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質特殊難穩定 期待落實工作權保障
今年有多位正值青壯年、屬於中堅世代的劇場工作者驟然離世,令人悲悼慨嘆之外,也引發藝術工作者的勞動權益討論,因為工作性質特殊,又多是接案性質,低薪、高工時、沒保障幾成常態,也造成人才容易流失、經驗累積傳承不易,久之絕對影響台灣藝術界的整體發展。在今年五月《文化基本法》通過後,其中一點「文化與藝術工作者之生存權及工作權,應予以保障」,終於為藝文工作者的勞權,邁出一步。
今年有多位正值青壯年、屬於中堅世代的劇場工作者驟然離世,令人悲悼慨嘆之外,也引發藝術工作者的勞動權益討論,因為工作性質特殊,又多是接案性質,低薪、高工時、沒保障幾成常態,也造成人才容易流失、經驗累積傳承不易,久之絕對影響台灣藝術界的整體發展。在今年五月《文化基本法》通過後,其中一點「文化與藝術工作者之生存權及工作權,應予以保障」,終於為藝文工作者的勞權,邁出一步。
從小在台灣長大、接受科班古典音樂教育、遠赴重洋在紐約就讀音樂名校這樣的人生,卻在碰上爵士樂後,轉了神奇的大彎陳若玗,這位在第一個在爵士樂國度發光發熱的台灣音樂家,在沉潛五年後發行了第四張專輯《野蠻的美麗》,自信大方地展現對爵士樂創作的想法,「我為什麼不能是一名在紐約演奏爵士樂的華人音樂家?我就是這樣的我,我可以狂野,也可以優雅。」
大學就讀戲劇系,王榆鈞並不以成為演員或導演為職志,但她把劇場的觀念納入音樂創作,以音樂的方式參與劇場,以音樂構成劇場畫面,「有許多朋友覺得我的音樂很有畫面感,雖然我無法真正看見他們眼中所見,但這也觸發了我對戲劇和音樂連結的想像。」長時間以音樂創作者的角色參與劇場,王榆鈞期望自己的音樂中也能有「戲」,進而讓戲中也有「音樂」。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