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örg Baumann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連綿歌聲中即興 6位女舞者的勞動群像
曾在法蘭克福芭蕾舞團及威廉.佛塞舞團擔任舞者近20年的法布里斯.馬兹利亞(Fabrice Mazliah),從當年佛塞舞團還在時就持續以編舞者身分發表作品至今,並長年受邀至許多歐陸知名舞團編舞。2021年,法國里昂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委託馬兹利亞製作新作《Sheela》,並與佛塞經典名作《重製一道平面》(One Flat Thing, reproduced)在同晚節目一起演出。2024年下半年,馬兹利亞應「萊茵.美茵舞蹈節」(Tanzfestival Rhein-Main)之邀,將《Sheela》重新編製為法蘭克福新版本,於舞蹈節期間在法蘭克福實驗劇場(Frankfurt LAB)首演。 歌聲不斷、接觸即興不斷 在此版本的《Sheela》中,全空的黑盒劇場裡除了牆邊少量椅子外,沒有規劃觀眾應該坐下的區域。觀眾被告知可以在任何位置停留,也可以隨時自由移動,坐或躺成不同的形貌。演出時間一到,一名舞者從觀眾群裡站起,向遠處大聲唱出一個迴轉的單音。她的歌聲在麥克風收音並即時混音後,自音箱傳出極大的回音,彷彿是從山谷中對著另一座山頭呼喊。接著,另一名舞者從遙遠的黑幕後方以同樣的方式應對回唱,而其他4名舞者也從黑暗中逐漸加入和音,同時向劇場中央靠攏。 隨後,6名女舞者互相詢問彼此「妳希望怎麼觸碰我」及「妳希望我怎麼觸碰妳」,作為接觸即興的開端。一段時間後,其中一位舞者開始唱歌,其他舞者則依次加進。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她們不只唱1首歌,而是1首接著1首唱完13首歌,一直唱到演出結束為止,每首歌皆為西方女性流行歌手耳熟能詳的名作。隨著歌曲的轉換,接觸即興也逐漸發展出不同的主題,歌詞時而忠實原曲,時而改編成舞者自身的經驗寫照。舞者們在觀眾之間流暢穿梭,舞蹈動作和群體間互動的能量則遙遙呼應著每首歌詞帶出的語意。
-
法蘭克福
《魔法女僕》 以舞蹈反思女性僱傭移工的身體凝視
歷經兩年的發展,菲律賓編舞家伊薩.江森(Eisa Jocson)與斯里蘭卡舞者維努里.佩雷拉(Venuri Perera),於9月中在德國法蘭克福的莫索頓藝術中心(Knstler*innenhaus Mousonturm)發表新作《魔法女僕》(Magic Maids),之後即展開到柏林、漢堡、維也納、洛桑、新加坡等11個城市的巡演。 江森的創作向來聚焦於與身體有關的勞動服務產業,如2018年臺北藝術節演出的《猛男之舞》(2013),即是將菲律賓夜店的猛男舞蹈轉化於她自身的女性表演身體中,叩問在色情行業消費行為下刻意建構的男子氣概。 其他作品則有也以馬尼拉鋼管舞女為題的《鋼管舞者之死》(2011)、以在日本當色情藝妓的菲律賓女子為題的《女公關》(2015)和以在香港迪士尼樂園演出幸福童話世界的菲律賓群舞者為題的《公主煉成記》(2017)等,在每個作品裡,她都以娛樂產業的凝視和反凝視放在她自己的身體上,在劇場脈絡中呈現。
-
舞蹈
你的身體不(只)是你的身體
去年首度訪台演出《身體計畫》的菲律賓藝術家伊薩.江森,在猛男舞、鋼管舞與迪士尼公主形象間,開展身體與國族、性別、勞動、資本主義、大眾文化相互指涉的系譜,今年再訪則將以《公主煉成記》將議題收束在「自芭蕾至公主」一脈相承的殖民、後殖民與文化殖民影響。對伊薩而言,身體不只是跳舞的身體,也是政治的身體,在身體即商品的消費文化中,她讓我們看見一個在場的身體,如何奪回了身體的主體。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個現代樂團的情境產物
法國編舞家薩維耶.勒華新作《你現代了嗎?》,與大利作曲家孟卡與法國策展人維弗雷特共同創作,由法蘭克福「現代樂集」的音樂家、行政及技術團隊共同演出。這是一個展覽作品,在長達六小時的展覽裡,各種事件行動之間,觀眾遭遇一個樂團被解構的過程,而透過揭露一的樂團內部運作系統,藝術家更想提問的是藝術工作者與觀眾之間各種或近或遠、或與藝術相關無關、與生活與生存相互依賴的社會情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2014柏林戲劇盛會 精選與醜聞齊發
劇場菁英聚集的柏林戲劇盛會猶如德語劇場的年度奧斯卡,精選十齣各具特色的戲劇作品輪番上演,名導與新秀同台競演,熱鬧非凡。然而竟爆出抄襲醜聞,戲劇盛會評審之一的丹尼耶拉.慕斯奇歐尼可針對《茫茫黑夜漫遊》所寫的推薦文字,竟然跟劇團當初演出時的本事文宣幾乎相同,引起劇場界譁然,最後這位評審只好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