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號人物 People
騎著金馬,奔上舞台高歌
以電影《藍宇》摘下金馬影帝頭銜的劉燁,其實本就是表演科班出身的硬裡子演員,只是近幾年來投注在電影工作上,讓人忘記了他也是「上得了舞台」的。三月,他將在北京前衛劇場導演孟京輝的新作《琥珀》中擔綱男主角,不僅要演出如一人兩角的分裂性格,還要在台上放聲高歌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田莊裡的歌劇聖地
沒有明星歌手、也沒有特級樂團,但一樣能製作出高水準歌劇,成為拜魯特音樂節外的另一個「歌劇聖地」葛蘭邦歌劇節,是如何營造出樂迷心中的崇高地位呢?資深歌劇迷楊世彭教授,在六度拜訪拜魯特音樂節之後首度造訪葛蘭邦,也為其優雅氣氛所陶醉,且聽他娓娓道來這個歌劇節的有趣故事與魅力所在。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我的第一次葛蘭邦經驗
我們是在去年七月底開完莎翁故鄉的「三十一屆國際莎學會議」後駕車前往葛蘭邦。那時所有的票早就售磬,我們幾個月前經過特別安排才得到兩齣戲的四張票,其中一張是贈券三張是自購,這也是葛蘭邦的規矩:即使樂評人也只送一張票。票價從廿五至一百五十英鎊,在國際歌劇界算是便宜的。 冷門劇碼也是一票難求 我們看的歌劇是韓德爾的《羅德琳達》及比才的《卡門》。《卡門》全滿當然不在話下,但像《羅德琳達》這樣的冷門戲也全賣光,這就看得出葛蘭邦的叫座功力了。需知這齣戲自一七二五年在倫敦首演後,極少在歐美歌劇院出現,連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也要等到本季才推出,葛蘭邦卻在一九九八年就首演了。如今葛蘭邦每年劇季的六個劇目,必有一齣冷門戲或世界首演,照樣上座奇佳,可見其票房實力有多強了。 《羅德琳達》劇情大致是講中古時代義大利某一貴族在死前將領地分給兩個兒子,兩兄弟爭鬥不息,其中之一戰敗後遠走他鄉,留下嬌妻羅德琳達和他們的愛子。後來另外一個兄弟被奸臣害死,奸臣篡位後更想霸佔羅德琳達,她為了兒子的安全虛與委蛇。後來她丈夫喬裝回來,在忠臣襄助之下奪回王座,與嬌妻愛子團圓 此劇故事並不動人,音樂卻相當動聽,在專門演奏莫札特及其同時代作品的「十八世紀文明啟發時代管弦樂團」(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的伴奏下,也在一位法國女指揮充滿激情的領導下,全劇流暢而酣美,其中技巧極難的花腔華采片段由幾位主角分別唱出,可謂精采紛呈美不勝收。 香檳野餐氣氛獨特優雅 《卡門》的演出酣美有餘驚奇不足,以充沛的熱情及完美的整體表演見長。以色列次女高音Rinat Shaham面貌身材歌喉均佳,她剛一出場就打開台前的水喉沖洗長髮,然後猛一甩頭,大量水花洒向圍觀的軍官士兵,引起群眾嘩笑,就是這個製作的效果之一。男主角及其他要角均非知名歌手,但個個稱職人人賣力,台上奔放的熱力,是其他歌劇院很少見到的。伴奏的是葛蘭邦駐團的「倫敦愛樂」(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指揮Paolo Cariganani雖籍籍無名,也是首度在此露臉,但卻指揮得頭頭是道,若再由音樂總監Vl
-
音樂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孟德爾頌,當過他們的團長!
擁有二百五十年傲人歷史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歷任指揮名單列出來,都是嚇人的古典音樂巨擘孟德爾頌、韋伯、舒曼不及備載。雖然在昔日的東德治下顯得沒有其他樂團來得活躍,但在前任音樂總監庫特‧馬殊的帶領下,才找回昔日榮光。睽違台灣三年,現任音樂總監布隆斯泰特將再度帶著該團蒞臨,並將演出經典的孟德爾頌四號交響曲。
-
音樂
現代音樂中的溫婉詩情
錢南章認為席慕蓉的詩,接近自己的心態與曲風,呈現出事物美好的狀態。他選出〈出岫的憂愁〉、〈如歌的行板〉、〈一棵開花的樹〉等二十首作品,集結了席慕蓉從早期膾炙人口的情詩到近年書寫蒙古高原滄桑的作品,切出了四個不同時期的風格,並配合音樂會的進行做了設計,分上下場鋪陳音樂會的高潮。
-
戲曲 戲偶幻化舞者,演出內心世界
《驚見虹霓關》的跨界布袋戲
這次的《驚見虹霓關》,是由「亦宛然掌中劇團」與「白舞寺當代舞團」合作演出,布袋戲偶與真人同台,再加上現代舞台設計與燈光。布袋戲偶跨出彩樓,幻成了舞者戲偶的喜怒哀樂,轉成了舞者的情愫起伏,牽動觀眾的心弦。
-
戲曲
食藝雙拼的梨園宴饗
演出將從五點開始,讓觀眾提前在黃昏到來,欣賞山色風光,現場也有懸掛在庭院、廂房各式的花燈,鋪陳起「陳三」、「五娘」元宵節相遇時的場景,這時搭配餐前應景甜點元宵,演出《荔鏡記》的序曲。
-
CD導薦Music
聆聽王健的樸實美麗
雖然王健並不真的傾向特立獨行,但是王健以他細節豐富卻不帶虛矯的歌唱性,以及個性化而不流於個人主義的詮釋來打動聽眾。他的音樂不會用誇大的速度讓人感到興奮,也不用強烈的音色對比刺激耳朵,但其樸實的美麗就是特別能牽動人心。
-
街頭藝探ART SPY
西門町裡的武昌起藝
人潮快速地自西門町流失,在此時經營電影院,其實面臨了很大的挑戰。電影院第二代經營者蔡政宏,秉持著利他的想法,造成多贏的局面,成立西門地區發展協會,推動西門町的繁榮,同時又從教育著手,大膽地將電影院改成教室,辦起電影沙龍的文化講座「武昌起藝」。西門町簡直就是蔡政宏的後花園,讓我們跟著他,一探你未必知道的西門町。
-
音樂
禮敬藝術家的歷史痕跡
以整體演出效果來看,下半場的演出優於上半場,其因在於下半場的戲劇性較為強烈,同時也擺脫了歷史人物認知上的束縛,尤其以情治人員進入舞蹈教室加以威脅的場景,讓人充分體認所謂「白色恐怖」的真相,而創作《晚霞》的過程的細膩和人物之間的溫情互動,也為演出的動人增添不少光彩。
-
戲劇
一點也不「胡搞瞎搞」
《嬉戲》是一個討喜的小品,在充滿娛樂喜趣的氛圍中傳達了創作者的嚴肅命題,一點也不「胡搞瞎搞」。
-
戲劇
噪音殺人事件
王墨林不以腥煽的內容為創作本意,強大的思想辯證企圖原本令人期待,然而劇本的結構鬆散,文本顯得貧弱,少量的台詞被大量重複又未給予應有的變化,整齣戲陷入喃喃自語的困境。
-
音樂
三星戴花級的絕頂享受
普雷特涅夫在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第一樂章裡演出最多的微妙細節和情感刻畫。整體而言,他除了將全曲中心思想(命運由無情力量所掌握)詮釋得絲絲入扣之外,狂而不野的高級美學則強化了柴可夫斯基作品裡比較偏向法國品味的那一面。
-
音樂
要角皆稱職,《諾瑪》贏得舞台勝利
飾唱女主角諾瑪的朱苔麗當天狀態絕佳,音質強而有力,中低音域適當陰暗,極高音雖非毫無壓力,卻能以圓熟的歷練加以掩飾,招牌詠歎調〈聖潔的女神〉唱得恰如其分。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謝幕學
一九九二年,倫敦薩德勒之井劇院,我第一次接觸山海塾《卵熱》。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只記得創團人天兒牛大在接受謝幕時的神情與姿勢,單腳微曲,使得包在白色垂墜布質裡的身體,有著雕塑般的曲線,頷首而立,那鋪天蓋地的掌聲彷彿與他無關,他不喜不衿,眼簾微張,像神般佇立。 從那時候起,我常特別觀察每個團謝幕時的方法,在這段表演與現實過渡的短暫時間裡,可以看到每種不同訓練哲學的表演團體,身體裡的信仰與組織文化。 天兒牛大說:「舞者的身體像一個水就要溢出的杯子,多一滴都不行,他們的身體已進入極端的平衡狀態。」即便在謝幕裡,天兒牛大依然是舞台上的祭司,他是暗黑舞蹈裡的白色舞踏,在沙、水、土的自然元素裡呈現生命的優雅高貴。 碧娜‧鮑許則不同,她談人間世,人間事裡的失衡,不滿足,不公平,回到人的身上探索關係失衡權力、壓力、暴力對於人的直接反應。一九九七年,她在國家戲劇院,站在《康乃馨》的花海裡,她的瘦使得她格外醒目,瘦削蒼白,目光柔軟而堅定,她看著觀眾,安詳而誠懇,那個眼神讓我想起在澳洲媒體的一篇專訪中,她說:「我是個永不放棄的人。」她的舞者們像凡人一般,高跟鞋、襯衫、洋裝、但流著汗,才剛要從被解剖過的表演過程裡回來。 要和讀者們抱歉的是,早在去年十月我們便著手製作屆滿三十週年的烏帕塔舞團專題,但十一、十二月的表演旺季讓這個專題一延再延,直到這一期,知道即將於一月第二度訪台的山海塾,我們終於等到一個正當理由把他們同時端出。從舞蹈史來看,山海塾與碧娜是「遠親」關係自瑪麗‧魏格曼、庫特‧佑斯以降的德國表現主義,一路影響到亞洲,台灣近五十年的現代舞發展也在這個國際軌道之中,而開出自己的花朵。 在「卡片」滿天的時代裡,你的皮夾裡有沒有一張「兩廳院之友」卡?這一期我們用了十頁的篇幅介紹新推出的「兩廳院之友」卡,雖然有老王賣瓜之嫌,但著實是覺得「好康」與大家分享。事實上,經營會員幾乎是各地劇院、表演團體、藝術機構重要的手段,每一家的策略固有不同,但基本上有幾項共同條款:優先購票、優惠價格、資訊送到家,兩廳院最近更為「兩廳院之友」規畫套票,在價格上更為優惠。其實,判斷一張卡值不值得,我個人有一個小小的「撇步」,除了上述的基本款項之外,它有沒其他的「利用」空間?兩廳院有圖書館、一年有
-
特別企畫 Feature
肉身叛亂 Butoh!Rebellious Beauty
一九八六年,「白虎社」初次來台 全身塗白與穿奇異的服裝的舞者 扭曲的肢體,濛眜的表情, 「這是舞蹈嗎?」有人問, 「舞踏」,第一次重重地震撼了台灣觀眾的視覺神經! 發生於一九六○的抗爭年代, 不斷對日本戰後文化提出重量級質問的舞踏, 歷經土方巽、大野一雄、山海塾、大駱駝艦 一次次讓我們看見儀式性身體演出的各種叛亂形貌。 這個月,睽違台灣八年的「山海塾」, 將帶著新作《響》再次為台灣帶來舞踏旋風, 藉由這次演出,PAR編輯部以專文深度探索舞踏美學與日本精神的關係, 再一次剖析暗黑舞踏背後蘊藏的無限美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誰不愛碧娜‧鮑許?
溫柔之必要 暴力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洋紫荊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擁抱依舊孤寂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跌落,反覆,如四季,旋轉與獨白之必要 奔跑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一張通行證之必要 草一般飄起來的長髮之必要╱椅子與坐姿端正之必要╱一根點燃的香煙之必要╱華麗晚宴服與黑西裝之必要╱不合腳的高跟鞋之必要╱壓抑歇斯底里之必要╱慾望不可得之必要╱詩意哀傷之必要╱緘默之必要 一九七三年,碧娜.鮑許接掌了烏帕塔舞蹈劇場 前衛的理念和表現手法讓她飽受質疑,觀眾叫囂不斷 去年烏帕塔歡度三十歲生日 她那遊走於舞蹈和戲劇交界的「舞蹈劇場」美學 建立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獨特地位並且影響全球 碧娜曾說,她的舞蹈是用真實又確切的眼光來看人性 「我在乎的是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 於是,生命的重量在鮑許手上,化作不能承受之輕盈 重擊我們的靈魂之後,總能得到慰藉的快感 或許,這就是三十年來,我們仍然深愛碧娜‧鮑許的理由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全民愛上兩廳院
去年底,兩廳院規劃了新的「兩廳院之友卡」 插畫家雷驤的輕巧筆觸 將隨著「異想」、「風格」、「典藏」、「金緻」四種卡 邀請大家成為兩廳院的常客 我們將告訴你 如何跟著這四張「通行證」 輕鬆遨遊藝術世界 而雷驤、王浩威、趙令器與楊蓉青 這幾位兩廳院的「老朋友」 也將在此 與你分享與兩廳院「交朋友」的點點滴滴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精神科醫生
王浩威:把兩廳院當作生活煞車的地方
王浩威,兩廳院「異想卡」的代言人,也是一個忙著右腦與左腦並用的精神科醫生。對他而言,欣賞兩廳院節目,猶如從一成不變的生活常軌,暫時出走到一旁的小路,藉由短暫的離開,讓自己獲得全新開始的能量。
-
戲曲新訊
吳兆南師徒同台《吳雞之談》回憶多多
國寶級相聲大師吳兆南為了使傳統相聲能夠繼續傳承,自一九九九年起依序收了江南、侯冠群、郎祖筠、劉增鍇、劉爾金和樊光耀共六名弟子,並成立「吳兆南相聲劇藝社」,今年一月即將過八十一歲大壽,繼去年八十大壽大戲《吳党所踪》,今年吳大師帶領多才多藝的弟子們,為觀眾帶來《吳雞之談》,將演出四段對口相聲與一段群口相聲。 壓軸的群口相聲〈無雞之談〉由吳兆南、侯冠群、郎祖筠、劉爾金演出。吳兆南表示,他的一生趕上七個雞年,最值得慶賀的是抗戰勝利那年也是雞年,在台下景仰侯寶林的相聲,等又過了三個雞年,才正式向侯先生拜師,一九九三年雞年,侯先生辭世,一晃又是一個雞年,感觸良多,好好演出才能對得起這一連串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