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Bernd Uhlig

發表文章 6 篇
  • 《春之祭》中,被選出的少女穿上紫色的袍子,不斷地向天空奔跳。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喚醒春天 喚醒現代

    二○一三不只是華格納和威爾第誕生兩百周年,同時也是斯特拉溫斯基的舞劇《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1913)首演後的一百周年紀念。《春之祭》對廿世紀音樂發展影響之深刻,眾所皆知。而《春之祭》的音樂還可以隨著時代在人的記憶中喚起什麼樣新的生命,總是可以從它新的編舞中來一探究竟。為了慶祝一百年前這部作品的誕生,柏林邦立歌劇院(Staatsoper Berlin)特地邀請德國知名編舞家莎夏.瓦茲(Sasha Waltz)在今年重編新舞。十月廿六日,瓦茲的《春之祭》在柏林席勒劇院登場。

    文字|沈歲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 歌劇《伍采克》以無調性音樂表現劇中市井小民的悲哀與苦難。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畢希納兩百歲冥誕 劇場延續革命烽火

    今年適逢德國文學家畢希納兩百周年冥誕,強調階級平等與革命意識的他,比馬克思《資本論》更早提出政治革命理念;他的劇本殘編《沃伊采克》廣為世人所知,除了貝爾格的歌劇,更有許多現代劇場詮釋製作。為替畢希納慶生,除柏林的邦立歌劇院推出歌劇《伍采克》,還有「丹欽格五十號」藝術中心也推出小劇場製作《畢希納的沃伊采克或者:為何他媽的他要殺了瑪麗?》,革命思索,劇場延燒。

    文字|陳思宏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 莎夏‧瓦茲企圖在《身體》中提出基本的舞蹈問題:我們如何與我們的身體相處,身體在資訊膨脹及全球化空間中發展的可能。
    歐洲人文筆記

    你跳舞,她也跳舞

    高爾夫世代的舞蹈工作者,她們都是安迪‧華荷的追隨者,她們最多在心裡對自己說:好吧,你跳舞,但我也跳舞啊。

    文字|陳玉慧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 《軀體》於去年一月首演於於Daniel Libeskind設計的猶太紀念館。
    柏林

    身體記憶的活體實驗

    《軀體》這齣舞劇是莎夏直至目前的顚峰之作,是一個以輾壓靈魂、滅絶身體來革新人類視覺與身體槪念的現代主義作品。莎夏並非只是創造出新的舞步,而是宣告新的身體的誕生──一種器官易位、畸形衍生的身體。

    文字|黃建宏
    第101期 / 2001年05月號
  • 《松風》中,莎夏.瓦茲讓舞者用肢體表現風、雨、海浪等大自然元素。
    柏林

    「感染!」藝術節 開墾歌劇新道路

    暫時在席勒劇院落腳的柏林國家歌劇院(Staatsoper im Schiller Theater)舉辦「感染!」(INFEKTION!)藝術節,從七月一日到十七日,推出十二齣新歌劇、三場音樂會、以及持續兩天的研討會,為本樂季畫下精采的句點。這次的「感染!」藝術節有許多「跨界」,當代劇場名導、編舞家、藝術家齊來加入歌劇陣營,成功地吸引到許多年輕觀眾。

    文字|陳思宏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舞者們在新古典主義的石柱下,多處巧妙的用身體連結、玩味空間。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莎夏.瓦茲 再度以肢體與建築對話

    《新博物館對話09》 舞動博物館的歷史

    在二戰中受創嚴重的柏林重要文化地標博物館島,從一九九○年起展開為期十五年的修復計畫,其中的「新博物館」在今年三月終於重新開幕,該館邀來柏林知名的編舞家莎夏.瓦茲,為這個歷史性的建築激發新想法,用不同美學、角度來發揮這個空間。於是瓦茲編作了《新博物館對話09》一舞,集結七十位舞者、音樂家、歌者,帶著一千名觀眾遊走博物館空間,藉舞蹈肢體尋索博物館的歷史。

    文字|俞秀青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曲)

    臺灣豫劇團70周年團慶大戲 《鏢客》召喚武俠的多重宇宙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靖嵐:用腳底板抓緊節拍,踩在音樂的震動上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