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林經堯 推動聲響實驗交流 為台灣聲音藝術開展未來
在「C-LAB聲響實驗室」計畫啟動之後,第一屆「C-LAB聲響藝術節」也在十一月底展開。以Diversonics為題,透過展演、工作坊和論壇等不同形式,讓各界體驗不同的聲音表現形式,並且運用科技技術呈現實驗精神。搭配台灣第一座「聲響實驗室」的完工,不但使得一般民眾走入劇場參與藝術,也使專業人士得以擁有實驗基地探索聲音樣貌。從自身優異創作到聲響實驗計畫主持人,林經堯在幕前幕後皆扮演重要角色,功不可沒。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周書毅 蟄伏之後華麗展翅 舞蹈旅行走向更遠
今年作為編舞家周書毅蟄伏累積數年後的「復出年」,從移動跨距到創作產量,都極具規模與野心。在密集的作品呈現中,我們看見這位獨立創作者在當前的跨國藝術市場中,積極拓展資源與連結的同時,亦透過長時間駐地進行創作,誠實地面對所處地域的當下現實,令人驚豔。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洪千涵、洪唯堯 顛覆虛實邊界 開放劇場參與
洪千涵與洪唯堯這對相差三歲的姊弟,分別是明日和合製作所與進港浪製作的核心創作者,而這兩個劇團也代表了台灣新生代劇場特有的創作方法與合作模式,開放場域的可能性,也顛覆虛實邊界。今年的聯手創作,將此類型對觀眾參與、劇場空間等「非傳統」展演找到更為成熟與洗鍊的處理與揉合,啟動劇場裡的無限可能,同時也在他們身上看到持續爆發的創作潛力。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透過溝通與信念 讓藝術與現實找到平衡
知名編舞家阿喀郎.汗在今年的「舞蹈秋天」系列中演出其獨舞封箱之作《陌生人》,也因此機緣,兩廳院邀請其舞團製作人法魯克.喬迪里舉辦講座,分享其入行經過,及與阿喀郎.汗共事多年的生涯與思考。喬迪里在藝術家、政府資源、協同製作、場地、贊助商之間,學習不同的語言,轉譯給不同的人,用溝通讓所有部門一起前進。他認為,一個好的製作人必須要有堅強的信念,將做的事,跟自己內在深層的核心價值連結,他說:「因為你必須相信,你才有可能做到。」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公共思辨出發 探索文化扎根的未來
由表演藝術聯盟所策劃的「2019表演藝術文化論壇」,在經歷七月至九月全台北、中、南、東共八場分區會議之後,於十月廿七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舉辦壓軸的「全國論壇」。現場邀來文化部長鄭麗君、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與國表藝董事長朱宗慶等接受現場提問,對推廣、教育、人才培育等面向,展開對話與討論。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嘻哈攜手巴洛克 文化混搭能量爆棚
巴黎歌劇院今年歡慶三百五十歲生日,十月在其所屬的巴士底國家歌劇院上演的拉摩歌劇《殷勤的印地安人》也是慶生系列之一。這齣芭蕾歌劇以狂野的嘻哈街舞替換當年異國情調的印地安舞蹈,與原作的巴洛克風格成功混搭,民族和形式歷史的衝突,形同講述在火山上、在能量爆發當頭跳舞的故事。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最後的道別
台灣重要的鋼琴家、音樂教育家吳漪曼,與其夫婿奧地利音樂教育家、莫札特權威的指揮家蕭滋,兩人一生作育英才,門下高足無數,知名鋼琴家葉綠娜即是其中佼佼者。十月廿四日,吳漪曼因病辭世,享壽八十八歲,本刊特邀葉綠娜老師為文,記述與吳老師最後一次美好的相遇與道別,回顧兩人超過半世紀、亦師生亦家人的深厚情緣
-
藝視窗 News
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 台法簽署未來8年合作意向書
【台灣】 臺灣聲響實驗室落成 台法簽署未來8年合作意向書 臺灣聲響實驗室自2018年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赴法國簽署合作意向書後,由文化部指導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建立台灣首座研究與發展聲響藝術的實驗室。歷時一年多的規劃與建置,位於臺灣聲響實驗室於11月21日落成,除舉辦一系列創新實驗展演之外,也設立數位藝術裝置展覽。當天並邀請到法國龐畢度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總監Frank Madlener一同為臺灣聲響實驗室揭幕。 鄭麗君表示,文化部跟IRACM於C-LAB,攜手開創台灣第一座擁有49.4聲道的沉浸式劇場空間,融合科技、技術與藝術文化,探索聲音藝術的各種可能性,將成為亞洲指標性的聲響實驗基地。記者會除了宣告臺灣聲響實驗室的落成之外,文化部與IRCAM也簽署了未來8年的合作意向書,持續推動台法文化交流,並豐厚國家文化軟實力。 鄭麗君同時布達C-LAB兩個好消息,首先C-LAB正進行圍牆拆除暨景觀改善工程,讓這片封閉了幾十年的軍事基地,將於明年2月全面開放園區。其次,行政院於11月初已正式核定「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第二期整體發展綱要計畫」,透過文化部、經濟部與科技部跨部會合作,將於8年整體計畫之間,展開C-LAB整個軟硬體的建構,同步支持臺灣聲響實驗室的發展。 「2019菁英爭揮指揮新秀選拔」 張智堯掄元 文化部所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國樂團(NCO)11月16日晚間於臺灣戲曲中心舉辦「2019菁英爭揮指揮新秀選拔」決選,參賽者歷經3個月的激烈賽事,張智堯脫穎而出,抱走冠軍獎盃與指揮專題音樂會新台幣8萬元的演出獎勵,同時也獲得媒體評審團的青睞,榮獲最佳魅力台風獎,現場觀眾參與投票的最佳人氣獎亦獎落張智堯手中。第二名則由朱恆志獲得,而由作曲家王乙聿參與評分的最佳作品演繹獎,頒給陳宥嘉。 今年賽程突破以往的模式,在複選階段特別移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
專題
打開藝術一本帳
人生,是加法, 就算是每個平淡無奇的日子 也要妝點得五彩繽紛。 人生,是減法, 每天都離死亡近一點, 豈能不高速運轉,在時間齒輪間爭取時間。 但是人生,眼看著消逝, 卻又無端地被複製, 銘記在隨身的手帳裡。 手帳是主人的靈魂,承接著一樣的個性,有著相同的脈動。 不信?割捨一天看看,你將驚慌地認可它的珍貴。 二○一八即將告別,在尋覓新手帳的歲末, 讓我們一起窺探藝術家的手帳, 把故事一一抖落, 告訴你一本帳的藝術,以及他們藝術的這本帳。
-
專題
朱宗慶 超人減法三合一
角色多重、行動迅速、判斷果決,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給人的鮮明印象,繁瑣的日常、複雜的行程、開不完的各種會議,善用科技工具的他運用手機、iPad、apple watch這三大法寶搞定,運用音樂的基礎,朱宗慶用減法舉重若輕,用工具完成超人的三合一。
-
專題
王孟超 數位時代的手寫控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劇場圈人稱「超哥」的王孟超,從在雲門舞集工作開始,就對自己的時間管控高度要求,「劇場是合作的藝術,不遵守時間,對合作對象不公平。」完全透過google calendar雲端管理形成的他,放不下的是作為設計師拿筆塗畫手寫的習慣,從筆記本用到iPad pro,最不能少的,就是可以讓他隨手揮灑的那支筆
-
專題
朱宏章 嚴謹規律裡的款款柔情
演電影又要演劇場,還要教表演、擔起戲劇系主任的行政工作最近因當紅電影《返校》中「白教官」一角備受矚目的朱宏章,面對生活的多頭與繁雜,他則以至為嚴謹的行程規劃應對,不同於他人仰賴科技工具,他最愛的是印有橫線的手帳,一律用鉛筆整齊書寫,用不同記號標示意義手帳中還夾著兩張老照片當書籤,嚴謹規律裡也沁出款款柔情。
-
專題
郭玟岑 怎樣過日子 由我設定
不對稱的妹妹頭、被同事戲稱像個「妹仔」的郭玟岑,年紀雖輕,卻是統領國家交響樂團的執行長。浸淫表演藝術、音樂圈多年,她不留票根不留CD也不留音樂家簽名,留的是多本隨性記錄的筆記,藏著她自己才會解讀的漫塗文字,唯一的堅持就是每本都是一樣高,要有束帶,而筆記的外皮不固定顏色,但一定要是鮮豔的色彩,來鼓勵自己。
-
專題
湯發凱 用行事曆寫多彩人生
總是讓人感受到如勁量電池般的滿滿行動力,男高音湯發凱的手帳一攤開,也是多姿多彩琳瑯滿目。多款物件從中掉出,昭告他的人生有多美好,翻著手帳,他津津有味地講起哪一天發生了什麼事,有時只是一丁點標記就可以喚起記憶。像是閱讀日記,或者,比日記還有趣。
-
藝@展覽
解構框架 展現當代亞洲的多元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亞洲藝術雙年展」,以「來自山與海的異人」為主題,擔綱策展的台灣藝術家許家維與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以「贊米亞」的山地和「蘇祿海」為策展指涉的地理和隱喻對象,邀請來自十六個國家、卅組藝術家及團隊,透過繪畫、裝置、錄像、行為表演、工作坊等,展現當代亞洲的多元世界,探討人與自然、歷史、科技等之間的關係。
-
藝@電影
經典不朽 以電影致敬
不管是文學、劇場或電影,「經典」就是愛好者共同記憶的匯聚點,這個月有多部從經典出發、向經典致敬、或描繪經典背後主人翁的電影,如首度登上銀幕、大咖雲集的音樂劇電影《貓》,搬演《綠野仙蹤》電影女主角、《大鼻子情聖》劇作家人生故事的《茱蒂》與《巴黎小情聖》等。
-
藝@CD
樂團之外 以琴訴衷
在交響樂團之中,排練與演出雖以指揮馬首是瞻,但穩定全團軍心,首席更是肩負重任。不過走出大樂團的他們,又會想用音樂說些什麼?這組「NSO首席之聲」系列,在樂迷敲碗多時後終於現聲,吳庭毓與李宜錦雙首席的「出輯」,正巧是一男一女、一成熟一甜美的完美配搭。
-
藝@書
黑白琴鍵後 鋼琴家的音樂人生
從二○○七年出版至今,樂評人焦元溥的《遊藝黑白》再度增訂出版,從上下集兩本,到一套四大冊,除原有卅位鋼琴家濃縮與更新內容外,更添加了五十三位鋼琴家及一位大提琴家,總計收錄一百零六篇訪問、一百零九位音樂家。焦元溥說:「我只挑『我喜愛』和『我有問題要問』的鋼琴家。」受訪鋼琴家的剖腹回答,構築了精采的歷史,也讓此書成為最有用的音樂工具書。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雪人》與《我們要去捉狗熊》動畫音樂會
「我們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偶爾也需要返樸歸真。」 身為都市叢林長大的高雄視覺設計師,常常覺得自己喪失了創造及創造力,躊躇迷惘不知所措。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接觸了音樂類型的演出後,才讓我的視野從此有了不同想像。 這次想和大家推薦的是,即將於十二月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上演的《雪人》與《我們要去捉狗熊》動畫音樂會!不僅可以在全台獨有音場效果的音樂廳裡聽著現場伴奏,也同時觀看兩場動畫佳作,滿足聽覺與視覺的雙重體驗,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大好機會,是提前感受聖誕氛圍的最佳首選。 藝術環繞你我,正因如此般灌溉著日常,才能讓我們對生活有著更多不同想像。來!一起進劇場感受這股魔幻氛圍吧! 文字|尤洞豆 跨域視覺設計師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奇巧劇團《鞍馬天狗》
一年又即將進入尾聲,我被工作填滿的生活,也隨著逐漸下降的氣溫來到了低點。 我想看《鞍馬天狗》,二○一六年的我無緣窺見它在衛武營現身,今年正好可以一睹「天狗」風采。看看演出後造成熱烈回響的這隻「天狗」,能否也令我熱血沸騰。《鞍馬天狗》取其胡撇仔戲拼貼之特性,捻揉傳統戲曲及流行藝術於一身。身處於文化交融行為頻繁的時代下,異文化無疑已成為某些族群的生活信念與追尋目標。而這些異文化之元素在《鞍馬天狗》中,巧妙置於兩組對立的角色上,除了劇情上的「政權殖民」,同時也間接展現「文化殖民」之概念,但奇巧劇團是否會在二○一九年──這個對政治極其敏感的時刻──對「天狗」進行改造?實在令人期待。而歌仔戲、京劇、豫劇如何在奇巧劇團的創作脈絡下與現代搖滾、華麗寶塚、日本殺陣產生對話?眾聲喧嘩下,究竟會譜出高山流水之曲調抑或只是「傳統」與「創新」二者的雞同鴨講?端看奇巧劇團的混搭美學,在時過三年的時間,能否更為成熟,再創「天狗風潮」? 文字|戴宇恆 戲劇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