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rainev是一九七一年柴可夫斯基大賽第一名得主。(婭力木 提供)
莫斯科 環球舞台/莫斯科

在莫斯科追尋永恆詩人的足跡

記二場蕭邦逝世一五〇周年鋼琴音樂會

在今日的莫斯科音樂界,大家仍然傳誦著Krainev當年獲柴可夫斯基大賽第一名的事蹟。他處理音樂向來展現的戲劇性與長且廣闊的樂句,使得一開始彈奏的蕭邦敘事曲,就緊緊抓住了聽衆的心。而另一場Shtarkman的協奏曲演奏,則呈現了一顆純潔的心靈,彷彿親自出於蕭邦的琴鍵。

在今日的莫斯科音樂界,大家仍然傳誦著Krainev當年獲柴可夫斯基大賽第一名的事蹟。他處理音樂向來展現的戲劇性與長且廣闊的樂句,使得一開始彈奏的蕭邦敘事曲,就緊緊抓住了聽衆的心。而另一場Shtarkman的協奏曲演奏,則呈現了一顆純潔的心靈,彷彿親自出於蕭邦的琴鍵。

今年三月的莫斯科,厚厚的積雪開始融化,天空也由灰色慢慢地變得蔚藍清澈,太陽在正午時也暖暖地灑在各家各戶的窗口,莫斯科的市民在經過了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後,終於盼來了春天。同時在這個時節,也迎來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廳,爲紀念蕭邦逝世一五〇周年而舉行的兩場鋼琴紀念音樂會。

詩人的幻影

蕭邦被認爲是音樂史上最傑出的鋼琴作曲家,除了極少數的例外,他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鋼琴曲。他的樂曲常具有創造性,表現鋼琴的特色。他在鋼琴音樂上的成就,可以媲美貝多芬的交響曲、巴赫的清唱劇,與華格納在樂劇上的成就。所以,任何一位從事鋼琴藝術的演奏者,都會終生演奏蕭邦的鋼琴作品,探尋表演技術法門,並研究蕭邦鋼琴音樂的特質。按樂評家J.C. Hadden的評論:「波蘭對蕭邦作品的影響有三;第一,它決定了蕭邦作品的主要形式,波蘭民間傳統音樂的舞曲形式與節奏。第二,蕭邦習於用一個單一的重覆句,或兩個交換的樂句來組成一個樂段,用於對照式的插曲之中,形成一個非常適切的背景,以便與中心部分造成強烈對比。這種情形,在他的馬厝卡舞曲之中運用最爲成功。第三,蕭邦受波蘭音樂調性影響很大,波蘭民謠大部分是以中古時代的教會調式寫成,這些調式的痕跡,在他的馬厝卡舞曲中也隱約可尋。」

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演奏家與鋼琴表演藝術教育家Neuhaus說:「如果說任何藝術的中心部分,它最深刻的實質和隱秘的思想是詩境,那麼,像蕭邦這樣能夠在自己的創作中如此豐富而完美地表現詩境的天才,在藝術史上並不多。無論他寫的是『小品』:前奏曲、練習曲、馬厝卡舞曲、圓舞曲,還是他的奏鳴曲、幻想曲,敘事曲。每一個音符與樂句都充滿著詩意;每一部作品都極其完美、鮮明,有力地表現著完整的詩意形象──詩人的幻影。蕭邦的藝術之所以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而能獲得空前廣泛的流行;它那經久不變的美,之所以如此輕易而自然地獲得永遠令人豔羨的前途,其原因正在於此。」

來自敖德薩的Krainev

第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在三月十日,由一九七一年柴可夫斯基大賽第一名,來自敖德薩的天才鋼琴演奏家Krainev演奏,我們都知道敖德薩這個臨黑海邊的小城市,孕育了許多國際知名演奏大師,像Richter、Gilels、Oistrach,他們的童年與少年生涯都是在敖德薩度過,在那裡開始接受音樂演奏的教育,青年時代來到莫斯科進入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Krainev就是這樣的一位天才演奏家,他來到莫斯科後,先跟隨俄羅斯鋼琴表演藝術學派的鮮明代表Neuhaus學習,幾年之後又隨小Ncuhaus繼續學業。在莫斯科的音樂界中,大家可以記憶猶新地講述他在一九七一年獲得第一名時的每一輪演奏曲目,年輕的Krainev在那時就已經顯露出他對音樂的熱誠,他處理音樂時所表現的戲劇性與輝煌,與他線條長而廣闊的樂句,這一切天才般的演奏都可以從他演奏很短的Scriabin的練習曲第十首中,聽到兩手八度不斷向上擴大的音樂張力,與龐大的音樂格局來對比中斷樂曲的抒情、溫暖的片斷。我們也都知道,前期的Scriabin作品中,對和聲與調性的運用受蕭邦鋼琴音樂的影響非常大。三月十日的音樂會一開始,他就用蕭邦的三首敘事曲緊緊地抓住了聽衆的心。

充滿辯證的敘事曲

我們在研究蕭邦的敘事曲時都會知道:敘事曲的掌握與演奏對於鋼琴演奏者們,從整曲曲式上的整體性,與從頭至尾的連貫性是多麼地難於掌握,就更不用提那每一次的節奏與情緒特性轉變的中間銜接段落,是多麼地讓演奏家們費盡思索。聽Krainev的敘事曲,讓人想到了Neuhaus對「音色」精準的解釋:「音色的美,不是感性的、靜止的,而是辯證的概念;最好的聲音最完美地表達該處內容的聲音。」對這樣的體會,是筆者從Krainev演奏蕭邦敘事曲的最後一個音符後,才頓時體悟到的。在演奏進行時,筆者被美妙的音樂詩境牽引;被每一樂句的起伏帶著上上下下,可是卻也會被強烈的情緒轉變引起我的不知所措。在fff的一組組和弦和聲轉變中,筆者的耳朵會不習慣這麼鮮明的情緒特性轉變,會認爲在現代鋼琴上演奏蕭邦的fff是否太過於龐大吵雜?可是直到音樂的發展趨於平暢,直至最後一個音符,在筆者的面前卻呈現了一幅清晰的音樂畫面,整個音樂形象如同一片巨大景色,登高俯瞰,無論整體還是細節都一覽無遺,清晰無比。尤其在第三敘事曲中,極明顯的故事敘述線條,聽衆會隨著不同的和聲轉變感受到情節中湖妖與男人的迷茫,與最後墜入湖中的迷失……,玲瓏剔透地映著蕭邦的詩人幻境。

在敘事曲後,Krainev演奏了蕭邦作品中的精髓,即蕭邦的馬厝卡舞曲。剛開始學習鋼琴演奏的孩童們,都會練習彈奏一些蕭邦在教學生涯中專爲學生創作的小型馬厝卡舞曲,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很快地掌握鋼琴演奏的短小樂句的線條,並且了解舞曲彈奏的韻律,與掌握切分音的彈奏是如何在樂曲中表現作品的特質。不過用Krainev的演奏比照傅聰或A. Rubinstein的話,可能我會認爲傅聰與A. Rubinstein的演奏更接近蕭邦的詩人氣質。

重新釋讀波蘭舞曲

但在馬厝卡之後演奏的波蘭舞曲,就可以高度讚賞Krainev對英雄波蘭舞曲中切分音處理的特性表達;中段過渡時左手演奏不同於典型波蘭舞曲的節奏特性的釋讀,與引導樂曲走向轉變的情緒性格的表現手法由衷折服。之後他還演奏了蕭邦晚期的幻想波蘭舞曲。

末了的夜曲所呈現的抒情性完全區別於馬厝卡與波蘭舞曲;旋律線條的連貫性,樂句的流暢性,與單一的上下起伏貫穿整首夜曲。在這一個座無虛席的音樂學院大廳裡,大家都爲他的演奏報以熱烈的掌聲。在大廳右邊的包廂裡,入席的全都是受邀請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們,有Krainev以前的老師和同學們,大家都來感謝他對蕭邦鋼琴藝術的精準解讀與熱情演奏的貢獻。

Krainev不僅是一位鋼琴演奏家,還是位熱心的鋼琴教育者,他有自己的基金會,用於幫助俄羅斯少年鋼琴演奏者;還在前蘇聯時期,與Krainev指揮下的Moscow Philharmonic Orchestra,由Melody唱片公司共同錄製了八十幾首鋼琴協奏曲,有浦羅高菲夫的全部鋼琴協奏曲,與拉赫曼尼洛夫的全部鋼琴協奏曲等。並在前蘇聯各地,與歐洲各國多次巡迴演出。Krainev現在任教於德國的Hannover Hochschule。

Shtarkman出場

第二場爲紀念蕭邦逝世一五〇周年音樂會,由曾經獲得世界青年藝術節大獎、波蘭蕭邦大賽,與一九五八年第一屆柴可夫斯基大賽第三名,現爲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教授的Shtarkman,演奏蕭邦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與《第二號鋼琴協奏曲》。Shtarkman師從Ginzburg,而Ginzburg是俄羅斯另一派鋼琴演奏大師Goldenweiser的得意門生。Goldenweiser曾任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院長,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是任期最長、也最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他也是前蘇共中央委員,當然這樣的地位有助於提升許多音樂家的地位,並且Goldenweiser本人也是一位極其有音樂素養、具有極高音樂理論基礎的演奏家,所以他整理了許多樂譜,出版了大量以他重新整理的指法與樂句的版本,還編寫了新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的裝飾奏等等。他所整理過的版本的樂譜,到現在還是現代俄羅斯鋼琴學派用於教學和演奏者經常採用的。他所運用的指法非常符合人的手本能的力量表現,並且極容易貼近本身樂句的表達。

Goldenweiser的學派擅長炫技與輝煌的演奏,像Ginzburg就最擅長演奏李斯特的作品,評論家都承認他有無懈可擊的技巧、與浪漫的熱情,當然他們這一切的優點也都集中在Shtarkman的身上。

纖細精練的琴音

Shtarkman有著極其細膩、敏感的音樂表達,他會把主要的聲部彈奏得如詩如畫,樂句的線條會牽動每一位聽衆的心靈。像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整個類似變奏曲式的樂章,聽來每一次主題的再現都那麼清新,整樂章都用突出主要旋律的手法,每一次從聲音上做不同的變化。從頭至尾,完完全全是一首拙樸的愛情浪漫曲;而進入第三樂章,卻猶如一股輕快的泉水,三度的和弦像鈴聲般清脆,絕不會讓聽衆覺察到這是在炫耀技巧。他給予聽衆是完完全全的音樂,音符所帶來的感受,樂句所帶來的聯想,和一顆完全純潔的心靈,在這時筆者覺得彷彿在聽蕭邦本人的演奏,纖細敏感的音色,精練的樂句,優美的旋律,一切一切帶動著全場的聽衆。

蕭邦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是一部深沉的音樂作品,大家都認爲它是一部考驗演奏家音樂修養的作品,尤其第二樂章詠歎調性質的旋律,裝飾音型自由的旋律線條,每一次的區別與變化,演奏家的掌握程度都比第一號協奏曲困難。可是在Shtarkman手下,我們聽到的依然是完美的旋律線條,崇高無上的音色,聽到演奏家對生活的讚嘆,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情。這樣的現場演奏,讓筆者眞的感覺到音樂洗滌了人類的心靈,並開啓了朝向世界的智慧之窗。

 

文字|婭力木  俄羅斯葛涅辛音樂學院演奏碩士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更正啓事:

1.本刊第87期〈甩掉什麼包袱?肩起什麼包袱?〉一文中,「馮翊綱」誤植為「馮翊剛」(p.51),特此更正並致歉。

2.本刊第89期第49頁攝影者應為白水,特此致歉。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