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京戲有中國京劇院的「明星組合」;地方戲有河北梆子與廣東漢劇;舊戲新詮的《北京人》,是曹禺另一個著名代表作;中元普渡藝術季中則有《目連救母》的實驗演出。
《廣東漢劇團》
9月1〜20日 19:30
桃竹苗地區文化中心
《臨界點.目連戲場外版》
9月1日 21:00
台北中正橋下中正公園
《台灣渥克.痴情目連花》
9月1〜2日 19:30
台北永琦東急百貨敦南店6F萬象廳
《北京人》
9月9〜14日 19: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中國京劇院》
9月9〜14日 19:30
台北國軍文藝中心
《河北梆子戲》
9月20〜24日 19:30
台北國父紀念館
《泉州木偶劇團》
9月20〜24日 19:30
台北國父紀念館
9月26〜29日 19: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9月26〜30日 19:30
台北國立藝術敎育館
九月的舞台充滿了中國味。
繼英國、俄國、日本、希臘、瑞典等世界著名劇團來台演出之後,本國的戲劇節目重新回到舞台的聚光燈下。
九月上檔的全是中國戲劇中的新舊經典之作,有由名角裴艷玲主演的河北梆子戲、廣東漢劇團的《徐九經》、中國京劇院的明星組合、曹禺的《北京人》,以及臨界點和台灣渥克推出的《目蓮救母》,眞可說是「中國戲劇月」了。
十八般武藝不分雅俗
陽曆的九月與陰曆的鬼月距離很近,鬼氣未散,這個時節來看看跳鍾馗可說是特別對味。河北梆子戲的名角裴艷玲有個外號,正叫做「活鍾馗」,便是因爲她把鍾馗的神態韻味演得唯妙唯肖。這位能文能武的女演員自五歲即登台上場,練就相當紮實的武功底子,不僅是武生行當,楊八郞、陸登、王佐等老生行當也傳神入微。
此次她的戲碼有《鍾馗》、《林沖夜奔》、《杜十娘》、《哪叱鬧海》、《孫悟空大鬧天宮》等,除了欣賞各造型的身段武功,也不要錯過聆聽河北梆子戲特有的「歡音」與「哭音」腔調。
另外一支地方戲曲來自廣東,爲素有「南國牡丹」之稱的漢劇團。雖然同樣演《徐九經》,其藝術特色卻有別於湖北漢劇。此番首次來台,是作文化交流巡演,不作商業演出。以西皮、二黃爲主要聲腔,吸收民間小調、梆子曲的廣東漢劇,另外還將演出一齣俚俗有趣的三腳採茶戲《試妻》。
中國京劇院今年五月來台贏得滿貫票房後,該院的「明星組合」耿其昌、李維康等又將抵台演出《四娘探母》等戲碼。李維康以唱腔音域獨具特色著稱,耿其昌則以老生戲最受戲迷欣賞,隨之而來尙有琴鼓配樂老手張素英、馬學義等。雖然規模戲碼減少得多,但對京劇偏好者而言,仍不失可看處。
另一個曹禺名作演出
從上半年《雷雨》《原野》以寫實話劇與歌劇型態呈現曹禺作品後,《北京人》又將登台上場,由旅美劇場導演姚樹華編導製作,英若誠擔任顧問。以全新編導手法詮釋曹禺舊作,並結合台灣、大陸兩地的演員演出。
《北京人》主要探討的是五四運動時期新舊交替之際價値觀念的衝突,在九○年代的今天,演出的《北京人》將以昔日北京,今日台北,做一跨越時空的對照呼應。雖然賦予「喜劇」色彩,卻保有曹禺時代批評的深刻面。
除了改編外,柯許肯(Edu-ard Kochergin,俄國國家藝術院院士)的舞台設計、譚宗堯(《天下第一樓》中飾盧孟實一角)的演技,勢必也將成爲另外的矚目焦點。
中元普渡看好戲
繼去年中正橋下中元普渡節的舉辦,民俗節慶與劇場、舞蹈結合型態又將持續,今年以《目連救母》古戲新演最具特色。國內兩支前衛劇場團體「臨界點」「台灣渥克」以強調人鬼的趣味性作演出重點。
台灣渥克的「目連」,側重在與母親劉靑堤之間的情感糾葛,及鬼魂翻跳的肢體動作;而臨界點的「目連」,則以探索鬼魂世界、人鬼關係爲重心。後者又以「場外版」「場內版」(即室內戶外)兩種型態呈現,六至十名的演員將擔任十幾個不同的角色,對觀衆或演員都是新的嘗試與經驗。
特約報導|李予昕、薛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