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戲劇盛會「演員春天」 扎根地方放眼國際
在法國眾多夏日藝術節當中,「演員春天」近年來特別獲得國際劇場界的關注,因為它不僅融合跨領域的表演形式,也邀請到許多知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有別於逐漸市場化的亞維儂藝術節,「演員春天」強調與民同樂的節慶氛圍,如法國劇評尚-皮耶.漢(Jean-Pierre Han)所言:「『演員春天』融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擁有一種法國、甚至歐洲其他地區都無法比擬的人情味。」
在法國眾多夏日藝術節當中,「演員春天」近年來特別獲得國際劇場界的關注,因為它不僅融合跨領域的表演形式,也邀請到許多知名藝術家的最新創作。有別於逐漸市場化的亞維儂藝術節,「演員春天」強調與民同樂的節慶氛圍,如法國劇評尚-皮耶.漢(Jean-Pierre Han)所言:「『演員春天』融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擁有一種法國、甚至歐洲其他地區都無法比擬的人情味。」
擔任德國名導卡斯多夫的演員廿年之久,但五十八歲才開始導戲的赫伯特.弗里茲,其作品不像卡斯多夫的戲容易讓觀眾中場走人,反而開心不已,娛樂到不行。可說是二○一○年後的德國劇場新霸主的他,作品以繽紛的色彩與舞台設計令人驚豔,連劇名都刻意打破語言規則,無語言無情節的劇場演出,是一種無法透過語言描述與定義的新存在。而這次訪台的《誰怕沃爾夫?》,就像是魔術方塊,可隨觀眾自由把玩,多重解讀。
導演弗爾克.洛胥曾說:「藝術要是與外面我所生活的世界互不相干的話,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他勇於用激進方式表達觀點,他的戲總是政治思想明確,具有強大的政治煽動力。他運用歌隊來擔任社會弱勢的代言人,並且針對不同的題材找不同的弱勢族群來參與,透過廣度的民意調查,將記錄整理後作為歌隊文本,編入所選的劇本中。歌隊的運用,使戲劇與現實之間有了強烈互動,也讓文學劇本銜接到當下的時代脈動。
對德國社會來說,二○一五年的「年度字彙」無疑就是「難民」,難民議題在德國掀起正反兩面的反應,甚至極右派組織趁勢搧風助長,此時德勒斯登邦立劇院邀請社會意識強烈的當代德國名導弗爾克.洛胥,在對立不安的古城,推出《葛拉夫.歐德藍/我們是人民》一劇,把經典劇作與抗爭口號結合,融成一齣充滿深刻辯證的激進製作。
可說是德語劇壇最多產、作品最常被搬演的當代劇作家,魯茲.胡伯納的創作類型廣泛,題材多元,從成人劇到青少年、兒童劇,甚至流行音樂劇。對他而言,如果戲中所見能觸動觀眾,並形成與他們人生經驗的連結,激起討論,那就是一部成功的劇作。今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導演黎煥雄將率人力飛行劇團演出他的知名劇作《公司感謝你》,讓我們趁此機會了解,魯茲.胡伯納如何透過尋常故事、透析社會與人心。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