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作觀點看音樂設計,首先,要在市場走紅一定要有人氣作曲家領銜,這就是艾爾頓.強。其次,本劇以非洲為背景,少不了非洲音樂,於是引進傑出的南非音樂家Lebo M、Jay Rifkin、Mark Mancina,寫出原汁原味的非洲風格,散發強烈「異國風味」。另外,本劇是動物版《王子復仇記》,自然少不了史詩般壯闊的配樂,由漢斯.季默負責,確是高招。
《獅子王》的確是當今第一線的「非典型」音樂劇,也是搖滾巨星艾爾頓.強(Elton John)的「非典型作品」。綜觀全體,與其說它是一部「創作型」音樂劇,不如說它是「製作型」音樂劇;「迪士尼文化」是這部作品的唯一創作者。
娛樂業大亨迪士尼介入音樂劇市場,繼上世紀晚期英系作品帶來音樂劇第二春後,迪士尼開啟全然不同的製作理念,帶來全新風貌。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迪士尼挾超強資源,以團體戰方式,終究把音樂劇從藝術、舞台表演界,徹底改頭換面成娛樂事業一環。
音樂劇改變了迪士尼,迪士尼新創了音樂劇
迪士尼讓音樂劇產生質變,但世事本互為因果,你也可以說是音樂劇先讓迪士尼質變。走過卡通片的黃金時代,七、八○年代動畫市場已經百家爭鳴,迪士尼無法再創米奇小老鼠這樣獨霸的天王巨星,經營路線一再爭議。突然一聲砲響,九○年代誕生了「新迪士尼」音樂劇動畫。迪士尼向來注重音樂,但是音樂劇概念深植迪士尼動畫,還是從八九年《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開始。由於請來音樂劇作曲家亞倫.孟肯(Alan Menken)操刀,音樂劇與動畫魅力二合一,創造前所未見的魔幻效果。
亞倫.孟肯連續幾年為迪士尼創作音樂劇動畫音樂,包括《小美人魚》(1989)、《美女與野獸》(1991)、《阿拉丁》(1992)、《風中奇緣》(1995)、《鐘樓怪人》(1996)和《大力士》(1997),不但受到娛樂巨頭賞識,更獲得八項奧斯卡獎肯定,氣勢如日中天。一九九四年推出的《獅子王》雖非孟肯的作品,卻是在這股新潮流中的系列作品之一。啟用作曲家艾爾頓.強、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都是先前不曾涉足音樂劇的新鮮人,也就是說,亞倫.孟肯把音樂劇帶進門,作品基本上還是百老匯傳統規格,《獅子王》才是真正「迪士尼巨人」親手調製的新作品,內行音樂劇迷一聽就知哪裡不同。
從傳統歌劇到近代音樂劇如《真善美》、《歌劇魅影》、《悲慘世界》…無數經典作品,都有一個明確創作者的形象,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可以把它當成個人藝術作品看待。我們很難想像有一部偉大歌劇,是出於製作公司在背後下指導棋;叫浦契尼(Giacomo Puccini)寫幾首主打歌,叫比才(George Bizet)寫幾段舞曲,再交給華格納(Richard Wagner)去配器,這是行不通的;然而《獅子王》就這麼幹。就算它不是這類「製作型」作品的首創,至少是取得重大成功和肯定的第一部。
三方組合,打造了《獅子王》獨特魅力
從製作觀點看音樂設計,首先,要在市場走紅一定要有人氣作曲家領銜,這就是艾爾頓.強。其次,本劇以非洲為背景,少不了非洲音樂,於是引進傑出的南非音樂家Lebo M、Jay Rifkin、Mark Mancina,寫出原汁原味的非洲風格,散發強烈「異國風味」。另外,本劇是動物版《王子復仇記》,自然少不了史詩般壯闊的配樂,由漢斯.季默負責,確是高招。這樣的組合使《獅子王》獨樹一格;加上壯麗的視覺效果,再搭上「世界音樂」熱潮,果然大受市場歡迎。這點在舞台版尤其明顯強化,非洲音樂從幕後走到台前,演員大展目眩神馳的歌舞,我不得不稱讚這是製作者高明之處。
我向來對英系作曲家、音樂家,抱有複雜的感情,原因在他們經常遊走於極端,很難捉摸。例如龐克小提琴家甘迺迪、管絃樂天王拉圖,還有披頭四、洛伊.韋伯和艾爾頓.強。艾爾頓.強早年在皇家音樂學院接受科班教育,使他的作品具有多樣化的底子、能放能收。他也藉良好的鋼琴技巧,創造獨特的舞台形象。雖然他的作品多樣、造形故意驚世駭俗,但最讓我折服的還是他那簡約、樸素,有時像民歌、有時像藝術歌曲的抒情曲,如《風中之燭》,有種愈嚼愈甘的回香。
艾爾頓.強一九八二年發行向約翰.藍儂致敬的Empty Garden,有機緣與作詞天王提姆.萊斯(Tim Rice)合作,等於間接碰觸音樂劇圈。他在《獅子王》與萊斯合作了幾首歌,數量不算多,但效果卻很成功。例如化成灰都可以辨識的艾氏風格像〈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Circle Of Life〉。
南非音樂家的作品是第二組,這些音樂大量保留祖魯族母語、音樂節奏,但是編曲又加入許多現代技巧,聽起來既陌生又熟悉、既原始又前衛。這種殊異感,反而成為視聽的特殊享受。德裔的漢斯.季默是個硬底子電影配樂作曲家,作品有《雨人》、《不可能的任務》、《蝙蝠俠》、《末代武士》…等,聆聽他寫的管絃樂,往往讓人拱手嘆服。他的作品在劇中大部分只是背景配樂,可是光〈The Stampede〉這段就夠瞧的了。
這三組作曲家都實力堅強,拆開來聽,會覺得三種類型音樂似乎本不可能攪在一處,但是《獅子王》向世人說明,它辦到了。這些個性強烈的音樂不但彼此不相害、不搶鋒頭,而且像接力賽跑一樣,輪流挑動觀眾的神經。唯一的失策是畫蛇添足放南非作曲家林達的〈The Lion Sleeps Tonight〉,這首歌已經家喻戶曉,出現此處不但破壞作品的原創純度,還因版權糾紛,讓《獅子王》好好和林達後人打了一場官司。
音樂融合度高,與舞台演出精緻結合
《獅子王》音樂的高融合度,對觀眾來說,可能覺得順理成章,但對於從業者來說,益知其難處。上街買菜容易,炒菜烹調難;請創作高手不難,但要將之妥善融合則要看功力和造化。當然,《獅子王》吸引人的要素很多,音樂只是其中一項。音樂以外的領域並非本文「管區」,在此不贅述。但總體而言,將偶戲、舞蹈、佈景、戲劇張力這些元素與音樂融合一起,又是另一大難題。這部劇所呈現的,是結眾天才之力,互相輝映,精緻而和諧的融合成果。它不但提供觀眾一部美輪美奐的作品,更為製作型音樂劇做了絕佳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