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界點將演出和謝雪紅有關的《阿女》。(人間 提供)
活動看版 活動看板

由平面走向立體,從人間走向舞台 一九九四人間劇展

長期以來,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一直在文化上扮演重要的發聲者角色。甫結束七〇年代全面省思的「人間」,立即將「歷史與記憶」的主題延續到九〇年代,而且,更重要的,跳脫平面媒體屬性,由平面而立體,舉辦劇展活動,與社會更密切銜接,充分展現大衆文化媒體邁入二十一世紀的開闊氣象。

長期以來,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一直在文化上扮演重要的發聲者角色。甫結束七〇年代全面省思的「人間」,立即將「歷史與記憶」的主題延續到九〇年代,而且,更重要的,跳脫平面媒體屬性,由平面而立體,舉辦劇展活動,與社會更密切銜接,充分展現大衆文化媒體邁入二十一世紀的開闊氣象。

一九九四人間劇展

《査某喜劇II──你爲什麼不愛我》

台灣渥克劇團演出

編劇.導演/楊長燕

9月23日㈤──9月26日㈠ 19:30

《記憶No.2──「『我』──♀」的回歸之旅》

獨角社表演工作室演出

編劇.導演/戴秀娟.李爲仁

9月30日㈤──10月3日㈠ 19:30

《三次復仇與一場審判──民主的誕生》

改編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三部曲

密獵者劇團演出

編劇.導演/鴻鴻

10月7日㈤──10月10日㈠ 19:30

《謎底,嗯……(medium)》

大大小小藝人館、給我報報重案組共同演出

編劇/馮光遠.陳世杰 導演/陳世杰

10月14日㈤──10月17日㈠ 19:30

《阿女──白色瑪格麗特》

臨界點劇象錄演出

編劇.導演/田啓元

10月21日㈤──10月24日㈠ 19:30

演出地點:誠品書店天母店

劇展票券自八月起,委託年代電腦連線售票系統售票。

一九六〇年代,台灣小劇場運動在李曼瑰敎授的大力推動下漸漸萌芽,對日後「實驗劇展」具有主動催生作用的「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於六三年成立、六五年元月《劇場》雜誌出版;同年九月,《等待果陀》於耕莘文敎院演出,這是荒謬劇場大師貝克特首次在台灣的舞台登場。

走過歷史的「人間」

七〇年代,台灣面臨政治、外交上的重大危機與挫折,在經濟上則積極發展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此一時期的文化面貌普遍呈現出知識份子對於本土文化的高度自覺與理想主義色彩:七三年「雲門舞集」成立、七五年校園民歌興起、七七年鄕土文學論戰開打……,在劇場方面,「耕莘實驗劇團」成立爾後轉成爲「蘭陵劇坊」,隨八〇年第一屆實驗劇展的開鑼,點燃台灣劇運的火把。八〇年代,經驗了解嚴期間爲知識份子帶來的面對國家、社會身份認同上的矛盾與衝擊,小劇場突起一股尖銳激越的顚覆浪潮,彼時,小劇場儼然成爲反映政治現狀最直接的利器。

由八〇進入九〇年代,隨著聲光視訊科技的進步,各地媒體引進更多更廣的世界資訊。在大量外來訊息的衝擊加上經濟多年發展以來已略顯的疲態,政局在解嚴後開放的姿態下進入不安定的轉型期,種種因素導致台灣社會今日的紛亂現象。而劇場也面臨了演出的場地有限、製作成本的提高、創作素材缺乏、原創精神低迷等問題,此時小劇場本身正處於外在組織整合與內在創作思考的重要關頭。

値此階段,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將與文建會於九月共同舉辦一系列包含演出、座談和文字論述的「一九九四人間劇展系列活動」。人間副刊自七〇年代以來一直扮演著鼓勵本土文學創作,引介當代世界文化思潮和深入族群/個人探討的角色,近年來所製作的五〇、六〇、七〇年代專題,引起了社會大衆對於台灣戰後文化史、生活中的廣泛討論與興趣。早在年初,人間副刊就在一方面尋求支援、一方面邀約劇團參與的情況下展開整個劇展的製作活動。首先藉由主題「歷史與記憶」的設計,透過創作者對族群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成長經驗相結合的思考,對當代台灣經驗的多面風貌,做眞實的投射與呈現。隨即邀集了九個國內深具創作潛力的劇團,由他們根據劇展主題、演出空間等等提出演出計劃與劇本構想。

透明、溝通的評議過程

値得一提的是,爲了使得整個評選過程有更開放的空間,在六月十五日舉行的評選會議除了邀請國內戲劇界的專家或資深創作人紀蔚然先生、卓明先生、鍾明德先生三人組成評選小組外,亦邀請各劇團編導與會,針對演出構想提出說明,在評選小組與劇團間的問答、交流間,雙方對構想中的演出都有充分的說明與進一步的了解,使得評選小組減少許多競爭優劣的意味,而有了對創作過程再一步的確認與釐淸。在各劇團或公開、或個別的說明之後,劇團代表先行離席,由評選小組就各劇團對演出的計劃在考量主題性、演出空間的運用、原創意念及未來三個月完成的可能性等,進行審愼的討論與評估。最後再參酌所有參展團體所結構出劇展整體精神,投票選出五個劇團。在全程錄音的情況下,爲一個更透明化、公開化的評選方式踏出嘗試性的一步,不但減少許多競爭優劣的意味,也增進各劇團的彼此認識。

人間劇展選擇在誠品書店新開幕的天母店戶外劇場演出,除了希望參展的劇團針對空間的特異性所做的設計能建立與表演空間新的組合與可能性,也由於天母是銜接台北市中心與關渡、淡水的門戶,長久以來即形成兼具休閒性與東、西文化交織的地域特色,這次的劇展活動將會發揮社區劇場的親和特性,吸引更多人口參與。

在劇展的演出部份結束後,人間副刊預備邀集創作者、評論者、觀衆及評選小組等各方人士,就整個劇展活動、劇場的現況與困境、未來發展的方向等議題舉辦座談,配合副刊上的專文論述,引起劇場界與社會大衆間的熱烈對話與關注,預期將爲台灣劇場的新紀元發起先聲。

 

特約撰述|吳小愚

志工真心話&答客問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