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配樂作品《鋼琴師與她的情人》。(EMI唱片 提供)
影與音的對話 新視窗/影與音的對話

鋼琴師與她的作曲家

麥克尼曼的影音對話史

麥克尼曼的反覆手法總是帶有一種固執意外的抒情和無視於調性終止的技法。這種作風,讓他的音樂獲得一種強烈的緊湊感。

麥克尼曼的反覆手法總是帶有一種固執意外的抒情和無視於調性終止的技法。這種作風,讓他的音樂獲得一種強烈的緊湊感。

第一屆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

世界級大師演出系列

節目名稱(演出者)

地  點

時  間

英國現代音樂大師

麥克尼曼

台北國父紀念館

5月6、7日 19:30

英國幻想劇場

驚異大奇航

台北國父紀念館

5月10、11、12日 19:30

新竹市立演奏廳

5月13日 19:30

漢唐樂府

巴黎小艇歌劇院

梨園幽夢

台北國父紀念館

5月25、26日 19:30

新竹市立演奏廳

5月19、20日 19:30

韓國歌舞料理王

台北國父紀念館

6月9、10、11日19:30

6月11日 14:30

月亮的女兒-

娜塔莉夏高

顛覆女高音

台北國家音樂廳

6月14日 19:30

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

6月10日 19:30

新竹市立演奏廳

6月11日 19:30

世界音樂系列

節目名稱(演出者)

演出時間

西班牙Antonio Placer/希臘Savina Yannatou & Primavera En Salonico

5/28

比利時Iep Fouriers/匈牙利Dresch Quartet

5/29

澳洲Colin Offord/台灣交工樂隊(客家)

5/30

比利時Trip Viool/塞爾維亞Mallou

5/31

台灣迴谷與達克達(阿美族)/法國Catherine Delasalle Band

6/01

聯合即興演出Jam

6/02

註:

1.上述演出時地均為台北國父紀念館 19:30

2.匈牙利傑斯四重奏新竹演出場次5/25(週四)晚上7:30新竹市立演奏廳

     

藝術面對面/書展

 

節目名稱

日  期

地  點

講 座

麥克尼曼的跨界音樂創作

5/7(週日)下午2:30

New York New York展覽購物中心七樓C Room

研習坊

蓋文羅勃森的表演技巧

5/11(週四)下午2:00

5/12(週五)下午2:00

5/14(週日)下午2:00

國家音樂廳舞蹈排練室

講 座

梨園幽夢的跨國合作

5/21(週四)下午2:30

漢唐樂府藝文中心

研討會

世界音樂研討會

5/31(週三)下午2:30

New York New York展覽購物中心七樓D Room

書 展

英國戲劇專書大展

5/8(週一)至5/14(週日)

New York New York展覽購物中心六樓現代藝術館

洽詢電話:23925322台北藝術推廣協會

對於許多現代音樂運動,幾乎從源起到結束,台灣始終都無緣參與。本地的聆樂者,對現代音樂的認識,幾乎都只到音列主義爲止。音列主義音樂被稱爲二十世紀最難懂的樂種,所有人便誤以爲,音列之後的音樂,理所當然只可能更難懂。然而,幸運的是,隨著麥克尼曼的到來,我們終於有機會親自參與當代音樂中繁盛的一支,分享低限音樂開得最燦爛的時刻。

麥克尼曼是一位擅於在同中求異的人,而這也正是所謂「低限主義」(minimalism)者最擅長的事。這也就是說,尼曼不啻爲低限主義者中的佼佼者。不同於其它美國地區的同伴(counterpart),如葛拉斯(P. Glass)、萊許(S. Reich),尼曼是由樂評人到劇作家,最後走向自組樂團、創作低限主義作品(他也是第一位採用minimalism這個字來形容這—派音樂的樂評人),很獨特地走出他與衆不同的低限風格。

從《鋼琴師與她的情人》說起

尼曼的風格主要在於神經質的作風。不同於美國同僚們帶著舒緩氣質或是狂暴風格的反覆手法,尼曼的反覆總是帶有一種固執、意外的抒情和無視於調性終止的技法,這種作風,讓他的音樂獲得一種強烈的緊湊感,那是遠在美國西岸(大部分低限主義者的故鄕)的低限主義者們所未曾達到的,而也正是這種緊湊感,讓尼曼的音樂獲得了戲劇性,進而得以成爲電影配樂裡成功的素材,也就是我們在電影《鋼琴師與她的情人》The Pianist中所感受到的那股難以形容的張力和不可抗拒的壓迫感。可以說,把尼曼的音樂詮釋得最好、最成功的是這部電影,而能把電影中這位女主角那逃脫了、最後必須斷去手指、乃至自沉於水底、切割與鋼琴的情愫才獲自由的感受詮釋得最好的,也只有尼曼的音樂。這部成功的電影,講述了成功藝術所不可或缺的眞正要素:唯有與創作者內心共鳴的題材,才可能獲得成功。問題是,尼曼和導演珍康萍,卻不可能預知這一點,這也正是成功藝術可貴的地方。

舉電影《鋼琴師與她的情人》爲例,畢竟是推介麥克尼曼音樂最大的危險。自從該片上映後,就連高中女生也都學會了裡面那反覆性的彈奏風格。然而,那畢竟不是全部的尼曼,在英國導演葛林納威的電影(如《魔法師的寶典》The Prospero's Book、《廚師、大盜與他的情人》、《淹死老公》Drown-ing by Numbers、《繪圖師的合約》The Droughtman's Contract)(註1)中,尼曼是那麼的野蠻而無情地對待他的反覆音樂,使人深深地在電影的進行中受到近似折磨的觸動。

然而,尼曼的音樂會(非配樂)作品可能更具有挑戰性和獨立存在的價値。這或許也是近年來他嘗試以影像與音樂結合,讓音樂成爲整個綜合藝術主導的原因。這種嘗試讓他的作品跳脫受到電影情節牽制的附屬地位,得以成爲故事的主軸,也讓這些原本已具有高度感染力的音樂更添挑戰和刺激性。尼曼可以算是二十世紀後半葉嚴肅作曲家中,作品演奏、發表、錄音,並被收藏的數量最高的一位。

古樂出身、低限作風

尼曼出生於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三日,畢業於倫敦皇家音樂院,也曾在劍橋國王學院念過一陣子。在皇家音樂院中(1964-67),他隨英國古樂學家索斯頓.達特(Thurston Dart)學習,正是達特爲他打開了硏究浦賽爾和巴洛克音樂之門。日後,巴洛克音樂在數字低音上簡約的作風,驚人地與他的低限主義手法相符,也爲他的低限手法,開創出一條異於同派別美國作曲家的另類空間,更使得他的作品添進一種纖細的元素,而那也正是葛拉斯等人較偏向搖滾作風的手法所缺乏的魅力。隨達特敎授學習古樂之後,一九六四年後他轉投劍橋國王學院進修鋼琴、大鍵琴和作曲(老師爲Alan Bush,1964-67)。這之後他曾爲白特威鐸(Birtwistle)寫劇本Down by the Green-wood Side(1969)。尼曼也曾是相當重要的樂評人,他所寫的《約翰凱吉與其後的實驗音樂》(Experimental Music,John Cage and Beyond)現在是英語系國家通用的現代音樂敎材,被譽爲是一九四五年以後此類書寫中最好的作品。

尼曼在七七年接受白特威鐸的委託,製作了十八世紀劇作家果多尼(Goldoni)的劇作,劇中他大膽地將古樂器和現代的薩克斯風與班鳩琴組合在一起,製造一種新舊交雜的演出效果。古樂器的風潮當時正在英國風起雲湧,尼曼在學校的所學派上了用場。然而不凡的是,他看出現代樂器融入古樂器的可能性,更看到這些聲音具有詮釋現代音樂的可能。就在這一年此劇演出之後,尼曼將該劇中演出的樂團成員繼績留在他身邊工作,成爲他實驗新作的對象,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麥可尼曼樂團。樂團的存在,是促使尼曼創作的關鍵。因爲要維持這個樂團的生存,他就被迫要創作音樂,以供他們演奏,於是樂團成爲尼曼創作的動力。慢慢地,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尼曼樂團,形成樂團的主力核心,像是後來爲尼曼演奏三首四重奏的小提琴家Alexander Balanes-cu、中音薩克斯風手Dave Roach、次中音薩克斯風手Andy Findon、低音吉他手Martin Elliott,這些人的加入,替代了原本的古樂家,使得尼曼樂團變成一個以薩克斯風和弦樂四重奏爲基本音色,附帶他主奏鋼琴的現代聲音樂團。這種聲音組合,也和美國低限主義者如葛拉斯和亞當斯等人自組的樂團聲音構成不同。弦樂細膩的音響是主要的差異,而在薩克斯風數量上的取勝,更讓尼曼樂團有一種狂野、粗糙的音色,足以彌補他音樂本身有時煽情的抒情旋律。有趣的是,尼曼樂團不介意使用揚聲器來幫助演奏,這成了尼曼樂團音色最大的特色:大聲而不眞實。

麥克尼曼與葛林納威

尼曼在整個八〇年代接連爲彼得.葛林納威的十八部電影配樂,一直到九一年完成的《魔法師的寶典》被葛林納威配上了電子音樂後,忿而離去,從此不再合作。這段時期的作品,成爲他最膾炙人口時期的創作。葛林納威與尼曼的合作不像一般好萊塢的模式,在拍攝工作後期,將毛片送往作配樂家處,指定所有段落音樂所需的氣氛,或演奏時長等等。葛林納威用很個人的方式與尼曼合作,他喜歡作曲家看完劇本後,就立刻著手寫音樂,在他聽到音樂後,才開始拍攝工作,結果是,好像是葛林納威在爲尼曼拍攝他的音樂錄影帶一樣;他按著尼曼的音樂來搭配電影畫面,這種作法,不管對作曲家或導演來講,都是相當讓人驚訝的方式。如今我們回顧兩人在這段時間的諸多傑作,更不得不對其作品之獨立與圓熟、音樂與影像不知何者先出的效果,感到不可思議,也因爲這種合作方式,讓尼曼從一開始創作就沒想過自己是在寫電影配樂,而是當作在創作一首獨立進行的音樂會音樂。這種合作當然也顯示葛林納威是一位具有深入音樂感受力和見解的導演,他有時甚至會要求尼曼把以前寫好的作品借他在電影裡用,像電影《廚師、大盜和他的情人》(1989)片未那場葬禮進行曲中的音樂,其實是尼曼早在一九八五年就已完成的作品,這是他爲悼念英國在一九八五年發生的海瑟足球場悲劇所寫的。

尼曼在八二年完成的《繪圖師的合約》後來被改編成音樂會組曲的三段音樂,這三段音樂讓我們接觸到的其實是一首巴洛克式的世俗奏鳴曲的三樂章型式。一開始的〈追羊的工作最好留給牧童〉一段,音樂充斥著愉悅與樂天的田園風,尤其中段將配器削減爲小提琴和數字低音,那音樂簡直就有如廣吿配樂一般地簡單幸福;由鋼琴組成的和弦低音、上面依次堆疊著薩克斯風無盡的反覆,伴著弦樂部的卡農追逐音型,尼曼可以讓描寫音樂發揮到讓形容者詞窮的地步,而他也可以在極盡搖滾情事的第二樂章〈對光學理論有一套〉中,無止盡地反覆那段讓人想起七〇年代加勒比海流行樂的暢銷旋律,其中微細的變化,每一次反覆都不同,音樂逐步複雜化,樂趣卻始終不改。最後的〈花園逐漸變成了置衣室〉則是純粹從維瓦第的協奏曲慢樂章中借用了手法,這個悲傷的樂章,也是這套配樂最有名的片段──類似夏康舞曲的數字低音,加快時値以一小節四拍的方式,共進行了六小節;在第十二小節時,開始起明顯的變化,而小提琴獨奏的反覆運弓則在第二十四小節中斷,成爲主題的附屬齊唱線條。

同樣特別的是電影配樂《一加二的故事》A Zed and Two Noughts組曲的第二樂章,這個樂章顯然也出自維瓦第的協奏曲,然而,在第一主題呈現後,第二主題卻出現了尼曼未來成形於《鋼琴師與她的情人》中的旋律形式。這段主題以小號吹奏,其實只是隨著數字低音,作每四小節上行四度的手法,但卻構成了對比的抒情目的。

麥克尼曼的巴黎服裝秀

尼曼音樂之極簡,莫過於他的四首弦樂四重奏。四首作品中,前三首出版年代較遠,在八九年前以連續四年的時間分別問世,已被討論極詳。其中第一號是獻給其師達特的,音樂中帶有英國文藝復興時代John Bull和音列主義創始人荀白克的風格。第二號則是以一種名爲Baratha Natyam的民俗舞曲節奏寫成。第三號是以他一首聖詠曲《走出廢墟》爲基底構成,原曲是紀念亞美尼亞八九年大地震所寫,所以音樂中有羅馬尼亞民謠和舞曲(尼曼在六五、六六年隨達特學習時曾前往該地收集民謠),而全曲則以紀念一九九〇年亞美尼亞獨立革命而寫。至於完成於一九九五年的第四號四重奏則尙未被討論。此曲緣自他九三年爲日本服裝名設計師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的巴黎秋季服裝展所作(註2)。這份樂曲原是由尼曼親自彈奏鋼琴,他長期的搭檔巴蘭涅斯庫擔任小提琴,以二重奏方式完成。原始的服裝秀版的前半段可以說是一套非常艱難的小提琴無伴奏組曲,而尼曼的反覆性低限作風在這裡也幾乎消失難見。甚至,因爲反覆的低限作風消失,可堪對照的節奏也因此藏匿無蹤,結果就成爲尼曼最難懂、卻也最饒富趣味的一套作品。(有趣的是,服裝展一般都被視爲是時尙和平民品味的指標,卻偏偏出現了作曲家最意外的作品,巴黎文化之多樣性與對新事物接受能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

這套小提琴無伴奏組曲,讓我們看到了尼曼作品最純粹,不受到配器、和聲和戲劇效果影響的獨立面貌,展現出對尼曼多樣的音樂性格。作品中呼應山本耀司的服裝展主題「灰姑娘」和山本耀司本人指定希望採用歐洲民謠元素作爲基礎的要求,採用了四段蘇格蘭流行歌謠(這些歌謠旋律本來是要用在《鋼琴師與她的情人》配樂中的,但後來沒用上,尼曼創作第四號弦樂四重奏時,又借用了其中三首歌謠)。這四段歌謠都巧合的以a小調呈現,且都是艾奧里亞調式構成,後來在第四號弦樂四重奏中,可以聽到這幾段曲調,不停交互出現在各個樂章中。當這首無伴奏小提琴獨奏作品,出現在第四號弦樂四重奏交織的和聲中,你會驚訝於尼曼是怎樣地善於散發他自己所習慣的音樂氣味和情境。音樂一開始呈現出來的那種落寞和民謠色彩,讓任何熟悉「永恆的山本耀司秀」作品的人大爲動容。這首獻給其師亞倫.布許(卒於一九九五年)的四重奏,全曲一共分爲十二個樂章,第一、三、七樂章中,引用上述的蘇格蘭曲調,在第六樂章中,則引用了另一部尼曼的電影配樂《玻璃情人》Carrington中的主題音樂。

這一次尼曼來到台灣不僅帶來英國近內最傑出的薩克斯風作曲家約翰.哈爾(註3)還將他新近實驗的視覺綜合作品帶來台灣,讓我們終於有機會不用前往歐、美前衛音樂節中觀賞這種新興的藝術型態。這樣的演出,是台灣近年來最讓人興奮的現代音樂演出,而讓人欣慰的是,透過尼曼的安排,這場音樂中盡是我們熟悉的尼曼音樂(將樂團取名「尼曼」不是妄自尊大,這是低限作曲家的傳統),他避開了近年來新發表、更具實驗性的新音樂會作品,逕自以作品精選方式呈現來台的兩場演奏會,同時對現代音樂和通俗音樂聽衆作了交待。這種融合音樂族群的作法,旣讓台灣的本地聽衆瞭解現代音樂的生命與眞相,也向本地作曲家和音樂工作者示範了音樂創作的方向。

註:

1.前述這些電影旳音樂都將出現在尼曼這次來台的演奏會中。

2.山本耀司服裝展音樂,每一次個展都請不同風格的音樂家創作,有日文、重金屬、另類、地下、世界音樂等等,後被發行成唱片出版,在台灣這套錄音成爲時尙界和文化界最喜愛的非主流音樂。

3.約翰.哈爾旣是薩克斯風手,也是半屬於低限、半屬於電子的作曲家。他的作品Silen-cium在台灣因爲被用在電視汽車廣吿配樂中,而大爲出名。

 

文字|顏涵銳  音樂文字工作者

志工真心話&答客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