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藝術文化園區的故事並不是從宣告要建「南方兩廳院」那一刻開始的,那之前從軍營轉變成文化園區都會公園的過程,完全是一場民心凝聚推動的「綠色革命」!四月份,衛武營藝術文化園區建築模型展將首度移師台北在一○一大樓展出,對於這個即將深遠影響南台灣藝文發展的重要地標,關心台灣表演藝術的你,何不趁此機會來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衛武營區,這處愛河支流旁的肥美水田,清朝起便有兵員駐防其側。日治台灣時期,於此成立了「鳳山倉庫」,用做軍事物資及戰鬥武器的儲備場所。戰後,這裡成了訓練新兵的「五塊厝營區」,後命名為「衛武營區」……。一直以來,此地始終是戰略要地,並進一步與周圍的陸軍官校、陸軍步校等連成一氣,遙與左營的海軍基地相互呼應,形構成南台灣最龐大的軍事文化圈。
時至今日,這處軍營即將「解甲歸田」,成為高雄地區難得一見的都會生態公園。
綠色革命風潮,起造南方兩廳院
當年,在高雄衛武營區土地欲轉型為都會公園使用之前,可是經過一番寧靜且平和的「綠色革命」!由醫師詩人曾貴海登高一呼,號召醫界、藝術文化界人士,共同組成「衛武營都會公園促進會」(一九九二年三月成立)為此地四處奔走、與官方斡旋、說服民代支持,並教育、喚醒民眾的生態意識。這樣的努力不僅換來衛武營變更為都會公園,柴山亦得以擺脫濫墾濫伐的命運,設立自然公園,而後愛河的文化溯源、景觀改造,高屏溪的離牧活化之努力,都可視為這波「南方綠色革命」的後續效應。二○○三年一月,高雄縣政府的一紙正式公告,更讓衛武營都會公園案正式的「塵埃落定」。
隨著綠色革命而起的,是增取設置「南部兩廳院」的聲音,因為長久以來缺乏國際級表演廳,導致南部藝文風氣不振,人口及市場有限,國內外優質節目只到台北演出,造成南部民眾的遺憾。衛武營都會公園內設置藝術中心的構想,立即獲得政府支持,並納入行政院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由文建會主導的「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計畫」,內含「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大台北新劇院」、「古根漢美術館」、「故宮南院」等重大藝文建設及北中南三地的流行音樂中心,預計投入三百三十四億經費,築構台灣由南到北的藝文廊道。
園區幅員廣大,設施功能多元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編列經費達八十三點六億元,為廣徵國際好手,破例提高設計費達11.7%,為國內首見最高額的設計費比例,高額的設計費加上基地的挑戰性,讓建築師們可以發揮最大的想像力與創意。衛武營都會公園總面積達六十七公頃,含公園、特定商業區、藝術中心,三種不同性質及功能的設施之配置組合,甚至連基地北邊高雄市所轄中正公園亦可納入整體規劃範圍,幅員非常大。而營區內現有的綠色資產(珍貴老樹)及部分營舍,都予以保留,現有東南角的四棟營舍已進行老舊建物再生利用之計畫,除了作為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辦公位址之外,也修茸為「黑盒子」小劇場及展覽、排練室,作為各類中小型展演團體進駐、排練及演出的空間。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主體設施的規劃,計有戲劇院(Lyric Theater,預計兩千五百席)、音樂廳(Concert Hall,兩千席)、小劇場(Black Box,五百席)、演藝廳Recital Hall(八百席)、戶外劇場、停車場及相關公共服務設施空間。戲劇院量體最大,包含四層觀眾席,二至四樓為包廂式,與目前台北國家戲劇院類似,包廂設計將使牆面呈現流動的韻律感。音樂廳則採用了環形觀眾席形式,五條環形分割為十三個坐席區域,演奏家將被觀眾溫暖地包裹著。演奏廳主入口位於地上二層,以最簡單的設計創造靈活的多功能用途,輔以活動座椅,可演出獨唱、室內樂、傳統戲劇、說唱、現代舞蹈等。實驗劇場則呈長方形布局。
南方藝術發展契機,未來國際交流平台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興建計畫,為長期以來缺乏國際一流水準表演廳堂的南部縣市注入活力。二○○三年政府宣布興建計畫後,衛武營舊營區陸續舉辦「2005年全國表演藝術博覽會」、○六到○八年連續三年的高雄縣「偶戲藝術節」,創造數十萬人潮。具有本土魅力的明華園歌仔戲團、國際知名的雲門舞集也在此演出。
為了蓬勃南台灣表演藝術,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也同時提出「南方表演藝術發展計畫」,將全面培植南部傑出團隊、青年創作人才、潛力團體,以及開發觀眾、擴大市場。未來,透過交流與展演,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也自許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舞台。
台灣第一座荷蘭學派建築
衛武營建築模型展 四月台北展出
文字 夏子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建築模型展首次移師台北,將於四月十日起於台北101大樓一樓大廳展出,內容包括首獎的法蘭馨.侯班作品,也包括其餘獲獎傑作。展出日期至四月二十日(周六日休息)。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國際競圖於二○○六年十二月展開,歷經兩次評選、五個月設計與評選期。文建會為擴大國際視聽,邀請國際重量級建築、劇場人士擔任評審,包括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美國華裔舞台設計家李名覺、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學院院長Mohsen Mostafavi、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院長Adele Naude Santos、瑞士蘇黎士大學教授Philip Ursprung、加拿大建築中心主任Mirko Zardini,以及國內建築師、劇場專家人士陳邁、漢寶德、郭肇立、許博允,共計十人。開放競圖後,全世界共有建築師四十四人參與,四十一人符合參賽資格,第一階段評審則選出六位入圍的建築師。
經過兩階段的競圖,國內外七位評審最後選出荷蘭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法蘭馨.侯班的作品獲得競圖首獎。侯班的作品被認為符合綠建築生態趨勢,並在空間上與地景結合,具有流動性,創造了一處既讓人易於親近,又能雙重享受劇院與美感的公園環境。侯班的作品也將是台灣第一座「荷蘭學派」的建築作品。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預定今年年底(2008)發包動工,民國一○一年(2012)建造完成。
首獎
主要建築師:法蘭馨.侯班(荷蘭.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
合作建築師:羅興華(台灣.羅興華建築師事務所)
荷蘭麥肯諾建築師事務所的建築師法蘭馨.侯班,所提出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有機設計,靈感來自基地現有且茂盛的老榕樹。侯班將樹幹間形成的穿透空間,反映在建物設計上,像是在建物上開窗,讓表演藝術的劇場空間也能與園區戶外流動空間相結合,將室內視覺空間繼續延伸至戶外林區,民眾彷彿置身在榕林下欣賞藝術表演節目,符合中心原設定歡迎周邊民眾親近的概念。
這棟波浪造形建物,屋頂最高點有三十米,最低點則與地面相連,人們可以由此步行到達屋頂,微層的造形創造了能遮蔭的戶外空間。除一樓支撐屋頂的結構量體外,皆為開放性空間,在炎熱的夏天裡,微風吹來,這棟具有現代生態建築趨勢的藝術中心,遂成為人們聚集的最佳地點。
藝術中心與都會公園的設計是一體性的,高雄縣政府主導的都會公園規畫設計案與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設計監造案一直密切聯繫,二○一二年同時完工後,衛武營嶄新面貌將宣布:高雄新文化生活區塊來臨。
第二名
主要建築師:札哈.哈蒂(英國.札哈.哈蒂建築師事務所英國)
合作建築師:葉宏安(台灣.首府建築師事務所)
哈蒂以Voronoi演算法發展出的立體雙曲面,不僅架構出建物的形體,其圖案樣式也被運用在建築立面上,由地面延伸至屋頂頂棚、通風系統及玻璃立面。而這樣的過程也與自然界中自然組織的發展,最後發展出連貫性有機體的過程相似。透過這種方式,不僅尊重了現有環境,也將建物與周遭景觀完美結合。從基地發展出的徒步動線、步道節點、計畫道路等,親切地引導大眾經由公共過渡空間巧妙地穿越本園區,同時又能確保基地現有珍貴樹種受到保護,亦表達綠建築的設計精神。
第三名
主要建築師:竹山聖(日本.竹山聖建築師事務所)
合作建築師:白瑾(台灣.沈祖海建築師事務所)
如同河流般、貫穿南北的「天之川 銀河Milky Way」主要步道,與東西向、以「五行」命名的五條步道,蜿蜒於公園之中。兩者將使用機能相異的空間,立體化地串連起來,彷彿在地上刻畫出一個新的星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