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大師安娜.索克洛的作品著重描繪真實人生,如訴說現代城市人內心孤寂的《房間》與省顧二次大戰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夢魘》,都令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欽點」之下,旅美舞蹈家王雲幼將重建安娜.索克洛上述兩齣經典舞碼,讓台灣觀眾體會索克洛舞作的深刻意涵。
PROGRAM 新古典舞團《夢魘》Nightmare in Rooms
TIME 10.28〜29 7:30 pm
10.30 2:30 pm
PLACE 台北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LECTURE 大師班「安娜.索克洛舞蹈技巧課」
SPEAKER Lorry May、王雲幼、劉淑英
TIME 10.22
PLACE 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紅樹林劇場
INFO 02-28091753、23914204(持有《夢魘》演出票券與參加「鄧肯研習營」者可免費參加)
「我要舞出真實的人生!」這是現代舞大師安娜.索克洛(Anna Sokolow)最鏗鏘有力的銘言,也是對她個人作品風格的最好註解。相較於同年代的瑪莎.葛蘭姆取材希臘悲劇舞述人生,安娜大膽地將創作靈感直接回歸真實的生命經驗,不論是微觀訴說現代城市人內心孤寂的《房間》,或是鉅觀省顧二次大戰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夢魘》,皆創造了現代舞的新里程碑。
《房間》道盡城市人的孤寂疏離
曾與安娜本人有過多次合作經驗的旅美舞蹈家王雲幼,今年便在新古典舞團藝術總監劉鳳學的「欽點」下,將此兩齣經典舞作重現國家劇院舞台。除了由王雲幼本人重建拉邦舞譜外,並邀請安娜生前的得意門生及舞團傳人洛琳.梅(Lorry May)一同指導,並來台舉行大師班講座,一方面保留舞作的主體精神,也希望賦予更現代化的新風貌。
一九五四年首演的《房間》Rooms,是王雲幼本人最愛的大師作品,十名舞者在舞台上各據一角,各自待在隱形的房間或公寓中,互不相干進行著自己的生活,像是站在孤島上彼此相望,卻沒有人跨越那道隱形的牆。Kenyon Hopkins的悠悠爵士樂音下,舞者的動作沒有一絲從容卻充滿慌張,強烈對比道盡內心偽裝及吶喊。這齣描述當年紐約人孤寂疏離的作品,即使放在半世紀後的台北城市,依然強烈反映了現實的無奈與渴望。
另一齣透過強烈肢體動作傳達猶太人屠殺命運的《夢魘》Dreams,是安娜對於當代人類災難的深沉悲憫。身為猶太後裔而在美國長大的安娜,並沒有親身經歷德國納粹對全歐洲猶太人的大屠殺行動,但赴以色列工作期間,許多死裡逃生的同胞,用著哀傷的眼神及驚懼的肢體,向她描述這場大災難。她運用敏感的體悟力,閱讀著這些猶太人的肢體語言,將言語無法道出的深層哀痛,化為舞蹈重現世人。
《夢魘》控訴大屠殺,重現集中營場景
《夢魘》的舞台上,一對猶太人展開顛簸的逃難旅程,甚至重現了集中營裡毒氣瓦斯集體屠殺的場景,死亡的掙扎赤裸裸地攤在觀眾眼前,像是一種最直接的心理治療,重挖傷口正視痛楚,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當年首演結束時甚至沒有任何掌聲,觀眾們只是起身靜靜地離去。在重建舞譜的過程中,王雲幼也再一次感受到大師作品的深長意義,「憐憫情感是可以超越國界的,不論是南京大屠殺、天安門事件,甚至是美國的911及前陣子的紐奧良風災,都能在這齣作品中看到關懷及救贖。」
「不似我們一般想像中的現代舞,舞者總拼著老命摔來摔去,急欲耗盡全身的力量;安娜的舞,是透過簡單的動作符號,或是安靜的靜止瞬間,傳達生命的內在力量與深奧意境。」王雲幼說,安娜舞作有些片刻甚至完全沒有動作,「就好像是國畫裡的留白,有種屏息、靜止的美。」她不諱言這麼嚴肅的作品,台灣觀眾可能較難接受,「但希望觀眾抱持著一顆尊重的心,必能開啟另一番深刻的生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