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薛玉娥

發表文章 16 篇
  • 張鑫華將與市國合譜《橄欖樹》。
    近期演出

    項祖華、張鑫華獨奏會

    在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演出的這場國樂獨奏會,曲目小巧而多變化,有〈彈詞三六〉〈漁舟唱晚〉的古風,也有〈劍器〉〈橄欖樹〉等新樂。兩位演奏者均爲大陸知名樂家,曾培育了許多國樂新秀。項祖華精擅江南絲竹、廣東揚琴,在揚琴表現上更多有突破;而張鑫華的柳琴、中阮,詮釋方式新穎,使其獨奏、協奏、伴奏各有不同的風貌,這一次他將以獨奏方式演出。 (薛玉娥)

    文字|薛玉娥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范崇毓拉起民族思鄕的情思。
    近期演出

    范崇毓二胡主奏

    用二胡擔任半場台灣民謠的主奏是首次的嘗試,由大陸作曲家周成龍改編。這些耳熟能詳的民謠包括〈思想起〉、〈阿美族舞曲〉、〈草蜢弄雞公〉、〈丟丟咚〉等。希望藉著熟悉的音樂,喚起昔日的人情味與熱忱,是主奏者的另一番心情。此外亦包括一些大陸作品,如〈彝族山歌〉、〈二泉映月〉等。 主奏樂器除了二胡之外,還有低音二胡、高胡及板胡,伴奏方面還包含有樂團的編制及鋼琴。

    文字|薛玉娥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近期演出

    地方戲劇大展

    由國立藝術館承辦的地方戲劇大展,今年爲第22屆,演出時間訂在二月一日至十二日,在十一場次中,本土劇團七場,大陸劇種佔四場,甄選較往常更爲嚴謹,演員也不少新面孔。 本土劇團有歌仔戲、北管戲、南管戲、掌中戲,各取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如楊家將、哪吒等演出;大陸劇種則有川、豫、粤、越,同台競藝,熱鬧可期。

    文字|薛玉娥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文建會邀請親子同遊兒童戲劇天地。
    近期演出

    兒童戲劇親子遊

    由文建會舉辦推動的「兒童戲劇親子遊」,已於一月起在全台巡迴演出,將於五月上旬結束。 參加的有「蒲公英」、「萬象兒童說唱」、「杯子」、「九歌」、「媽咪」五個兒童劇團。演出的劇碼均由文建會聘請學者專家評鑑之後,分別至各縣市演出,品質及內容嚴謹而精緻。 各劇團的演出劇目如下: 蒲公英劇團:〈森林小學〉、〈太陽公公請假〉。 九歌兒童劇團:〈判官審石頭〉、〈夢之神〉。 媽咪兒童劇團:〈蛋般大的榖子〉。 杯子劇團:〈奇幻世界〉。 萬象兒童實驗劇團:〈小象阿威〉。

    文字|薛玉娥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台北豎琴四重奏撥動動人的琴弦。
    近期演出

    台北豎琴四重奏

    四位熱愛豎琴的音樂工作者組成「台北豎琴四重奏」,期盼能以熟悉輕快的旋律,拉近聽衆與豎琴的距離。這一場演奏會有三種風格不同的曲目:古典樂曲從巴洛克時期到現代的作品均列其中,以舞曲爲主,包括華爾滋、倫巴、探戈等;電影音樂則改編自著名電影的主題曲或配樂;値得聆聽的台灣改編歌謠等。

    文字|薛玉娥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一流樂團精銳組成的聖彼得堡愛樂八重奏。
    近期演出

    聖彼得堡愛樂八重奏

    「聖彼得堡愛樂八重奏」是由俄國著名聖彼得堡愛樂交響樂團的菁英所組成,演奏家的平均團齡逾十年以上。他們擅長的曲目極廣,對三重奏、五重奏或是七重奏等室內樂曲目都熟練有加。在台灣的演出將有貝多芬作品20的七重奏、舒伯特F大調八重奏,以及布拉姆斯、莫札特等組曲。 聖彼得堡愛樂交響樂團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曾在指揮大師穆拉汶斯基領導下,成爲前蘇聯最好的管弦樂團,而「聖彼得堡愛樂八重奏」即由此樂團孕育而生。八位精銳皆畢業於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多位如今並在該校任敎,而豎笛、巴松演奏者也都先後獲有俄羅斯傑出藝術家頭銜。 (薛玉娥)

    文字|薛玉娥
    第5期 / 1993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 試刊號至第十一期 作者索引

    【外國人】 亨利梅哲/我想要做的是以音樂爲主導的文化推廣運動 10 試刊號 果托夫斯基/劉蘊芳譯/從戲劇到行動,表演到非表演 117 試刊號 魯福尼譯/芭蕾之星與歌舞伎之星的交會─ Y.格瑞格勒布契與玉三郞的對話 12 第一期 Nesta McDonald/林爲正譯/弗金與「現代舞」 91 第一期 C. Fronteddu/郭昭澄譯/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 9 第三期 康沛風(Matthias Kron)/奧地利的文化政策 97 第六期 索可洛夫/司格林譯/括了浪漫芭蕾一個耳光─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吉賽兒》 120 第六期 三島由紀夫/李立亨譯/《沙德侯爵夫人》寫作筆記 9 第十期 【二劃】 丁琮鈴/葛拉斯與黃哲倫的歌劇《旅程》 105 第二期 丁長勤/義大利歌劇源起 36 第五期 丁洪哲/在北京看《原野》 131 第七期 【四劃】 壬維詰/弄假成眞的遊戲──評《救國株式會社》 92 試刊號 壬維詰/從《無鳥國》談兒童劇的創作與演出 61 第一期 壬維詰/台灣渥克《肥皀劇》 112 第四期 王墨林/玉三郞之美 8 第一期 王墨林/歌舞伎「女形」身體論 21 第一期 王墨林/玉三郞與歌舞伎──女裝的擬態文化 24 第一期 王墨林/東京劇場的風景線上 47 第一期 王墨林/《阿詩瑪》的民族美學 79 第二期 王墨林/一九九二年實驗劇展彙評 70 第四期 王墨林/劇場新人類的誕生──「發條橘子」的兩齣戲 109 第四期 王墨林/歌舞中的政治圖像 74 第五期 王墨林/蜷川的現代劇場之路 66 第六期 王墨林/《雷雨》《米蒂亞》與無措的觀衆 108 第八期 王墨林/兩岸三地前衛戲劇會談 60 第十一期 王曙芳/底細蔡琴爵士樂 111 第一期 王曙芳/奇柯瑞亞爵士樂團台北演奏會 10

    文字|王世昌、薛玉娥
    第12期 / 1993年10月號
  • 「光環舞集」舞者,嘗試以獨特舞感詮釋身心氣的結合。
    近期演出

    六年國建「文化巡演」

    配合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的「文化建設」,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特地將曾經主辦過的精彩表演,推薦至全省各地文化中心及學校巡迴演出,期使全國觀衆有機會欣賞不同型態的表演節目。 巡演節目類型各具風格特色,包括豫劇《唐伯虎點秋香》歌仔戲《天鵝宴》,舞台劇《蝴蝶君》,現代舞《大地漫遊》,以及《菊豆與天靑》舞作。其中《蝴蝶君》在劇本與技術設計上多有修改,其他演出作品則維持原有型態。各表演團體均以嚴謹態度籌劃巡省演出。 (薛玉娥)

    文字|薛玉娥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近期演出

    「丹楓樂集」高難度演出

    甫於故宮莫內藝術節中演出的「丹楓樂集」,將於五月上旬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表演,以全十六首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展現精湛技藝。 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在他作曲生涯中佔極重要地位。早期及中期的弦樂四重奏作品是音樂學者探討其曲風變異的重要範本,曲曲生命力洋溢,引人入勝;而晚期作品則包涵晚年最深邃神秘的作曲語言。演出者仍爲四人最佳拍檔,小提琴家朱貴珠、西野優子,中提琴家坂井碧及大提琴家簡琇瑜。 (薛玉娥)

    文字|薛玉娥
    第7期 / 1993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近期演出

    懷念年祭

    繼第一季《山水篇》演出阿里山鄒族及濱海阿美族歌舞之後,「原舞者」推出今年新的作品《懷念年祭》,呈現卑南族原著民的歌舞藝術。 「原舞者」爲一群長期離開原住民部落的年輕朋友組成,他們旣懷念且珍惜自己的文化資產,因此透過演出,期許保存原住民的歌謠舞蹈精髓。在胡台麗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到部落學習,採集卑南的「年祭」歌舞及文化意涵;並收集有卑南族民歌作家陸森寶先生一系列歌謠。 (薛玉娥)

    文字|薛玉娥
    第7期 / 1993年05月號
  • 詹永明一隻魔笛獨鳴。
    近期演出

    「神奇魔笛」詹永明

    列爲大陸一級演奏家的詹永明,將於二月下旬再度來台。除了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展現精湛笛藝外,訪台期間將舉辦多場示範笛子講座。 「南北相融,剛柔相濟」的藝術風格,是詹永明難得的藝術造詣;而近十年來,他開創十幾種笛子新技法,創作改編大量笛子曲,更是他備受讚譽的原因。〈聽泉〉〈斷橋會〉〈西湖春曉〉是他的成名代表作品。這場獨奏會將義演其成名之作〈籃花花〉〈嘎達梅林〉笛子協奏曲及〈五梆子〉〈鷓鴣飛〉等單曲。 (薛玉娥)

    文字|薛玉娥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魔術大師馬克布萊德以奇幻的手法,迷惑住小朋友的眼睛。
    專題報導 Feature

    熱鬧滾滾的第二屆台北國際兒童藝術節

    第二屆台北國際兒童藝術節從二月十六日開始,一直到四月中,爲期兩個月。從世界各地來的表演團體將巡迴全省與各地小朋友共同分享歡樂。

    文字|薛玉娥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灰衣人瑣記〉是陶馥蘭的「舞蹈劇場」式作品。
    即將上場 Preview

    飛躍的時空 「舞蹈空間」與蘇珊.柏姬

    今年度的「皇冠迷你藝術節」推出《飛!洋過海》、《空間之旅》兩部作品,分別由「舞蹈空間」及蘇珊.柏姬(Susan Buirge)擔綱演出,取材、創意豐富而別致。

    文字|薛玉娥
    第3期 / 1993年01月號
  • 八月中旬,靑訪團欣賞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所搬演的《軍用列車》。
    回想與回響 Echo

    兩岸戲劇交流的年輕果實 記台灣靑少年團體訪問大陸

    夏天,周凱基金會帶領了台灣年輕的戲劇學子到大陸訪問。這次的「靑訪團」不僅實地與當地劇場工作人員硏習,更演出了三齣舞台劇作爲交流的實際成果。

    文字|薛玉娥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 台灣渥克的「目連戲」將在中元普渡戲劇季中演出。
    戲劇

    中國戲劇月

    這個月,京戲有中國京劇院的「明星組合」;地方戲有河北梆子與廣東漢劇;舊戲新詮的《北京人》,是曹禺另一個著名代表作;中元普渡藝術季中則有《目連救母》的實驗演出。

    文字|李予昕、薛玉娥
    第11期 / 1993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 試刊號至第十一期 單元索引

    【編輯室報吿】 發刊辭/胡耀恆 1 試刊號 編輯室報吿/黃碧端 5 試刊號 編輯室報吿/黃碧端 5 第一期 紀錄就是歷史/黃碧端 5 第二期 表演是時代的代言/黃碧端 5 第三期 從經濟條件到文化條件/黃碧端 5 第四期 表演藝術與現代化/黃碧端 5 第五期 親子關係的「藝術」/黃碧端 4 第六期 文化的有機與多樣/黃碧端 4 第七期 期待一個城市/黃碧端 4 第八期 影像與歷史/黃碧端 4 第九期 學與思/黃乃寬 4 第十期 交卸與祝福/黃碧端 4 第十一期 【封面故事】 台北/慕尼黑雙城記/編輯部 6 試刊號 台北表演藝術生態評估/編輯部 8 試刊號 政府應該興建更多不同等級的表演場地/陳秋盛 10 試刊號 我想要做的,是以音樂爲主導的文化推廣運動/亨利梅哲 10 試刊號 國樂應適應現代社會,多做包裝廣吿/吳大江 11 試刊號 一家人能浸潤在音樂之美中,這個家庭就會和諧/李靜美 11 試刊號 台灣樂壇八怪象──「資治通鑑」/許常惠口述 12 試刊號 我們不止需要國家劇院一個「巨蛋」/賴聲川 14 試刊號 眞正屬於台北的戲,也許會在這樣的氣候下日漸成形/汪其楣 14 試刊號 我們的創作應與台北的狹小、嘈雜、競爭息息相關/鍾明德 15 試刊號 舉辦活動的經驗不能總結和傳承是很可惜的/郭小莊 15 試刊號 表演藝術?還是表演者的藝術?/鍾喬 16 試刊號 台灣是個很獨特的地方/林懷民 18 試刊號 即使台北的表演場所同時開放,與人口仍不成比例/伍曼麗 18 試刊號 唯有透過劇場,才能淨化台北人/林秀偉 19 試刊號 應該建立與世界表演藝術齊進的圖書資訊網/陳偉誠 19 試刊號 「台北的舞蹈」──她們的話/陳怡如 20 試刊號 台北市表演場所現況(上

    文字|薛玉娥、王世昌
    第12期 / 1993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檳城

    「檳城廟會」帶頭,啟動癸卯兔年演出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職人的圖鑑

    布景彩繪:客製化的空間打造者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