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ela》(Jörg Baumann 攝 Fabrice Mazliah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連綿歌聲中即興 6位女舞者的勞動群像

法布里斯.馬兹利亞《Sheela》

曾在法蘭克福芭蕾舞團及威廉.佛塞舞團擔任舞者近20年的法布里斯.馬兹利亞(Fabrice Mazliah),從當年佛塞舞團還在時就持續以編舞者身分發表作品至今,並長年受邀至許多歐陸知名舞團編舞。2021年,法國里昂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委託馬兹利亞製作新作《Sheela》,並與佛塞經典名作《重製一道平面》(One Flat Thing, reproduced)在同晚節目一起演出。2024年下半年,馬兹利亞應「萊茵.美茵舞蹈節」(Tanzfestival Rhein-Main)之邀,將《Sheela》重新編製為法蘭克福新版本,於舞蹈節期間在法蘭克福實驗劇場(Frankfurt LAB)首演。

歌聲不斷、接觸即興不斷

在此版本的《Sheela》中,全空的黑盒劇場裡除了牆邊少量椅子外,沒有規劃觀眾應該坐下的區域。觀眾被告知可以在任何位置停留,也可以隨時自由移動,坐或躺成不同的形貌。演出時間一到,一名舞者從觀眾群裡站起,向遠處大聲唱出一個迴轉的單音。她的歌聲在麥克風收音並即時混音後,自音箱傳出極大的回音,彷彿是從山谷中對著另一座山頭呼喊。接著,另一名舞者從遙遠的黑幕後方以同樣的方式應對回唱,而其他4名舞者也從黑暗中逐漸加入和音,同時向劇場中央靠攏。

隨後,6名女舞者互相詢問彼此「妳希望怎麼觸碰我」及「妳希望我怎麼觸碰妳」,作為接觸即興的開端。一段時間後,其中一位舞者開始唱歌,其他舞者則依次加進。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她們不只唱1首歌,而是1首接著1首唱完13首歌,一直唱到演出結束為止,每首歌皆為西方女性流行歌手耳熟能詳的名作。隨著歌曲的轉換,接觸即興也逐漸發展出不同的主題,歌詞時而忠實原曲,時而改編成舞者自身的經驗寫照。舞者們在觀眾之間流暢穿梭,舞蹈動作和群體間互動的能量則遙遙呼應著每首歌詞帶出的語意。

《Sheela》(Jörg Baumann 攝 Fabrice Mazliah 提供)
2024年度人物-王肇陽廣告圖片

由群體形塑出的共同的身體

整場演出裡有兩個平行的即興主軸:歌聲和舞蹈。這兩個主軸都是從頭貫徹到尾的結構即興,卻能在極大的自由度中相互呼應,彷彿兩個主軸是持續對話、緊密相連又互相拓展彼此極限的兩個有機體。的確,每個段落的舞蹈即興主題都是事前確定的,但在演出中會如何發展,是舞者當下完全的自由。同樣的,每首歌都是事前排練好的,但誰開始唱,在什麼時候唱,誰領唱,誰合音,在唱的時候誰和誰一起跳舞,甚至許多段落如何開始和結束都是即興。在某些特別美麗的片刻,上個段落的結束和下個段落的開始無縫疊合,彷彿連時間中的順序、開始與終結也被重新定義著。因此,舞者們需要極大的專注力,不僅專注於自己的歌聲和動作,也需同時察覺場上其他舞者的一舉一動。無論一位舞者在做什麼或唱什麼,總是回應或影響著另一位舞者正在做什麼或唱什麼。6位舞者互相連動、互相傾聽、創造和補足場上每分每秒所需要的部分,她們的個體鮮明存在著,然而在個體之外,能夠看見一個由群體形塑出的共同的身體,如同海洋中穿梭的魚群或天空中翱翔的鳥群。

「我們在排練過程中常常討論到共同的身體(the common body)這個概念,」馬兹利亞受訪時提到,「因為人的身體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個體,個體由許多不同的主體和客體組成,當我們談到單一的身體時,總是意味著多數的身體。在這個作品中,舞者們在空間中與彼此一同創造一種比單一身體更大的、一種更高層次的理解,這個理解遠遠超越個體本身可以是什麼、或能夠成為什麼的極限。不過,這和祭儀或靈性沒有太大關聯,我所關注的是如何去重新定義和思考『舞者的工作』這個概念。」

話題追蹤廣告圖片
《Sheela》(Jörg Baumann 攝 Fabrice Mazliah 提供)

以「工作歌」形式呈現舞者的勞動

馬兹利亞接著提到他長年以來身為舞蹈工作者的心路歷程:「舞者的工作向來是非具象化的,不像是一個能夠拿在手上的物品,舞蹈是發生在瞬間的藝術,當你看見舞蹈動作時,那個動作已經在時間中消逝了。舞者以每分每秒都在變化的身體,在每場演出中去完成每分每秒都在消逝的舞蹈作品。舞者在舞台上工作,那種工作有一種形而上的特質或層面,是很難掌握或定義的,那是在每個當下重新創造自己在空間中如何存在,以及這種存在感如何隨著時間持續成長的過程。」

但是,馬兹利亞感嘆地說,也因為舞者的工作如此難以在時間中留下具體痕跡的特質,常讓許多人貶低舞蹈工作的價值,「所以在這個作品中,我以工作歌(Work Song)為靈感和出發點,將歷史上以歌唱伴隨體力勞動的工作方式,結合到舞蹈即興創作的練習中。過去,婦女以自己的勞力工作,例如割草、用手洗衣服等,她們總是創造一個可以一起唱歌、一起工作的環境,將唱歌作為慰藉以繼續從事艱苦的工作,同時讓她們能夠表達自我並感到被群體接納。這個作品名為《Sheela》,代表著英文裡『她』的主詞(She)和法文裡陰性名詞的冠詞(la),也代表6位女舞者,以及一個更概念化的、相互流動的女性軀體群像。我們用舞者的歌聲作為一個基底、一個框架,然後在這個框架上去建立聲音和肢體之間的橋梁,進而創造一個新的編舞途徑,像是如何透過歌聲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如何使用唱歌去改變動作質地、加進不同的情感層次、脈絡和意義、分享彼此身體的訓練來自不同傳統等等。」

儘管舞蹈工作的特質如此轉瞬即逝,不過,在短短不到一小時的《Sheela》裡,舞者們確實以一種流動的詩意語彙,讓她們各自的存在和超越自我的群像,在觀眾的記憶裡留下了強烈的烙印。

《Sheela》(Jörg Baumann 攝 Fabrice Mazliah 提供)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2/02 ~ 2025/05/02
Authors
作者
2024年度人物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