200萬份。為讓民眾可以更便利、公平地取得「藝FUN券」,將於7月18日上午9點至20日下午9點,開放民眾一人一機下載「藝FUN券」APP並完成註冊,另於7月21日中午12點採公開抽籤方式,公布獲得「藝FUN券」的幸運人選。 文化部表示,「藝FUN券」將於7月21日中午12點,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與文化部長李永得共同進行抽籤,並於線上公開直播。幸運獲得「藝FUN券」的民眾即可於7月22日中午12 點起於博物館、演藝廳、書店、唱片行、電影院、Live House等,全台超過1萬家以上店家使用。 另為廣邀業者加入「藝FUN券」適用店家行列,文化部也將自7月1至9日於全國北、中、南、東分區辦理8場次招商說明會,向藝文業者介紹「藝FUN券」店家註冊、使用及撥款方式。 文化部指出,民眾只要透過 APP 提供的藝文店家地圖,隨時可查詢附近可使用「藝FUN券」的藝文場域及店家,消費時只要掃描店家QR Code或讓店家掃描付款QR Code,即完成付款。此外,為符合藝文展演消費使用特性,亦特別規劃「藝FUN券」在「線上交易,出門消費」原則下,可於網路預購票券平台,訂購藝文展演票券、電影票,以及付費參與藝文活動。 關於「藝FUN券」相關問題可洽客服專線(02-77457979)及客服信箱(artsfungo@tradevan.com.tw),亦可參考文化部「協助受疫情影響之文化藝術事業防疫及紓困振興專區─藝FUN券專區」(www.moc.gov.tw/webarticle_111116.html)。 另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旗下三場館(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也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C-LAB打造支持補給陣線 透過雙軌機制與創作者逗陣行

    【台灣】 C-LAB打造支持補給陣線 透過雙軌機制與創作者逗陣行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藝文活動、藝文產業造成之衝擊,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分別以「實驗研發支持」與「數位展演支持」雙軌抗疫振興機制,整合新舊計畫、搭配公開徵件與硬體建置等匯整,秉持「挺人才、釋資源、創連結」的精神,陪伴文化實驗工作者在本波疫情中,持續累積創新研發能量。 在實驗研發支持機制中,除了提升補助件數,共計提供2,150萬的支持經費外,也將推出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藝術社會參與計畫,包括「#COVID19DAILY 藝術行動計畫」及「#COVID19DAILY 公眾影像創作計畫」,其中「藝術行動計畫」公開徵求藝術、設計、科研工程等跨學科工作者共同參加,以藝術行動主義結合科技媒體,提出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益全球社會公眾之藝術社會參與實踐計畫。本項目將提供至多50萬元補助經費,C-LAB並同步提供線上平台、實體空間與專業設備等資源,提供團隊進行創作、記錄與階段性成果分享。「公眾影像創作計畫」則以當代數位人文思考,募集疫情當下的公眾影像,重視公眾參與和社會實踐,以囊括更多人文關懷、影像紀實與被忽略的生命故事。(詳情請見clab.org.tw/covid19dailyclab/) 在數位展演支持方面,為鼓勵藝文工作者於疫情期間,開發及應用全新替代舞台,順應防疫期間的線上趨勢,C-LAB建置新的虛實整合的協作暨傳播機制。如即將建置完成的「C-LAB直播間」,是一個具備專業攝影與高速網路設備的全新直播空間,將無償提供給藝文工作者使用。而搭配直播間的落成,將同步推出「#Stream C-LAB」線上平台徵件計畫,將鼓勵當代文化相關領域的工作團隊,透過網路直播形式開發新型態的線上展演可能,每案將提供至多15萬元補助經費,C-LAB也將提供其他軟硬體相關資源,與具備創新思維的藝文團隊,探討藝術文化直播的未來性。(詳情請見clab.org.tw/streamclab/) <s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推出「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 國表藝三館一團以六大方針儲備未來

    【台灣】 推出「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 國表藝三館一團以六大方針儲備未來 繼3月12日推出「三場館防疫期間特別方案」之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一團又於4月27日宣布推出「特別方案2.0」,以「及時」、「溝通」、「同理心」之共識與原則,研擬相關紓困措施、振興計畫,具體明列「六大驅動方針」,將表團和藝術家、藝文工作者,以及觀眾等面向均予納入,包含:對於延期節目投入重製經費,協助重新上檔演出;擴大孵育計畫、擴充展演計畫活動;提前啟動委製、展開製作研發;推出劇場技術認證機制、偕同參與劇場設備維護;啟動網路劇場播映製作、開發線上展演新形式、研議推動線上收費機制;規劃疫情緩解後之相關戶外演出活動。期能達到擴大參與機會、專業人才升級、厚實創作內容、研發創新,以及儲備觀眾回流能量等目的。 國家兩廳院方面,除了替因疫情延期或取消之主辦節目增加製作預算,增加排練與技術整合的試演,以於疫情紓緩時重新登場外,也要提前啟動原訂明後年委託製作的展演,先行提供研發經費,讓團隊提前展開製作。另將邀請創作者及中小型團隊參與兩廳院剛啟動的藝術學習推廣再造計畫,拓展表演藝術的校園學習可能性。而在數位觀演方面,兩廳院預計擴大NTCH togo兩廳院藝術生活影音平台,以開發潛在表演藝術觀眾,也將開啟「不(只)在劇場」創作╱徵件計畫,共同研發數位時代虛實相映的新型態的藝術創作可能。另兩廳院售票系統則推出「雨天,我們撐傘票券退款捐贈方案」,開啟群眾支持的可能性,主辦單位將可委託兩廳院售票系統,代為處理觀眾申請票券退款轉為對主辦單位之捐款,提供多元方案以支持團隊營運。 臺中國家歌劇院方面,預計將因疫情取消而節用的國外節目經費,移作為期兩年的藝術振興計畫,包含支持70個表藝夥伴及團隊的延期重演或創作孵育,其中60%來自中部傑出表演團隊及青年藝術家,26個影音專案製作及戶外展演。並對過去展演錄影進行「二次創作」,提升作品能量之餘,將現場觀賞轉型成為藝術教育「自主學習」體驗,打造線上藝術學習平台「NTT數位學苑」。並特別啟動「藝術孵育計畫」:為科藝題材的創作者、以及中部在地團隊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布拉瑞揚舞團連三年入圍台新藝術獎 預定6月6日舉行頒獎典禮

    【台灣】 布拉瑞揚舞團連三年入圍台新藝術獎 預定6月6日舉行頒獎典禮 「台新藝術獎」於二月底公布第18屆入圍名單,評選團從94件被提名並同意參選作品中,合議選出17組入圍作品,6組為視覺藝術,11組為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部分,相較於近年大型策展案頻頻受矚目,今年則均為個展藝術家入圍,展現個人靈魂的主觀性對世界的客觀性的凝視與對話;表演藝術部分,更見跳脫傳統形式語彙,呈現個體生命面對親族、家國、社會,甚或藝術純粹性的深沉探索與反思張力。其中令人矚目的是布拉瑞揚舞團,此為該團連續第三年入圍,繼前兩年分別獲得年度「表演藝術獎」、不分類的最高獎項「年度大獎」,今年的《#是否》能否再破記錄獲獎,備受期待。 其他入圍的表演藝術團隊與作品有:林廷緒《八八》、李貞葳《不要臉》、謝杰樺X安娜琪舞蹈劇場《永恆的直線》、驫舞劇場《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德國 E-MEX 樂團與臺灣中青世代作曲家《春華秋水》、圓劇團《悲傷ㄟ曼波》、再拒劇團《感傷之旅》與王世偉《群眾》。 入圍作品將於6月初進行國際決選,預定6月6日頒獎典禮現場三大獎項,並同步於本屆活動專網、台新藝術基金會臉書直播。除頒獎外,主辦單位也將於4至5月間規劃藝術獎系列推廣活動,可透過「第18屆台新藝術獎」專網搜尋相關活動訊息。 李文珊、孫華翔任國藝會第九屆執行長、副執行長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3月17日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會中在董事們的支持下,通過董事長林曼麗所提名的執行長李文珊。林曼麗董事長表示,現任國藝會獎助二組總監的李文珊,自國藝會創始時期即已任職國藝會,在長時間的工作經驗累積之下,不僅對於藝術生態具備豐富與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十分熟稔國藝會的各項業務,以其多年來對藝術領域的高度投入與關注,是非常適合的執行長人選,這項提名獲得與會所有董事鼓掌通過。此外,本屆副執行長一職,已於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中通過由第八屆副執行長孫華翔續任。 國藝會「跨域合創計畫補助專案」申請受理自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朱宗慶、陳錫煌 榮獲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

    朱宗慶、陳錫煌 榮獲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 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名單於二月下旬公布,由傑出藝文界人士朱宗慶及陳錫煌獲此殊榮。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兩位得獎人在表演藝術及傳統藝術領域有傑出表現及卓越貢獻,且主動向國際推廣台灣藝術文化,讓世人更認識台灣文化之美。 朱宗慶1982年獲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為華人世界獲得該項文憑之第一人。返國後成立朱宗慶打擊樂團,曾於全球33個國家及地區演出,讓世界看見台灣擊樂藝術實力。他在音樂教育與藝術行政方面亦貢獻良多,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系主任,亦曾擔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任兼交響樂團團長,推動該中心行政法人化。現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對我國表演藝術及文化發展貢獻良多。朱宗慶並曾獲頒金曲獎、國家文藝獎、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AS)頒贈的傑出貢獻獎暨終身教育成就獎、獲總統頒發二等景星勳章、獲選PAS名人堂(為華人世界第一人)、臺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等。 陳錫煌之父為亦宛然班主李天祿,13歲就踏上布袋戲之路,曾歷練「新興閣」、「小西園」、「五洲園」、「玉泉閣」等南北戲班。1953年自組「新宛然掌中劇團」,也曾學習嘉禮戲(傀儡戲)「官、行、跪、坐、跌、摔、顛」提線技巧。他亦積極跨界,讓掌中戲藝術與其他藝術媒介碰撞產生新火花;同時積極推廣布袋戲傳統藝術。2008年陳錫煌為挽救傳統布袋戲式微與失傳危機,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宣揚布袋戲之美。2009年獲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2011年獲指定為「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2012年更獲頒第2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保存傳承類),為目前唯一經本部同時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與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身分之人間國寶。 文化部將提「藝文紓困辦法」補助營運 陪伴藝文產業度過難關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緊繃,也陸續影響到社會各個層面,大眾減少外出並少去人群聚集之處,自然也影響如電影院、劇院等文娛空間的票房;而因國外團隊或藝術家因防疫不克來台,如兩廳院TIFA2020台灣國際藝術節已宣布有三檔演出因此取消,也讓藝文單位的營運備受影響,而對民間演出團隊的衝擊也鮮明可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林曼麗連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九屆董事長

    【台灣】 林曼麗連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九屆董事長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於1月20日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由前任董事長林曼麗獲選連任。林曼麗在感謝董事們的支持與信任後,說明其在前一任期內為國藝會規劃的三大發展方向:一、把餅做大:包括與文化部進行補助資源的整合、提升基金管理成效,及爭取民間企業贊助;二、將資源用在刀口上:包括藉由補助政策的專業規劃,更具前瞻性與精準的配置資源;三、擴大影響力:包括持續營運「補助成果檔案庫」與大眾分享,以及積極推動「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等。林曼麗也特別提到,在本屆董事會中有許多不同世代、跨領域的專業新血加入,相信未來在國藝會的各項政策發展上,將能獲致更豐富與多元的助力。 國藝會第九屆董事會共21位董事:台科大建築系教授王惠君,資深影展策展人王耿瑜、攝影家沈昭良、台銀董事長呂桔誠、邱再興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邱再興、北教大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林曼麗、獨立策展人胡永芬、柯智豪音樂工作室負責人柯智豪、北藝大戲劇系教授徐亞湘、有鹿文化社長許悔之、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副教授陳碧涵、角頭文化負責人張四十三、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陳耀昌、台大戲劇系兼任講師傅裕惠、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成大歷史學系教授蕭瓊瑞、北藝大音樂系教授顏綠芬,及3位政府機關代表:文化部主秘陳登欽、教育部政次范巽綠、原委會副主委鍾興華。(莊珮瑤) 第25屆「臺法文化獎」開始徵件 自民國85年起每年頒發的「臺法文化獎」,是由文化部與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合作辦理,以表彰在法國、歐洲及台灣地區推動台、法、歐文藝交流具特殊貢獻之機構或人士,迄今已邁入第25屆。自民國95年起徵件範圍更擴及為全歐洲,頒發「歐洲獎」及「臺法文化促進獎」2獎項,獎額各為2萬5,000歐元。 每屆獲獎者皆由台、法評審委員共同遴選,於法蘭西學院舉行公開授獎典禮。 本屆獎項受理推薦時間自即日起至5月31日止,由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收件。相關說明及申請表件請上文化部網站www.moc.gov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王墨林、古名伸、陳中申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

    【台灣】 王墨林、古名伸、陳中申獲頒第21屆國家文藝獎 歷經六個多月的推薦、提名、評選過程,備受藝文界矚目的「國家文藝獎」於去年12月3日揭曉,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公布ㄅ第21屆得獎者名單為:文學類小說家黃娟、美術類藝術家莊普、音樂類音樂家陳中申、舞蹈類舞蹈家古名伸、戲劇類劇場創作者王墨林、建築類建築師王秋華、電影類紀錄片導演柯金源。 七位獲獎的藝文工作者,都以其旺盛的熱忱與生命力,在藝術的道途中努力不懈,並積極開創獨特且具時代性的美學風格,卓然有成。其中,王墨林以「身體論」為思想核心,持續探索身體與社會、政治、歷史的關係,以及身體作為劇場媒介的可能性;透過論述、評論及結合社會運動與劇場行動的創作,持續用一以貫之的反抗姿態,向主流體制拋出激烈的提問。而古名伸則是將「接觸即興」引進亞洲的第一人,在身體觀念與技巧上,擴展了台灣舞蹈的面貌,使其與國際接軌,亦奠定了台灣在亞洲地區該領域的重要地位。其創作力求突破框架,展現了欲連結生活與生命的藝術態度。陳中申是當代台灣最富代表性的笛簫音樂藝術家,其創作重視笛簫樂器技巧表現的拓展,每有創新突破,同時常帶親和性及童趣特色,強調自本土生活文化淬鍊的感動;在演奏、作曲、指揮、教學、推廣各面向皆有卓越貢獻。 以上得獎者的藝術成就卓越,其精神與專業學養,對國內藝文環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與貢獻。國藝會另將於2020年3月舉行頒獎典禮,分別贈予七位得獎者獎座乙座及獎金一百萬元。(莊珮瑤) 「憨子弟.瘋亂彈臺灣北管藝術大展」於宜蘭傳藝中心展出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的「憨子弟・瘋亂彈-臺灣北管藝術大展」即日起於宜蘭傳藝園區展出。該展共集結全台珍貴北管文物超過350餘件,是台灣近期規模最盛大的北管藝術主題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10年5月23日止。 本次展品內容集結的全台北管文物,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5期 / 2020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 台法簽署未來8年合作意向書

    【台灣】 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 台法簽署未來8年合作意向書 臺灣聲響實驗室自2018年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赴法國簽署合作意向書後,由文化部指導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建立台灣首座研究與發展聲響藝術的實驗室。歷時一年多的規劃與建置,位於臺灣聲響實驗室於11月21日落成,除舉辦一系列創新實驗展演之外,也設立數位藝術裝置展覽。當天並邀請到法國龐畢度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總監Frank Madlener一同為臺灣聲響實驗室揭幕。 鄭麗君表示,文化部跟IRACM於C-LAB,攜手開創台灣第一座擁有49.4聲道的沉浸式劇場空間,融合科技、技術與藝術文化,探索聲音藝術的各種可能性,將成為亞洲指標性的聲響實驗基地。記者會除了宣告臺灣聲響實驗室的落成之外,文化部與IRCAM也簽署了未來8年的合作意向書,持續推動台法文化交流,並豐厚國家文化軟實力。 鄭麗君同時布達C-LAB兩個好消息,首先C-LAB正進行圍牆拆除暨景觀改善工程,讓這片封閉了幾十年的軍事基地,將於明年2月全面開放園區。其次,行政院於11月初已正式核定「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第二期整體發展綱要計畫」,透過文化部、經濟部與科技部跨部會合作,將於8年整體計畫之間,展開C-LAB整個軟硬體的建構,同步支持臺灣聲響實驗室的發展。 「2019菁英爭揮指揮新秀選拔」 張智堯掄元 文化部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國樂團(NCO)11月16日晚間於臺灣戲曲中心舉辦「2019菁英爭揮指揮新秀選拔」決選,參賽者歷經3個月的激烈賽事,張智堯脫穎而出,抱走冠軍獎盃與指揮專題音樂會新台幣8萬元的演出獎勵,同時也獲得媒體評審團的青睞,榮獲最佳魅力台風獎,現場觀眾參與投票的最佳人氣獎亦獎落張智堯手中。第二名則由朱恆志獲得,而由作曲家王乙聿參與評分的最佳作品演繹獎,頒給陳宥嘉。 今年賽程突破以往的模式,在複選階段特別移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由該校國樂系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知名鋼琴教育家吳漪曼與世長辭

    【台灣】 知名鋼琴教育家吳漪曼與世長辭 鋼琴家暨音樂教育家吳漪曼上月24日因病過世,享壽88歲。消息一出,令音樂界震驚與不捨。 吳漪曼出生於音樂世家,為指揮家、作曲家吳伯超之女。自小於父親耳濡目染下也朝音樂之路前進。在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赴美深造,隨後又先後前往西班牙馬德里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就學。學成歸國後,她回母校任教,與奧地利籍夫婿蕭滋(Robert Scholz)兩人一起貢獻所長,為台灣早期音樂教育奠下深厚基礎。吳漪曼專注教育,培育出的知名音樂家如葉綠娜、陳秋盛、呂紹嘉等。她向來行事作風低調,身後更將積蓄捐給母校,一生典範為人景仰。(李秋玫) 文化部接受各界推薦「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9屆董監事候選人」 文化部為辦理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9屆董監事改選事宜,自即日起至11月15日止,接受學校、機關(構)、立案法人或團體推薦董監事候選人。國藝會第8屆董監事任期將於今年12月31日屆滿,文化部依國藝會董監事遴聘辦法成立第9屆董監事遴選小組,共計由17位藝文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組成,並由文化部長鄭麗君擔任委員兼召集人。 國藝會董監事應具有下列資格之一,包含從事文化藝術工作,成就卓著者;曾任國內外公私立大學或獨立學院教授5年以上者;曾任國內外文化學術研究機構相當於教授職務5年以上者;熱心文化藝術之社會公正人士;執行律師或會計師業務5年以上者。 本屆遴選小組為廣納人才,歡迎各界針對具文學與出版、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傳統藝術、建築與文化資產、社區營造與博物館、數位科技與新媒體藝術、影視音、文化政策與文化研究、多元族群、財經、法律等專長領域者踴躍推薦。公開推薦表可參文化部官網(www.moc.gov.tw)。(莊珮瑤) 109年度「文化部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受理申請 文化部「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迄今11年,已促成許多演藝團隊與演藝場館穩定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升級 號召青年參與劇場

    【台灣】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升級 號召青年參與劇場 兩廳院號召青年參與劇場,擴大辦理「藝術基地計畫」,除原有二年期長期駐館藝術家,亦同步啟動「目擊者青年看戲大隊」、「IDEAS Lab-RD」、「Gap Year兩廳院壯遊」及「藝術行政實習計畫」,預計徵募近60位藝術生力軍,共同打造屬於青年的劇場;兩廳院會員制度也同步推出全新「廳院青」會員卡,強化青年觀眾對於表演藝術的熱情與認同。 在2.0版藝術基地計畫中,除原有的三位長期駐館藝術家,其他計畫都有新的設計與規劃。首先,將評論養成也納入基地任務之中,「目擊者青年看戲大隊」將募集21歲以下觀眾,由兩廳院提供限量票券,邀請進劇場看演出,鼓勵新世代觀眾直擊表演現場,進而培育新生代藝評。全新啟動的「IDEAS Lab-RD」計畫將提供30萬研發費,邀請藝術家拋出各種實驗想像、共創新觀點,經過半年發展後,會再進行內部階段性呈現,獲選計畫將會成為2021新點子實驗場節目。 青年觀眾是兩廳院另一個培育重點。兩廳院全新發行「廳院青」會員卡,目標鎖定年輕世代,開放21歲以下觀眾免費申辦,除了享購票75折等優惠外,還有可參與專屬活動「青現場」。即日起開放網路申請,前1000名通過申辦,可加碼獲得5張7折券。 除了「廳院青」會員卡,以上所有徵募計畫皆於10月20日截止申請,最終結果將於明年一月正式對外公布。活動詳情請參兩廳院官網。 「未來.劇場.新風貌」論壇於10月下旬在高雄舉行「全國論壇」 2019「未來.劇場.新風貌」表演藝術文化論壇的壓軸場「全國論壇」將於10月27日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舉行,主辦單位表演藝術聯盟將集結7至9月全台共8場次分區會議與會公民之意見,與政策對接彙整改寫為共識方案,並舉辦i-Voting線上投票,形塑全國公民共識於全國論壇發表,並將邀請文化相關政府單位如:文化部、教育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及轄下三館總監、縣市文化局處首長等與談回應。 全國論壇邀請表演藝術產業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教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封德屏、陳錫煌、舞蹈空間舞團、董事長樂團獲第23屆臺北文化獎

    【台灣】 封德屏、陳錫煌、舞蹈空間舞團、董事長樂團獲第23屆臺北文化獎 邁入第23屆的臺北文化獎,今年的獎勵重點為「推動城市生活美學,在公共性、藝術性、多元文化參與,卓越貢獻者」,經遴選委員會數度投票後四位得主脫穎而出,包括推廣文學志業絕地逢春的封德屏、台灣傳統布袋戲國寶藝師陳錫煌、深耕30年的表演藝術媒合平台舞蹈空間舞團及將在地文化結合音樂發揚國際的董事長樂團。臺北文化局將於11月底辦理頒獎典禮表彰他們的貢獻。 現任《文訊》社長兼總編輯的封德屏,長期探討台灣各年代的文學發展,記錄整理作家作品及學術思潮,堪稱台灣文學資料忠實的守護者。現任「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團長的陳錫煌,投身布袋戲已逾一甲子,畢生致力於掌中戲演出與傳承,是台灣目前唯一獲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雙項授證的國寶級藝師。 創立30年的舞蹈空間舞團由第三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平珩創辦,將舞團成功發展為媒合多元、連線國際的開放式創意製作平台,並以兼具「舞蹈性」、「創意性」及「藝術性」的作品形式,呈現出跨界多元的亮眼風格,深獲亞洲及歐美舞蹈界專業肯定。董事長樂團擅長結合在地文化於音樂創作,台式搖滾樂的演出大受歡迎且獲獎無數,演唱會足跡跨遍國際,將台灣傳統文化的美好透過音樂傳達給全世界。 許斌舞台攝影展「之間」十月份於台南展出 知名舞台攝影師許斌的攝影展「之間」,將自10月5日至11月10日於台南市海馬迴光畫館展出。許斌表示:「除了檯面上的導演和演員,幕後有很多默默在做事的人,他們的努力通常不被看見。我並非要去介紹某一個演出,而是想要去記錄演出是怎麼做出來的,也在這裡面傳達我對這齣戲的想法。」這次的「之間」個展,期望透過許斌的影像,在時間、空間、攝影者與對象之間,印相身體在表演的排練場,醞釀如冰滴咖啡,可以產生怎麼樣的化學反應?觀眾能在展覽中看見一場演出如何完成的過程。展覽期間,許斌也會帶領舞台攝影工作坊,在2019臺南藝術節三個節目排練場上進行拍攝,歡迎熱愛表演藝術、任職表演藝術團體之人員,或對劇場攝影有興趣者報名參與。「舞台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文化部擴大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 鼓勵原創實驗及國際連結

    【台灣】 文化部擴大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 鼓勵原創實驗及國際連結 文化部新訂「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補助作業要點」,聚焦科技藝術,強調台灣原生文化內涵及實驗精神,鼓勵發展國際網絡連結,每項計畫最高補助新台幣一千萬元。本年度補助專案自9月1日起至11月30日受理提案。 為回應國內藝文生態及國際跨域合作趨勢,文化部從原表演藝術類別,擴展範圍至科技藝術多元類型,擴大支持跨領域科技藝術之創作發展,希望進一步提升整體台灣科技藝術競爭力,培育科技藝術專業人才,深化科技藝術國際網絡經營。補助重點包含:一、聚焦科技藝術:補助對象聚焦為專業科藝團隊及以科藝為發展核心之團隊;二、結合的藝術類型不限:符合科技藝術發展趨勢,廣納各種創作類型,鼓勵台灣原創及實驗精神,經營發展國際網絡,擴大結合產業界及場館等跨域資源。三、每項計畫最高補助新台幣一千萬元,原則於簽約後首期即撥付年度補助款70%,以支持科藝創作初期的資金需求。四、提案內容可為跨年度計畫,須於提案第一年研提整體計畫,包含計畫期程、分年計畫構想及分年經費等。詳參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grants.moc.gov.tw/Web/)或電洽文化部藝術發展司推廣科蔣小姐(02-85126547)。 國藝會2019「共融藝術專案」9月1日起受理申請 國藝會自2017年起,總體目標定調為「Arts to Everyone」,同年底與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簽訂合作備忘錄,重點之一為共同發展共融藝術相關計畫。國藝會首先發展的專案項目即為2018年啟動之「共融藝術專案」,鼓勵藝文團隊及創作者發展共融藝術、關注高齡相關議題,並支持為高齡者策劃之專業藝文展演活動及服務推廣計畫。除了原有之「國內計畫」外,為擴大參與,放眼於國際共融藝術經驗分享、交流與製作,本年度首先鼓勵台灣與英國合作之共融計畫,增加「國際計畫台英合作」項目,由英國文化協會與本基金會共同支持,期透過經驗分享與國際接軌,拓展共融藝術發展效益。 國藝會本年度的「共融藝術專案」自9月1日起至9月15日受理申請,採「國藝會藝文補助資訊系統」線上申請。詳請可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頒獎與台灣戲劇史研討會將在高雄舉行

    【台灣】 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頒獎與台灣戲劇史研討會將在高雄舉行 第四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今年已決選出優秀作品三部,首獎為大頭馬的《到燈塔去》,貳獎為祁雯的《困獸之鬥》,參獎為駱婧的《原鄉1961》。頒獎典禮將在7月12日假高雄衛武營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舉辦,並在7月12至14日晚上舉辦得獎作品讀劇藝術節。 主辦單位在7月12至14日的白天,亦同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舉辦三天「2019跨域借鏡產學對話:想像下一波臺灣現當代戲劇史」研討會,邀集臺灣表演藝術學者、獨立策展人及製作人、藝文場館負責人、表演藝術團隊經營者,及在歐洲深耕的新一代表演藝術工作者,針對台灣現當代戲劇史的觀察與撰述,進行產學各界的多邊對談。為期三天的研討會中,分別從六大單元論壇:「藝術史資料庫典藏型態跨界對話」、「創製聯結尋找彼此的製作人與劇作家」、「跨境與回流海外藝術結盟」、「日新月異的『傳統』臺灣戲曲產業化歷程」、「世代交替表演藝術長江後浪推前浪?」、「戲劇構作工作坊」,進行跨域對談。詳情請參活動官網wsdc.ncu.edu.tw/。 傳藝中心徵選109年度民間演藝團隊參與國際及大陸地區傳藝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109年度輔導國內民間演藝團隊參與國際及大陸地區傳統藝術演出專案」即日起受理申請,凡經政府立案或設立登記之國內民間演藝團體,收件截止日為9月20日。此專案預計總共徵選5件計畫,分為「赴國外或大陸地區演出節目」及「國際共創或共製演出節目」兩類型。節目可為舊作、新作、國際共創或共製,演出內容及形式須以「傳統表演藝術」為核心。演出長度原則為50分鐘以上且演出2場次,並以售票或公開正式演出為原則。經評審通過之團隊,由傳藝中心分攤經費,每案分攤以300萬元為上限。本案徵選採初審與複審兩階段辦理。詳洽:02-88669673,劇藝發展組林小姐。 羅曼菲舞蹈獎助金2020年度開始徵件</stro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19期 / 2019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與文化部續約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續留台灣至2025年

    【台灣】 與文化部續約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續留台灣至2025年 在文化部支持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2006年移設來台,迄今已14年。在雙方合作協議書即將屆滿之際,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與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裁戴博德(Bert Determann)於5月28日簽署OISTAT總部續留台灣5年的協議書。 蕭宗煌與戴博德並共同發表「共惠世界劇場人」宣言,提出四大主張。包括「以台灣為中心,搭建國際交流網路」、「跨越地理界線,分享世界劇場脈動」、「培育青年世代,增進國際藝文參與」、「提升大眾關注,重視劇場幕後專業」。文化部與OISTAT期望整合雙方資源,共同成為全球劇場人的堅實後盾,為劇場界打造更理想的發展環境。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及台灣團隊將於6月6日至16日前進布拉格劇場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簡稱PQ),包含劇場影像設計師王奕盛與國內知名實境遊戲設計團隊「接力棒遊戲工作室」將於國家館展出「寶島浮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江妍瑩、魏以安策劃之「試衣間」將於學生館展出,以及再拒劇團演出《渾沌詞典》。 布拉瑞揚舞團《路吶》 獲第17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 台灣當代藝術大獎「台新藝術獎」5月25日於台新金控大樓舉辦頒獎典禮,從15組入圍作品當中,揭曉「第17屆台新藝術獎」三大獎,「視覺藝術獎」得主為蘇匯宇作品《唐朝綺麗男(邱剛健,1985)》,「表演藝術獎」得主為周書毅作品《Break&Break!無用之地》周書毅身體錄像展,而最大獎「年度大獎」則由去年以《無,或就以沈醉為名》獲表演藝術獎的布拉瑞揚舞團,以《路吶LUNA》奪得,藝術獎自2014年轉型頒布不分類的最高額獎項「年度大獎」以來,首度由表演藝術作品獲此殊榮,同時也是台新藝術獎開辦以來首度「連續獲獎」團隊! 評選團表示此作品為:「令人激賞的一座里程碑!在這個超速變化、巨量訊息的年代,《路吶LUNA》沉潛扎實的省思與探問,觸動人心的身體舞動,充分展現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第17屆台新藝術獎」專網系列活動開跑

    【台灣】 「第17屆台新藝術獎」專網系列活動開跑 「第17屆台新藝術獎」逐漸進入揭曉的倒數階段。除了重頭戲5月25日頒獎典禮外,也特設「專屬網站」,透過影音及文字訪談,介紹15組入圍藝術家及作品。此外,網站除了續辦「我心目中的得主」網路投票活動之外,今年新增「心靈籤詩」線上互動、「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面對面」座談會,並於台新金控總部舉辦「空間裝置展」及「國際決審會客室」講座。 本屆活動網站首創「心靈籤詩」線上互動,首頁以閃爍色球代表這次入圍的15組作品,藉由幸運色傳達該作品如籤詩般的訊息。從入口網站抽出今日幸運色,即連動15組入圍作品金句,引動讀者與作品的聯結。網站第三年舉辦「我心目中的得主」投票活動,自即日起至5月24日中午12時止,投票即獲得多項好禮抽獎機會,及入圍藝術家準備的神祕福袋。 「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面對面」系列講座於5月7日至5月10日舉行,由第17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主持,與15組入圍藝術家透過作品討論與QA,讓觀眾聆聽藝術家的創作歷程與對話。今年「國際決審會客室」座談會,則邀請來自澳洲阿德雷德OzAsia藝術節總監Joseph Mitchell、昆士蘭現代美術館當代亞洲藝術策展人Reuben Keehan,及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陳頌瑛三位國際決選委員,針對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劇場,提出獨具慧眼的「他方觀點」,及如何串聯國際以創造跨國合作的契機等重要議題,活動免費,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第17屆台新藝術獎將於5月25日下午2點至3點揭曉「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年度大獎」三大獎項得主。觀眾可透過藝術獎專網、台新藝術基金會FB粉絲頁,及非池中影音網觀賞線上直播,同步見證獎項揭曉時刻。第17屆台新藝術獎專網17award.taishinart.org.tw/,台新藝術基金會FB粉絲頁: business.facebook.com/TAISHINART/。 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邁入第20屆 本屆即日起接受報名 「2019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正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12345678910..14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