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瓦格獻禮「初.聲」
三首「新」曲目 帶來新年度的耳朵新體驗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的「初.聲」音樂會,將在首席指揮瓦格的帶領下,演出三首「新」曲德弗乍克作於十九世紀末、描繪美國新大陸的《新世界》交響曲,由古典薩克斯風演奏家艾咪.迪克森改編的極簡音樂大師葛拉斯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還有TSO特邀台灣新生代作曲家謝宗仁所寫的《霞霧》。「新」曲之聲,將為樂迷帶來精采的耳朵新體驗。
-
TSO精選 TSO Choice 跨界薩克斯風演奏家
艾咪.迪克森 為了大師樂章 重新學習「呼吸」
「第一次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時感受到的濃郁情感,至今記憶猶新。作品完完全全地征服了我,且令我深深著迷,好一段時間無可自拔。」跨界薩克斯風演奏家艾咪.迪克森如是描繪她首次聽到極簡音樂大師葛拉斯《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的深刻感動,為了將這樣的感動透過薩克斯風傳遞給樂迷,她改編大師之作並自行學習循環呼吸以能完美詮釋,三月底,她將帶著此曲,與台灣樂迷首度相遇
-
音樂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四季.台灣」
從各方看島嶼 四季的變幻多情
在「四季.台灣」音樂會中,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特邀七位台灣作曲家與五位國外作曲家,各自用獨特的音樂語彙,闡述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情感,對大自然的感激。全場無伴奏且多聲部的曲目安排,挑戰合唱團的演唱實力,並結合了影像、劇場、旁白,將以合唱劇場的形式,勾勒出這片土地兼容並蓄的特質。
-
音樂 NSO「馬勒第七」
布拉姆斯與馬勒 引人深思的命運之歌
今年的TIFA,NSO將在呂紹嘉指揮下推出「馬勒第七」音樂會,將演奏兩首重量級經典布拉姆斯的《命運之歌》與馬勒的第七號交響曲,兩曲都以一個節奏開始,並貫穿全作。在古典音樂愛好者耳中,兩部作品使用的節奏元素雖不同,但都會令聽者立刻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連上線。
-
音樂 鋼琴家胡瀞云再現精湛
十年磨一劍 無止境的藝術追尋
在獲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的十年後,鋼琴家胡瀞云再度展現她「十年磨一劍」的指下功力,以「極綻」獨奏會探索鋼琴的無窮可能,也以鋼琴展現精采的音樂藝術,巧心安排的曲目,在極端的聲音對比中,呈現豐富的音樂色彩。同月,她也將與國臺交和指揮陳美安合作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唯有透過琴音,才能領略胡瀞云無止境的藝術追尋
-
音樂 黃俊文與黃海倫二重奏之夜
雙「黃」聯手 燦爛技藝水乳交融
兩位旅美的台裔演奏家小提琴家黃俊文與鋼琴家黃海倫,難得聯袂回台舉辦音樂會,以二重奏形式演出,曲目安排讓人感受到從十九世紀下半葉到廿世紀上半葉,從浪漫橫跨到現代的不同風情,旋律與技巧、趣味與深度兼具。
-
戲曲 臺灣戲曲藝術節第二屆創意競演
有功法更有想法 讓創意落實在舞台發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創意競演」今年來到第二屆,決選隊伍的創作將在四月的「2018臺灣戲曲藝術節」演出,有小表演廳的《孟.夢之間的時光》與《女人孟》,大表演廳的《琵琶行》與《What's 黑盆》,均在戲劇顧問一年來的陪伴下呈現;另去年首屆的優勝製作《孟婆.湯》則將打頭陣搬演,劇本剖析王寶釧、潘金蓮、白素貞和「孟婆」等傳統女性角色,並結合布袋戲與現代偶戲,令人期待。
-
戲劇 聲光劇團《馬戲暗影》
黑暗裡的劇場魔法 喚醒年少嚮往的奇幻世界
由貝爾蒙與麥耶兩位藝術家組成的「聲光劇團」,將於三月底帶來他們的作品《馬戲暗影》,演出融會砂畫、偶戲、動畫影像等呈現方式,並邀請法國知名童書作者暨繪本畫家沛浮撰寫演出腳本,故事以馬戲團為背景,乍看之下似乎是描述雜技藝人與動物的無奈,整體氣氛既詼諧又帶點懸疑與黑色幽默,最終在熱鬧嘉年華裡讓觀眾看到世界的溫馨與美好。
-
戲劇 動見体劇團《病號》
多重帳號之後 「你」又是誰?
日本稱真名使用的帳號為「真號」,抒發負能量的帳號即為「病號」,動見体新作《病號》便以網路匿名文化為主題,對這「反應要快/情緒要大」的社會提出質疑。由核心成員共同排練與發展而成,編劇王靖惇表示《病號》探究的是網路匿名文化對行為模式的影響,重點仍是「人」。
-
戲劇 黑眼睛跨劇團《戰場上的野餐》
戰火下話家常 體制外見荒謬
首演於二○一五年的利賀藝術節,由鴻鴻執導、改編自西班牙作家阿拉巴爾同名作品的《戰場上的野餐》,將於四月中重製推出。原劇以荒謬的悲喜劇探討戰爭與政治,鴻鴻的改編引用小津安二郎的戰時日記,並將劇中士兵的角色身分改為原住民,以此做「某種台灣狀況的隱喻」。
-
焦點專題 Focus
怪到沒人性、壞壞惹人愛 為什麼導演都愛「他」?
考古團隊在二○一二年挖出了理查三世遺骸,他是個慘死於沙場,連棺木、壽服都沒有,就被草草埋了的英格蘭國王。然而莎士比亞筆下、舞台上那個又怪又壞的大反派,其實和史料裡的他大不相同。古今中外,多少演員將其視為里程碑、代表作,使出渾身解數就是要讓自己「壞」掉;創作者也在理查身上揮灑各自的想像,揭露靈魂的黑暗面、解放邪惡的負能量。為什麼人人都愛理查?為什麼如此頻繁地看見《理查三世》製作上演?來自英、德、中、法四國名導現身說法,深入探查各有風味、歪邪怪異的多面理查。
-
焦點專題 Focus
舞台上、地底下 一個理查、各自解讀
為什麼導演都愛他?或許因為(至少在《理查三世》劇中)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反派,也是左右全局的主角,壞得夠複雜,於是更迷人;也因為他從來沒有真正被歷史定位,又或是說,舞台上的他是個不需要跟現實吻合、好似平行宇宙裡的人物,改編空間和幅度依舊寬廣;最後,就算一切已水落石出的今天,創作者與觀眾,還是可以繼續以他們的想像,接近莎士比亞筆下的那個理查。放眼全世界,他是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卻也同時擁有著很多不同樣貌。
-
焦點專題 Focus
反應當下政治現實 不與時代脫節的劇場
倫敦阿爾美達劇場二○一六年復排的《理查三世》,由該劇院總監魯伯特.古爾德執導,並邀到兩位重量級明星演員雷夫.范恩斯與凡妮莎.蕾格烈芙主演。由於理查遺骸的出土,也讓這位爭議君王的面貌更具爭議,古爾德此版選擇將這一切爭議無聲地融入舞台美學,墓地的意象從頭至尾貫穿全劇,暗示著觀眾每個階段的理查剪影其實都只是一步步走向註定的結局;而首演於英國脫歐公投之際,也與當下時局產生對話,讓劇場再度扮演映照現實的明鏡。
-
焦點專題 Focus
讓人又愛又恨的主角 一場慶祝邪惡的派對
由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製作,藝術總監歐斯特麥耶執導的《理查三世》首演於二○一五年,由該劇院當紅演員艾丁格擔綱主角理查三世。相信人性本惡的歐斯特麥耶,以「理查之惡,人人有之」為創作出發點,「塑造一個人物,他的壞居然帥到讓我高興、愉悅」,更在劇場中透過與觀眾的近距離互動,讓觀眾成為理查奪權的「同謀」,如同共同參與一場慶祝邪惡的派對。
-
焦點專題 Focus
兩桌四椅的「中式理查」 環球劇場中的陰陽辯證
導演王曉鷹的《理查三世》當年是應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所邀而製作,在「GLOBE to GLOBE從環球到全球」戲劇節演出,為了在各國競演中彰顯中國特色,他採用中國戲曲元素,更在首演時因布景道具未抵達,反以更簡約有力的表演令人驚豔。對理查三世的詮釋,王曉鷹說:「我想用一種中國的『陰陽辯證』的方式來處理他在與其他人物對話的時候,是一個正常的、帥氣的、俊朗的,當他做內心獨白的時候,就呈現出一種形體的、靈魂的扭曲。」
-
焦點專題 Focus
一步步見證理查奪權 窺探莎翁獨特魅力
今年才卅六歲的劇場導演托馬.喬利,是法國劇壇備受矚目的「金童」,能演能導,曾以長達十八小時卻熱力十足的莎劇《亨利六世》風靡法國觀眾。四月中他將帶來二○一五年的作品《理查三世》,他說:「十六世紀的莎劇告訴我們:人心惶惶的社會環境如何加速暴君的誕生。今日,這個現象仍未改變,所以我想要透過舞台演繹提醒當代觀眾。」
-
戲劇
鬼影變身,陰魂不散
綜觀來看,《群鬼》從原劇到改寫,已然是兩種脈絡不同的產物,後者以更直接而充滿諷刺的調性召喚出前者的時代精神,成功地呈現、呼應了台灣語境,與原劇舊魂的牽絆達到了一個有趣的平衡。此劇亦可說是簡莉穎繼《服妖之鑑》、《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之後,將真實與謊言的命題推到最極致的一部作品。
-
戲劇
死去與活著之間的儀式
《奠》雖展現胡錦筵於詼諧語彙背後的沉重與寂靜,卻因有意隱喻、埋藏張力而顯造作痕跡。特別是與親情、記憶交雜而述的政治指涉,既成負擔而略顯綁手,難以深化便戛然而止。其更著墨糾結的情緒,並擺盪於柏君等人如何與麗娜相處、如何面對回憶的顛覆,而不曾質疑身分與血緣的真實。
-
ARTalks
時間、時鐘、世界迷宮
乍看之下,導演櫻井大造似乎找到一個圓融世界陣痛的說法,且看似寄託在抽象的佛教義理中,將現實世界中追尋時鐘與未來計畫所製造的經濟妖怪與魑魅魍魎一棒子打醒。但櫻井不訴諸虛無,或者具均值意味地前往涅槃解脫,這些人類、亡靈、外星人不通往地獄,也不飛昇至天堂,大家只是聚集在這裡。也就是說,時鐘是假的、計畫是假的,目的地也是假的,但時間還是真的。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台灣國樂新勢力 邁向世界的進行式
想到學音樂,第一個聯想是的畫面是什麼?鋼琴、小提琴、管絃樂團或是音樂教室裡的貝多芬石膏像?即使國樂的歷史不亞於西洋音樂,但長久以來全盤接受外來的音樂訓練之後,自信心也逐漸薄弱。 然而國樂界近年來的發展卻一洗陰霾獨奏家技術與品味提升、作曲家從國樂聲響與技法找到新素材、年輕指揮在國際大賽大放異彩,還有愛樂人口的關注與暴增,在在顯示國樂領域充沛的能量。不管從樂器改良、音樂編創到表演形式,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相較於西洋音樂的穩定,國樂界的活躍已非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除卻了廟堂陣頭的形象,國樂並非脫去傳統外衣,而是將傳統變成珠寶,裝飾在最重要的位置。你無法忽視它的閃耀光芒,因為這股國樂的新勢力,已朝您席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