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多種類型 橫掃劇場
雖以喜劇知名,但三谷幸喜卻是凡事規劃仔細的嚴謹作家,除了受委託而寫下的作品之外,其舞台劇作鮮少授權其他導演經手,凡事他都親力親為以確保品質。他的舞台劇常從東西方名作改編,但卻切換角度從主線周邊的人物入手;而喜劇的入徑則選擇「慌亂喜劇」,透過阻礙不斷、問題愈滾愈大來營造笑料;他也喜愛切入幕後,鋪陳創作者不為人知的一面或許三谷不像其他劇場人長於批判現實,但卻透過「笑」讓觀眾得到積極正面的能量。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從電視兒童到喜劇天王
三谷幸喜 藉喜劇描寫人生 打造笑的不思議
從小就是電視兒童的三谷幸喜,對各種電視節目如數家珍,自七歲起便是NHK大河劇的死忠觀眾,也對戰國武將知之甚詳。早早顯露才華的他,在愛情劇當道的潮流中堅持創作喜劇,甚至破天荒以喜劇編劇身分編創歷史大河劇,翻轉了固有的大河劇風格。在他的戲劇世界裡,英雄也是凡人,凡人就是主角,他藉由喜劇來描寫人生,使用各種手法來娛樂觀眾,降低視角來貼近觀眾的劇情總讓人又哭又笑,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這就是三谷幸喜無可取代的獨特魅力。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誰是本尊、誰是分身? 反轉經典的混亂喜劇
一如三谷幸喜的創作慣例,將於三月造訪台灣的《變身怪醫》也絕對不是大眾印象中善惡交戰的人性暗黑故事,「傑奇博士喝了變身藥水,而成為海德先生」的初始設定,這回成了變不了身的怪醫博士,找來演員扮演「變身後的那位海德先生」在歌舞伎巨星片岡愛之助、搞笑藝人藤井隆、人氣女星優香與「三谷組」精采綠葉迫田孝也的同台飆戲中,《變身怪醫》將變出什麼樣三谷式的混亂?令人期待。
-
音樂 2018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
巨人風華 近身接觸
繼去年舉辦「鋼琴藝術節」為國內外鋼琴學子打造親炙大師學習的機會,鋼琴家嚴俊傑今年再度擔任藝術總監,舉辦「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邀請國內外廿位頂尖鋼琴家共襄盛舉。除了有大師班與音樂講座,還有「明日之星音樂會暨超級新星協奏曲選拔比賽」,最重要的是兩場「大師雲集星光璀璨音樂會」,將由九位國際鋼琴家演出布拉姆斯及德布西與其他大師的經典。
-
舞蹈 跨國交流的舞蹈實驗平台
圓桌舞蹈計畫 歐美與亞洲的舞力尬陣
兩年一度的「圓桌舞蹈計畫」今年走到第三屆,今年推出了的節目包含「歐美舞思雋永」、「亞裔新浪潮」,前者邀請了優秀的歐美舞者、編舞家來台演出,後者則推出台灣、香港、印度等地新銳編舞家的作品,讓觀眾看到歐美與亞洲的最新「舞」力!
-
舞蹈
追尋軌跡,走向愛與真實
作品裡並沒有展示什麼是愛或什麼是真實,更多的是畫出提問的軌跡,包括了林怡芳的獨白、與蘇文琪的對話。解答的背後總有新的問題,提問、尋找答案的軌跡,與答案同等重要。在動作中,林怡芳像是不停地提出問題,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再思考,這個動態「是這樣嗎?會去什麼地方?」。動作已定,可動向仍是未知,我看到了兩種方向與時間:迴盪於已知的去處,跟仍須迎向未知的時間。
-
舞蹈
個人風格再展示
演出完畢後,與友人在劇院外觀後評,提到古數年前在香港曾經發表短作品。我們都忘了細節,只記得那作品帶點幽默。如果那淺淺的笑意沒有離棄古的話,它可能在《插銷》中悄然現身了。雖然作品有瑕疵,但是它代表了一個年輕編舞者向著個人特色的堅定前進。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創作路上早期的成功有時只會帶來迷失,未到不惑之年而做到不惑,本身已值得鼓勵。
-
戲劇
後景觀社會時代的影像與物件
當我們將刷牙、洗手、擦身體等等這些行為與表演者還在車內時的談話連結上時,表演者與物件間關係模式的型態學轉化就很清楚了,這種轉化是Baboo擅長使用的手法,在《重考時光》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發生在比手畫腳這段表演中。表演者利用語意上錯誤卻在語音或姿態形式上具鄰近性的指涉,完成許多意義與脈絡的滑移。這樣的滑移所摧毀的,恰恰是過往階層式世界觀為每個層級所預設之本質、自然、屬性、內涵。
-
戲劇
商業劇場走出笑點與溫情的可能
有別於該團以往以笑點、綜藝為主的導向,此戲所營造出來的喜感,是根基於情境喜劇裡常見的錯認巧合、急中生智與多重反轉,不僅一再地改變了角色之間的關係,也反映出了這些決策背後的角色個性,使喜感的生成能更加自然地融入劇情之中。
-
新銳藝評 Review
我們都走在以愛為名的道路上,各自徬徨
導演試圖透過《小三與小王》重新形塑「家」的樣貌;試圖在宗教反對浪潮與同志婚姻平權的兩造間找到平衡,然而他所重塑的只局限於一廂情願的劇場式「寓言」(所有的衝突與不完美終將歸於美好!)而他所留下的美好結局,卻只能是對立兩灶間不可能達成的「神話」。
-
ARTalks
劇場新鄉土
鄉土如何在劇場裡找到新的主題與表現手法?阮劇團的《水中之屋》與進港浪製作的《還陽記》,無疑是近年來少見的突破之作。這兩齣劇之所以引人入勝的原因,顯而易見便在於編導對題材有了更多的實境觀察與體會,「鄉土」不再是模糊的依樣畫葫蘆。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五歲時,傑夫.索貝爾曾立下誓言要成為一名魔術師,雖然長大後變成了劇場工作者,但在他的作品裡,依然隨處可見魔術的影子,「我從魔術師變成一名演員,而現在是個小丑。」曾在賈克.樂寇戲劇學校接受的訓練,奠定了他肢體劇場與小丑表演的基礎。即將來台演出作品《斷捨離的物件習題》的索貝爾,將透過與大小紙箱中各種物件的互動,探索在荒謬中的昇華能量,從詩意非寫實的劇場性中找出最貼近人性的複雜情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君子不器」的奇幻音樂人生
琵琶演奏大師、知名國樂指揮家王正平,辭世迄今已經五年,與之淵源深厚的臺北市立國樂團特地在一月時安排了「文思揮就管弦章王正平與北市國的情緣」音樂會以為紀念。本刊特邀王正平的高徒、臺大音樂學研究所沈冬教授,為文追憶王正平的音樂人生,及與台灣音樂界的奇幻因緣。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難以想像的「亞洲舞蹈」
去年十一月於香港舉行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中,除了邀請中國、日本、韓國等五個現代舞團的精采舞作,並以「HOTPOT 東亞舞蹈平台」甄選來自中國、香港、澳門、台灣、日本、韓國等新銳編舞家的短篇作品在舞蹈節中呈現之外,同時也舉辦了主題為「亞洲舞蹈新想像」的「ChatBox 論壇」,邀請來自瑞典、泰國、台灣的舞評人,在香港舞評人李海燕主持下對談。 本文記錄了該論壇針對「舞蹈」「亞洲」「想像」三個關鍵字,從亞洲當代舞蹈的面貌、西方觀點的切入、亞洲在地的真實,分享他們的觀察與並進行討論。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是「蓬勃」,還是「亂象」?
回顧香港過去一季的演藝節目,可謂高度密集,展現出一派「蓬勃」之勢,不管是官方或民間,都推出為數甚多的節目,但也稀釋了票房,讓不少難得一件的演出如世界文化藝術節的「躍動非洲」系列,上座率令人遺憾。本文試圖分析上述現象的背後成因與可能因應之策。而近期台灣劇場也面臨場館增多、節目增加、票房走勢放緩、下滑的類似狀況,透過對香港劇場的觀察,或也能成為本地劇場工作者的參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多元多彩的活力藝景 馬來西亞
從台灣直飛不到四個小時,靠近赤道的馬來西亞,散發著他們獨特的熱情風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摩登的都市高樓,多采多姿的節慶及各族群的特色美食在同一個地域裡,交織成萬花筒一般的世界。 深入這個國度,更會了解表演藝術場館、藝術節、團隊甚至藝術家,都如同這片土地的縮影,提供一個平台,讓各式各樣的演出並存、交流、再出發。於是,當我們呼喊著音樂、舞蹈、戲劇界線愈來愈模糊時,回頭一看,才發現他們的藝術並不是由外而內勉強串連,而是由內而外自然發生。「族群融合、藝術無疆界」,在此地再也不是口號,而是事實。它的實踐,就在繽紛多元的馬來西亞。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囉惹主義與期待跨越的憧憬
縱使戲劇及其受眾普遍以語言作為分流,但跨族裔的「囉惹」式合作總是以理想形態出現在許多演製的構想當中;這種跨族合作模式容易一不小心就在舞台上被奇觀化。「藝術無疆界」的口號一再被提及,然而並非只單純的以友族的「在場」,或是以「美學無須語言」,就能輕易迴避語言差異而帶來的文化複雜性及其美學政治性。或許在面對語言政治在馬國劇場中的挑戰時,應該要直視差異、面對差異、理解差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前進大馬看表演!
吉隆坡與檳城的劇場巡禮
文化多元的馬來西亞,主要的藝術活動集中在兩地首都吉隆坡與檳城,想一探大馬的表演藝術風貌,適必得造訪這兩大城市。且讓我們帶領讀者,紙上走訪這兩地的重要場館與特色表演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前進大馬看表演!
吉隆坡與檳城的劇場巡禮
文化多元的馬來西亞,主要的藝術活動集中在兩地首都吉隆坡與檳城,想一探大馬的表演藝術風貌,適必得造訪這兩大城市。且讓我們帶領讀者,紙上走訪這兩地的重要場館與特色表演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地文化接軌國際 公共空間的多元對話
創辦迄今已經第七屆的檳城喬治市藝術節,源起於二○○八年喬治市成為世界遺產的慶典活動,在檳城民眾的踴躍參與下,於是政府決定讓這個藝術節慶持續發展。七年來,策展團隊將城市空間化為各種表演舞台,節目除了國外邀約、共製或委託性質的演出外,藝術節也支持環境劇場、特定場域表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