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左)在國際演出交易會上與國際演出經紀公司代表簽約。(上海國際藝術節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文化首都攻防戰/華人都會檔案之二/上海

推動上海文藝搖籃的手

簡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訴求群衆性、地域國際性、品質精湛、特色創新、與形式多元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是中國最大規模和最高級的專業藝術機構。由國家文化部主辦、上海市政府承辦的這樣一個官方文化節慶,但政府又交由藝術節中心這樣一個專業機構來操作,這就是它的運作模式。

訴求群衆性、地域國際性、品質精湛、特色創新、與形式多元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是中國最大規模和最高級的專業藝術機構。由國家文化部主辦、上海市政府承辦的這樣一個官方文化節慶,但政府又交由藝術節中心這樣一個專業機構來操作,這就是它的運作模式。

作爲中國最大規模與最高級的國際藝術節,並維持每年一度的持續發展,必須精心設計與確定它的定位,並根據這些定位去展開運作。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定位即是在於群衆性,雖然藝術節是藝術家的聚會,但更是人民大衆的節日。何謂「節日」衆按照中國人的辭典說法,「節日」就是慶祝和祭祀的日子,也就有節日的氣氛、場面和儀式,還有建立節慶的心態、感染節日的效應,動員並吸納千萬民衆自發參與,否則僅僅成爲圈內人的聚會,所謂的藝術節也將走進狹窄的死胡同裡。

訴求群衆性與國際性定位

上海有一千七百萬人口,在這樣一個龐大的城市裡辦藝術節就必須造勢,必須擴大規模和影響。因此去年藝術節的開幕活動爲期三天;第一天在新建成的浦東世紀公園舉行音樂煙火晚會,有二萬多人參加;第二天在上海大劇院演出中外經典的精粹;第三天在八萬人體育場演出大型景觀歌劇《阿依達》,有四萬五千人觀賞。實際上這場歌劇已成爲藝術節的一項慶典,甚至是一個千萬觀衆參與的聯歡活動,使得藝術節一開幕就先聲奪人。

藝術節的第二個定位在於國際地域性。上海希望走向世界,世界也希望瞭解上海,國際藝術節便應成爲這種雙向溝通的樞紐,讓世界各國的各種藝術在這裡聚合發散,使上海市民不出國門就可以欣賞到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具備培養自己成爲世界公民的必備條件;所以國際藝術節廣邀賓客、聘請外國顧問,還數度走出國門召開記者發表會。

品質精湛、特色創新

藝術節的第三定位在於品質精湛度。上海已初步具備了世界先進的文化硬體,但還必須有與之匹配的文化軟體;這主要呈現在兩方面:一是營造文化環境,二是有能夠觀賞一流文化的高素質市民。追根究柢,藝術節的著眼點還是在於人,在於娛樂大衆、培養觀衆;一流的城市要產生一流的文化,所以我們首先提倡的口號是「薈萃名流名家名曲名作」,盡可能選擇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藝術來餵養上海市民。

藝術節的第四定位在於創新的特色。所謂創新性又分爲兩個方面,一是鼓勵原創,每年藝術節都要推出一些原創的劇目,例如去年閉幕演出的大型舞劇《野斑馬》與今年負責開幕表演的大型京劇《中國貴妃》等等;二是鼓勵探索,既要進行藝術的創新嘗試,也要和各國藝術節在這方面合拍與接軌。所以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提倡的第二個口號即是「鼓勵原創、鼓勵創新」。

形式多元以廣募贊助

藝術節的第五定位是形式相容性。相對於上海這樣一個廣大的城市來說,藝術節應該具有最大的包容度和相容性,應該讓不同層次的市民在不同的藝術階層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訴求自己所欣賞的作品,擴大藝術節的影響。因此上海國際藝術節有最廣的包容性,既有中國又有國外、既有經典又有流行、既有古典又有現代。形式上則包涵舞劇、歌劇、交響樂、室內樂、聲樂、戲曲、舞台劇、馬戲、雜技、啞劇與多媒體等應有盡有、包羅萬象。

經過兩屆的運作,上述藝術節的定位基本上相當客觀,我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第三屆。藝術節是由國家文化部主辦、上海市政府承辦的一個官方文化節慶,但政府又交由藝術節中心這樣一個專業機構來操作,這就是它的運作模式。藝術節中心的運作需要有統籌作用、策畫作用、協調作用和調配作用;而政府對藝術節的支援推動要儘量做到政策顯性化、資源固定化與配置明確化。經實踐證明,結合媒體與演出團體的運作方式來製作新劇目,成爲支持和營運藝術節的重大企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年第三屆藝術節期間,將舉行的國際青年鋼琴比賽、國際魔術比賽,以及大型新編京劇《中國貴妃》等,就是由藝術節中心,與報社、電視台及演出團體共同製作營運。藝術節要憑藉政府各職能部門,明確他們配合的職責,形成高效、通達、有序與應變的工作機制,同時招募志願義工,廣泛引進民間資本與外來資金的贊助。

活絡市場以刺激文化繁榮

既然稱呼爲「國際藝術節」,當然要強化其國際性,首先就是要把握國內外節目的比例,而國外節目一定要佔半數以上,讓上海與周圍城市的市民能觀賞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節目,還要聚集大量的本土化劇目以吸引與招徠國外觀衆。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推出本地節目,爲本地的文化藝術發展,創造一個自由競爭、人氣旺盛的適宜環境。基於上海人口龐雜,以及節日氣氛的考量,劇目的數量一定要有保證,從而營造市場繁榮的局面;但要考慮市場的容載量、市民文化消費的實際能力與承受度。藝術節期間的票價不能定得太高,對經典、通俗與探索這三類節目的關係要平衡好,既不能偏頗,也不能沒有主次的焦點。如果沒有經典,藝術節就沒有檔次;如果沒有通俗,藝術節就沒有群衆效應;如果沒有探索,藝術節就缺乏新意。

 

文字|陳聖來 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總監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夏佑體驗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