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味異次元武俠 寶塚經典歌舞大秀
寶塚歌劇團第三度訪台,派出首訪時備受台灣粉絲歡迎的「星組」,由首席男役紅悠智露領軍,除了改編自霹靂布袋戲系列的異次元武俠音樂劇《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以巧妙的編整串接讓觀眾能夠領略原劇的重點外,也帶來為星組首席紅悠智露量身打造、連曲目都從「紅」字出發的華麗大秀《Killer Rouge/星秀☆煌紅》,更為此次公演特地加了不少台灣歌曲誠意十足的寶塚歌劇團,這次也將首度造訪高雄,讓閃亮魅力席捲南台灣!
-
企畫特輯 Special
再度震撼! 喚醒原力、釋放情緒
曾於二○○九年來台演出三個月、近九萬人次觀賞的《極限震撼》,藉由精密的舞台裝置設計及高超的表演技巧,讓台上台下無論表演者或觀眾都激情出神融為一體,是一場超乎想像的瘋狂派對劇場演出。今年升級版《極限震撼+》帶著新增內容再度造訪,全長七十分鐘的演出、包含十一個不間斷的片段無縫融合巧妙銜接,將大自然浩瀚壯觀的神奇力量以劇場形式模擬並具現,將帶給觀眾又一次見證原力、釋放情緒的體驗!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不只是堅毅玫瑰 更是持續滋養的藝文綠地
今年的「桃園鐵玫瑰藝術節」,以展演中心為基地,串聯中壢藝術館及市內非典型展演空間,秉持多元劇場的核心理念邀請國內外優秀團隊參與演出或共製節目,高達廿六齣、共計五十場以上不同形式的演出或工作坊,其中更包含了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辦理「TAOasis藝術綠洲」創作徵件計畫所徵集的四檔演出,除了帶給觀眾多元的藝文體驗,也持續滋養藝文創作的成長。
-
企畫特輯 Special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身體
編舞家張婷婷的舞作《既視感》最初發想於潛意識的曖昧處,從3D多媒體版本到今年重製到成為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的國立編舞中心入選作品的純肢體版本,將在十一月底重現台灣舞台。創作過程中,張婷婷不斷挖掘表演者內心的恐懼,要他們以身體訴說心靈曾有的傷,直面生命中的每個選擇,不斷重置自我,與記憶對話。透過身體,張婷婷讓回憶重新述說
-
戲劇 阮劇團與李銘宸《再約》
熱炒店裡的浮世場景 無路可出的人生片段
由阮劇團製作、李銘宸執導的《再約》,是阮劇團第三屆「劇本農場」計畫的作品之一,描繪在熱炒店一隅,一群約了聚會的同學、同事,那些如同萬年連續劇情節的過往,以及看似要解決卻什麼都無法解決的現在。李銘宸將以四面式舞台,呈現這個上下場繁多、看似流動不止,卻無路可出的浮世場景。
-
戲劇 果陀劇場《悲憫次神的兒女》
充滿聲音的寂靜 不發聲亦能相守
果陀劇場新作《悲憫次神的兒女》由資深劇場導演楊世彭執導,屈中恆與王曉書主演,這個曾為聽障女演員麥特琳奪得奧斯卡影后的劇本,描述聽障人與健聽人之間的磨合過程與愛情故事,楊世彭將以寫意舞台讓男主角的回憶流轉其中,且在視覺部分表現澎湃豐富的靜謐與喧囂的簡約。
-
戲劇 《在世界中心叫不到計程車─於是改搭Uber》
最親密的陌生人 密閉空間裡的四城故事
台南人劇團導演廖若涵從搭乘計程車與司機聊天的豐富經驗出發,與編劇王健任以集體編創形式,發展出新作《在世界中心叫不到計程車於是改搭Uber》,將述說發生在台北市、雅加達、胡志明市和新加坡的四段計程車故事。而在劇場中如何讓故事完滿串接,敘事視角從一輛車,跳上另一輛車,讓故事在路上流轉徘徊,是此次製作的最大挑戰。
-
舞蹈 以身體為觸媒 意義各自解讀
古名伸《夷希微的凝視》 重探舞蹈本質
「其實夷希微這個題目,就是沒有題目的意思!」古名伸笑著說。台灣接觸即興與即興舞蹈的資深能手古舞團,今年成立廿五周年,即將在十一月推出新製作《夷希微的凝視》:上半場《夷希微的凝視》是藝術總監古名伸的新作,下半場是由全體團員與現場樂手即興的《亂碼2018》,由編創與即興兩個切面,映照出古舞團長期以來對舞蹈的思考與累積。
-
舞蹈 組合語言舞團廿五周年謝幕展演
《如夢,看雲去》 留一道太陽的圓滿
組合語言舞團自一九九三成立至今已滿廿五年,謝幕作《如夢,看雲去》將以「演」「展」結構締結圓滿句點。此作亦是藝術總監楊桂娟「舞蹈從書法中探索」系列的三部曲,豐富的跨域語彙,融合國際知名的日本禪性舞者Miyoko Shida經典作品;同時邀請藝術家陳長志以舞團影像史料策畫「後巴別,組合語言」裝置文件展,傳達人生歷經挫折的韌性與淬煉。
-
舞蹈 Blah Blah Blah雙舞作 面向現實世界
蔡博丞之《怒》 面對社會的自我省思
將在十月下旬於關渡藝術節演出的《怒》,是蔡博丞於二○一七年雲門2「春鬥」發表的《瞳孔裡的灰牆》全新改版,同樣從一七年內湖隨機殺人事件出發,蔡博丞說:「我想反映的並不是外顯的、對社會狂野的怒吼《怒》將兇狠藏在平靜之中,這些怒氣針對自己,再反向到社會,反思面對社會問題時,自己要選擇站在什麼位置。」
-
音樂 NSO美巡行前音樂會
來自台灣 向世界出發
繼兩年前首度赴美洲的「拓荒之旅」,NSO當年的演出讓美國重量級樂評讚賞為文,也鋪下了再度巡演的契機。十一月初NSO將再度造訪美國西岸於四個城市演出,除了準備德奧與法國經典曲目及鋼琴家史蒂芬.賀夫的加持外,也邀備受矚目的小提琴家曾宇謙同行,一同帶出台灣的音樂實力,並在行前特地以「來自臺灣」音樂會呈現出訪曲目,以饗國人。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有一種嚮往」
櫻井弘二與朱團 演出一起走過的印記
來自日本的跨界作曲家櫻井弘二,今年剛好屆齡五十、來台廿五年,這些歲月中,他與台灣的流行音樂界、表演藝術界建立了深厚的合作經驗與友誼。這次與合作迄今十一年的朱團一起推出「有一種嚮往」音樂會,選曲在「故事」與「旅程」的主題內展現打擊樂團的多樣化,每一首都標誌了他與朱團一同走過的印記。
-
音樂 亞洲作曲家聯盟暨2018亞太音樂節
從東亞到西亞 音樂絲路再起
擁有十五個會員國的「亞洲作曲家聯盟」今年的大會於十月下旬在台北舉行,以「融合與蛻變」為主題,短短五天內,將舉辦十場性質截然不同的音樂會與兩場論壇。參與作曲家的國度從東亞到西亞,宛如絲路,爬梳縱向的嚴肅音樂創作脈絡與橫向的地域跨越,讓樂迷領略當代亞洲音樂的多樣性。
-
焦點專題 Focus
跨世紀的《葉瑪》 身與心的鍛造
卅七年後,希臘導演特爾左布勒斯選擇再次執導《葉瑪》;而今年也正是受法西斯黨人殺害的西班牙劇作家羅卡,第一百廿歲冥誕。過了將近一個世紀、劇中觸及的許多議題,在「過去、現在,到未來還會持續存在。」特爾左布勒斯如是說。 如今,我們都像那無法生育而努力想方設法的「葉瑪」,或像她被社會觀念所束縛的丈夫「璜」那般,封閉在彼此無法溝通的世界裡。我們必須衝撞,在真實的世界中感受,並學習,「如何找回那巨大的能量、巨大的悲慟、巨大的驚嘆和恐懼感受,」那種「敬畏」。藉由演出、藉由訓練,或許特爾左布勒斯所鍛造的並非只是演員的身與心,更是給予當代觀眾的當頭棒喝。
-
焦點專題 Focus
荒蕪之地上 自無形而顯現的壓迫與渴望
《葉瑪》是西班牙詩人羅卡所寫的「農村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以農婦葉瑪為主角,因渴望生子,而引發種種與家庭、外在環境之間的苦痛與掙扎。在人物對話或吟誦歌謠詩詞的字裡行間,羅卡於本劇中所使用的文句,沉靜簡單,卻有股巨大的能量,甚至令人感到無比壓力與暴力
-
焦點專題 Focus
以當代的政治性,和當代的觀眾對話
繼二○一六年合作《酒神女信徒》,國家兩廳院再次邀請希臘阿提斯劇院(Attis Theatre)創辦人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來台,與副導演史特羅帕斯(Savvas Stroumpos)親自甄選台灣演員,並由林子恆、蔡佾玲帶領演員集訓數月,搬演西班牙劇作家羅卡(Federico Garca Lorca)的《葉瑪》Yerma,這也是他在一九八一年首度執導此劇後,相隔卅七年後再度執導。本刊特於排練空檔前往專訪導演,與他聊聊本次《葉瑪》的製作發想、他的劇場信念及和台灣演員、藝術家工作的經驗。
-
焦點專題 Focus
從身到心的修練 認識自己打開自己
在特爾左布勒斯導演前一部在台作品《酒神的女信徒》即已擔綱演出的林子恆與蔡佾玲,有著相似的背景,都是大學戲劇科班,又負笈英倫,也涉獵不同的劇場系統,參與劇場演出之外,也在校園教授戲劇。前年開始,兩人投入特爾左布勒斯所建立的「酒神的回歸」訓練方法。豐富歷練至今而投入酒神系統,他們是如何看待「表演者訓練」的呢?
-
戲劇
「人間音樂劇」的起點
《再會吧北投》一如綠光劇團以往作品,以淺顯易懂的劇情、寫實復古的舞台、草根親民的語言,讓觀眾得以快速地進入故事情境,更巧妙地運用歌曲,讓表面上的演唱注入了不少敘事層面的試驗,讓歌不只是歌,讓此作不只是掛上「陳明章」這塊招牌而已,而是富饒底蘊地將其音樂的精神轉化、延伸,與戲的內容相互接續、呼應,甚可作為國內「點唱機音樂劇」的參考範例,以及「人間音樂劇」的起點。
-
戲曲
唱完一首未完的「京歌」與《京歌》
與其評斷《京歌》形式實驗出什麼,或說意圖完成什麼,不如認為其以類似《莎姆雷特》(屏風表演班,1992)的效果與結構,進一步透過創作本身來重新思考形式實驗的過程。就如開場不久後,阿仁便提出對「跨界」的質疑,卻又用混搭的方式七零八落地完成《京歌之真假薛平貴》,反過來履行自身質疑,形成詭譎的反諷。
-
新銳藝評 Review
光的反面
《光年紀事》用詩意與純度極高的美感,一開始就取消了隱喻的線,讓我們的回憶與意識可以是宇宙,是海洋裡的探險。避免哲學與宇宙觀的論述陷阱,可以安心去訴說關於一個人內心私密的話語。動用整個劇場的「光」,亦借喻了指涉到「黑」。我們看到的,是個提煉出來,甚至有點過度潔亮的光之劇場,記憶的劇場。只是終究借喻出來的,是無邊的黑暗與遺忘。也許是為了看見黑暗,才召喚了光;為了面對遺忘,才召喚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