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砲台上的《祭特洛伊》 (陳少維 攝 金枝演社 提供)
戲劇

淡水砲台上的《祭特洛伊》

搬演戰爭歷史 王榮裕隱喻台灣處境

這一次《祭特洛伊》完整版與八年前的演出完全不同,華山版側重於英雄的描繪,悲劇人物的宿命同時融入當時台灣的社會現象,砲台完整版將重心完全放在特洛伊城,面對戰爭的威脅,要如何自處,其實完全是台灣的寫照,就像是在三千年後,回首看看台灣的史詩一般。

這一次《祭特洛伊》完整版與八年前的演出完全不同,華山版側重於英雄的描繪,悲劇人物的宿命同時融入當時台灣的社會現象,砲台完整版將重心完全放在特洛伊城,面對戰爭的威脅,要如何自處,其實完全是台灣的寫照,就像是在三千年後,回首看看台灣的史詩一般。

PROGRAM  金枝演社《祭特洛伊》

TIME    10.12~16  19~23               20:00pm      

PLACE   淡水滬尾砲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INFO     02-26237080

希臘盲人文學家荷馬在西元前八世紀時寫下史詩《伊里亞德》,將在他之前四百多年的戰爭描寫得栩栩如生,彷彿親臨現場,但也令後世質疑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性。十九世紀的德國考古學家蘇里曼,從小著迷於荷馬史詩,深信戰役曾經真實存在,他不斷失敗仍鍥而不捨,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土耳其沿海一帶挖掘,挖到地底某一層,出現一片焦土,考據年代,與特洛伊戰爭相去不遠,讓史詩成為史實。

首演挑戰華山特區,八年後新版挑戰滬尾砲台

一九九七年,金枝演社導演王榮裕,在當時廢棄的華山酒廠,廢墟般的空間中演出《祭特洛伊》。首演當晚,因華山空間仍有合法性的爭議,幾乎被禁演,現場無法售票,演員用著台語唸出:「我是希臘的英雄,阿吉里斯」,入口處兩桶熊熊火焰,旗幟高張的飆車族在表演區馳騁,每一幕都帶來極大的視覺震撼,華山彷彿也有戰場的感覺。演完後的自由捐獻遠超過原本的門票所得。

華山《祭特洛伊》一役,加速華山藝文中心的成立,也推動了台北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先例,就如同特洛伊遺址的出土;經過八年後,《祭特洛伊》再出,又挖掘出「滬尾砲台」的空間。

八年後王榮裕對《祭特洛伊》,有了更為成熟的解讀與更精鍊的語言。特洛伊位在歐亞交界處,以貿易起家,外伺強敵希臘,與台灣的背景相似,王榮裕以古喻今,讓觀眾去思索:如果我們失去了我們的文化特色,百年後台灣還會被世人記得嗎?如果有強烈的文化特色,即便台灣被統一,或獨立,或維持現狀,也都因文化而永留人心。

觀眾分坐舞台兩側,如交戰的希臘與特洛伊

這一次《祭特洛伊》完整版與八年前的演出完全不同,華山版側重於英雄的描繪,悲劇人物的宿命同時融入當時台灣的社會現象,砲台完整版將重心完全放在特洛伊城,面對戰爭的威脅,要如何自處,其實完全是台灣的寫照,就像是在三千年後,回首看看台灣的史詩一般。

王榮裕的母親謝月霞與兒子王品果在劇中飾演祖孫,舞台設計張忘在滬尾砲台裡搭建的舞台,巧妙地將觀眾席置於舞台兩側,一邊是希臘,一邊是特洛伊,兩軍對峙,觀眾便如同相互叫陣的千軍萬馬;在張贊桃的燈光設計下,表演區也延伸至整個砲台的城池之中;李俊陽的彩繪,有著濃濃的台灣民俗風,是金枝演社也是台灣民間的色彩。

十月中連著兩週,淡水捷運站有著看戲接駁專車,接著十分鐘的朝聖路程,抵達二級古蹟滬尾砲台,推開砲台的城門,參與見證這齣曾經締造歷史的戲。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