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 Domage
-
藝號人物 People 烏帕塔舞蹈劇場總監
波赫士.夏瑪茲 在繁複與幽寂間 擴延編舞的無限可能
延續90年代法國「新舞蹈」(Nouvelle danse franaise)的創新實驗,夏瑪茲(Boris Charmatz)透過解構手法與跨界合作,顛覆了大家對編舞的認知.2009年,他以黑馬之姿入主雷恩國家舞蹈中心,成立「舞蹈博物館」,擴延編舞創作的實踐領域,建立了「無處不舞、與民共享」的文化典範。2年後,他的《孩子》(Enfant)震撼亞維儂藝術節,刷新了觀眾對身體的感知。近年來,他的作品遊走於歐美各大劇院、美術館、廢棄空間、露天廣場,重新定義舞蹈演出的可能。2022年,他承接碧娜.鮑許的未竟之業,試著帶領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超越經典、開創未來.今年3月,他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呈現兩齣新作《一萬種姿態》(10000 Gestures)與《半醒》(SOMNOLE).截然不同的舞風體現了他變幻莫測的創作風格。
-
特別企畫 Feature Alternative Plan
當歐陸舞蹈家重返現場,為疫情編舞
儘管每日確診數時而趨緩時而躁動,日子還是要過。歐洲各國去年普遍歷經二次封城,在今年5月下旬,終於再度逐步恢復餐廳、酒吧與百貨商家營業。被視為「非民生必須」的文化藝術產業,也終於在這一波普及疫苗覆蓋率的大解封中,能重啟場館大門,接待藝術家與觀眾。許多去年被取消的藝術節紛紛調整節目策略捲土重來;加上國境鬆綁,旅行逐漸恢復,回到舞台上的,有原被取消回到解封排檔的製作、有改編原作空間配置搬移到戶外演出,還有回應及反思疫情以降的生活與文化變動與衝擊的新作品。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表演藝術碰上影像
視覺的舞台遊戲 身體的現身到消失
舞蹈以身體作為言語意義逃逸之所的空間調度,身體作為唯一「著像」的方式,可說是極其視覺導向的創作形式,但當代編舞家也不甘僅止於此,而嘗試在身體與地面之外,增加一些新的、干擾閱讀身體的面向,而影像就是最早也最常被運用的方式,從玩弄影像低限的的錯視、投影與舞者重複影像的奇幻景觀,到數位科技「上身」塑造的虛擬身體、VR的運用讓觀者幾乎感覺身體已消失科技影像與舞蹈的探戈之舞,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企畫特輯 Special
小題大作中的逆向還原
克里斯汀.赫佐真正出色之處,還在於他採取了逆向還原的手段,不是從生活中截取動作元素,而是從傳統的民間舞步與既有的接觸即興套路裡,還原人的動律與形象。這種逆向還原,讓舞者的表演有了一種隨性的自在與活力,令舞動更具有常人的質地,並由此帶領觀眾,進入編舞者所嘗試敘述的個人與社群關係建構之想像中。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依據真實》 一支超越文化疆界的群舞
多次訪台演出的法國編舞家克里斯汀.赫佐,將帶來近期備受矚目的《依據真實》,一反之前舞作中動態身體與靜態物件對照的風格,這次他回歸肢體,且是利用簡單基本的動作,融合傳統和現代性的舞蹈語彙、節奏感十足的搖滾打擊,譜出一部活力四射、別出心裁的作品。從探索民俗舞動作本質出發,找出共通性,讓不同文化的觀眾,能在觀賞時召喚起自己熟悉的舞步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古典光影中的動態雕塑
跨領域藝術家克里斯汀.赫佐因深深對伽里尼的雕塑作品著迷,加上他一直期待合作的法國著名女舞者茱莉.吉柏終於排出空檔,他決定以《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為名,讓吉柏在量身打造的裝置空間中獨舞。靈感來自當年伽里尼呈現《楓丹白露的寧芙女神》的故事,赫佐讓吉柏,以緩慢的速度,系列性的肢體動作,從不同角度呈現自己,如同一座動態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