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迪夫特的事物》以五架拆解鋼琴、機械與水池的組合,「演出」自然,神秘氛圍重現人與自然彼此相互觀照依存的意義。(Mario Del Curto 攝 臺北藝術節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沒有風格,自成一格——劇場煉金師郭貝爾/輪廓速寫 迷樣的空間 缺席的美學

難以定義的創作者——郭貝爾

創作縱橫音樂、劇場、視覺藝術領域,角色兼及導演、作曲家、教育者,「難以定義」可說是郭貝爾最鮮明的特色。他可說具備了「文藝復興人」全才的特質,因自身的能力與多樣興趣,郭貝爾超越了傳統藝術框架,擴充了編曲的概念,他演繹樂器和聲響的方式,也擴充至劇場空間和光線效果中,並將語言和動態視為材料運用自如。繼《白紙黑字》、《史迪夫特的事物》與《進擊的狂想》,他的音樂劇場又將造訪台灣,讓本地觀眾能再度以五感體驗其獨特的藝術思維。

創作縱橫音樂、劇場、視覺藝術領域,角色兼及導演、作曲家、教育者,「難以定義」可說是郭貝爾最鮮明的特色。他可說具備了「文藝復興人」全才的特質,因自身的能力與多樣興趣,郭貝爾超越了傳統藝術框架,擴充了編曲的概念,他演繹樂器和聲響的方式,也擴充至劇場空間和光線效果中,並將語言和動態視為材料運用自如。繼《白紙黑字》、《史迪夫特的事物》與《進擊的狂想》,他的音樂劇場又將造訪台灣,讓本地觀眾能再度以五感體驗其獨特的藝術思維。

當代歐陸劇場中具開創性的人物、不可不提的現代作曲大師、音樂劇場實踐的先驅、視覺藝術家、劇場教育家……以上皆是——海恩納.郭貝爾 (Heiner Goebbels),但,如何更準確的描述這位藝術家?「難以定義」正是在書寫郭貝爾時,最主要的難題,尤其他的音樂劇場作品更是如此難解而迷人。

藝術實踐的歷程

郭 貝爾在現代音樂界與戲劇界享有四十年的盛名,對於現年六十五歲的他來說,二○一八年是重要的一年,自任教近廿年的德國吉森(Gießen)大學劇場應用科 學研究所退休,也卸任了二○○六年起黑森戲劇學院(Hessischen Theaterakademie)校長一職之後,他獲得吉森大學「喬治.畢希納」資深教授(Georg-Büchner- Seniorprofessur)(註)的殊榮,得以繼續開拓藝術實踐與科學的研究,自二○一二年獲伯明罕城市大學的 榮譽博士、以及世界戲劇最高榮譽——易卜生獎之後,今年又獲得了保加利亞國立劇場與電影藝術學院榮譽博士。郭貝爾一直是個活躍的旅行者,不斷移動於各國之 間,他熱愛分享,與各界藝術家合作,接觸各地的學生與民眾,充沛的創作能量讓他領導風潮。

身為世界頂尖的藝術家,郭貝爾並非難以接近、高不 可攀,相反的,謙和的他時常在作品開演前,於前台親切的與觀眾聊天,談吐幽默慧詰,像是滿頭白髮的頑童般,仍保有赤子之心,對生命充滿好奇與熱切,他藉由 旅行再訪已知,探索未知,使得靈感源源不斷,敏銳觀察各地景觀、語言與聲響,將外在感知轉化為內在風景,巧妙融合顯現在他的音樂劇場中。他可說具備了「文 藝復興人」全才的特質,因自身的能力與多樣興趣,郭貝爾超越了傳統藝術框架,擴充了編曲的概念,他演繹樂器和聲響的方式,也擴充至劇場空間和光線效果中, 並將語言和動態視為材料運用自如,如同德國劇場學家漢斯-蒂斯.雷曼(Hans-Thies Lehmann)在《後戲劇劇場》中提到「郭貝爾的劇場藝術旨在追尋另一種關於劇場性的夢想」,並且,郭貝爾更啟發了許多藝術創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