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經驗
翻轉角度不隱形 現身舞台無界限
原本被社會「隱形」的身心障礙藝術者,在廿世紀中期後,在以概念建構、形塑框架作為創作手法的表演藝術領域,其差異有了反轉的契機。如即將訪台的克萊兒.康寧漢坦然在舞台上面對自己的限制、演員麥特.佛萊澤以自身的畸形挑戰觀眾自身與「他人」的界線,還有知名的格雷埃劇團,從不劃地自限,持續推出精良製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身障表演藝術家
克萊兒.康寧漢 坦然面對自己的限制
使用手杖超過廿個年頭,對英國障礙藝術家克萊兒.康寧漢來說,手杖不僅是生活中她賴以行進的工具,更是她身體的延伸,賦予她額外的能力,進而成為她藝術表現的創意源頭。年輕時的康寧漢,作品中大量使用歌唱、空中特技、與高難度的手杖技巧,彷彿是恨不得能證明自己的能力;然而到了將訪台演出的《給我一個活下去的理由》,她所坦然展現的,反而是自己的諸般限制與非能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體無限可能 戲劇、音樂各自繽紛
在台灣,提到障礙藝術家,通常大家最快想起的,應該是多位表現優秀的視障音樂家如鋼琴家黃裕翔、許哲誠與女高音朱萬花等,其他值得注意的音樂團隊則還有混障綜藝團、極光打擊樂團等;而在劇場方面,除了有導演汪其楣持續帶領多障別者演出,長年探討身體未知可能的「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演出內容更跨越各種不同障別的藝術創作。多樣的表現,讓台灣近年的障礙表演藝術更顯繽紛。
-
特別企畫 Feature
極光打擊樂團 敲出震懾人心的生命之光
由朱宗慶打擊樂團2團團長何鴻棋創立的「極光打擊樂團」,是全台灣第一個包容多種類身心障礙別的擊樂團隊,今年五月受邀在「臺灣國際打擊樂節」開幕音樂會上表演,精采的演出讓在場的國際團隊與樂迷驚豔又感動。何鴻棋不因團員是社會上的弱勢者而降低要求訓練標準,恩威並施地讓團員學會看譜與打擊技巧,何鴻棋說,「我本來是放牛班學生,因為打擊樂改變一生,現在不但有機會發揮所學,又能讓身心障小孩和父母勇敢走出來,這是我的福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表演藝術無障礙
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說:「藝術並非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在模仿藝術。」 若藝術與生活是彼此的反射鏡,身心障礙者參與文化活動的經驗即反映台灣弱勢族群的生活處境。若藝術能提升生活品質與心靈素養,我們必須進一步思考,如何透過藝術來正面影響社會脈動、正視障礙者在生活中接觸美學、參與文化的機會。尤其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藝文場館迎接的觀眾群中因老化而失能的長者只會有增無減。本文將分析目前障礙者文化參與過程中突顯的社會現象,並從國外表演藝術圈正積極發展的「無障礙展演規劃」的觀念來討論文化平權的意義。希望藉此開啟國內針對障礙觀眾參與文化的討論、思考未來如何透過無障礙的觀念來經營表演藝術的永續性、甚至優化藝術作品本身的可及性與內涵。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障礙的兩廳院 為全民打開藝術之門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表示,兩廳院著眼的不只是身障者的需求,而是整體無障礙的服務,除了硬體上的改善,軟體上也要開發更多的無障礙服務,如口述影像、點字或大字節目單等。另一方面也從此引發對障礙藝術的思考,在節目規劃上,希望兩廳院能夠從公益與社會關懷的面向出發,定期呈現障礙藝術家的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成為視障者的眼睛
口述影像是傳播平權的實踐,是一種透過口語或文字敘述,為視障者傳遞影像訊息,協助他們克服生活、學習和就業環境中各種影像障礙的技術。而口述影像師的工作則是將靜默的訊息,如空間布景、人物表情、動作等,用語言加以解說、描述。口述影像有別於明眼人的觀看邏輯,作為視障者與世界的連結方法之一,並不是單純的現場報讀,而需要進行繁複的準備、反覆觀看影像並整理相關知識,口述者亦必須敏銳感知現場狀況,才能提供精準、適當及流暢的資訊,以促進視障者與社會的雙向溝通。
-
演出評論 Review
如何秤量悲劇?
因為沒有禁止攝影及錄影,所以每當觀眾察覺即將有事發生,或是演員呈現很有意思的狀態時,觀眾們便會將其攝入手機中,或甚至立刻上傳至臉書分享,這些行為表述著我們分明是這場悲劇景觀的旁觀者,但同時我們或許又跟著呼過「沒有人是局外人」或「我們都是XXX」的口號。當我們身處這個有冷氣有聲光效果之地,而不是在人車喧擾的凱道部落時(或你可以代之以任何抗爭或災難現場),我們如何能不是旁觀者?
-
演出評論 Review
想不到才見面,別離又在明天
過去的十一年來,在演出的可能性上持續的探索與實驗,TC的成就有目共睹。久別重逢,不論TC的表現是一如往昔,還是更有精進,幾乎沒有人會質疑這個樂團的演奏水平。對於樂迷而言,能夠持續聽到TC,從他們的音樂中認識更多的可能性,跟隨著TC體驗各種未知的領域,無疑是最大的幸福與樂趣。然而此番重出江湖,過去之所以沉潛三年的主因,似乎沒有真正的解答
-
新銳藝評 Review
膽大心細的精工設計
整體而言,陸逸軒的演奏觸鍵較為輕巧、速度飛快而精準、節奏自由奔放卻能聽出細膩設計;而由他近年來所參與之比賽或演出內容觀之,則可窺見其探索樂曲範圍之廣泛。我們可以放心期待這樣具有獨立思考又抱有熱情學習心的音樂家不斷成長,為我們在鋼琴樂曲演出的限度當中帶來任何新的可能。
-
企畫特輯 Special
潮間帶的遐想
在這廿多分鐘的舞段中,明顯看到新一代舞者的身體思考與出色的應變能力,可以體會到編舞極用心的編排與盡量規避舞者們在塗滿油的塑料布上舞動時的潛在傷害,並營造出潮水退進之際的對流意象,但嬰兒油本身,時刻將觀者懸念於台上舞者每一個動作的安危上。主題的敘事,反而極大地受制於形式,令人不無遺憾。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1987~2017流光瞬息.看見未來
三十走過 永在當下
這兩幢黃屋瓦紅梁柱的大房子 竟然也悠悠忽忽 陪伴了台灣的觀眾卅年 不管是台北市的觀光地標 或是表演藝術的「國家級殿堂」 建構起這卅年歷史的 是裡頭孜孜矻矻的一群人 探問著潮流與脈動 讓觀眾看到表演藝術的各種可能 這就是劇場,這就是兩廳院的存在 讓我們在此 回顧過往、看向未來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那時此刻——兩廳院卅年
當從前、從前成為說話的開場白時,白髮不知不覺已爬上兩鬢,時間就這麼無聲息地溜走。回首一九八六年進入兩廳院工作,初生之犢不知天高地厚,幸運地加入台灣首座專業劇場和音樂廳年輕的節目企劃團隊,轉眼已卅年。當年戴著安全帽首次走進彷彿太空異域的建築工地,根本無法想像劇場是什麼樣子。昏黃燈泡下到處是水泥和鋼筋,瀰漫的粉塵讓施工中的情境顯得神秘難以想像,也讓年輕的我對這份工作和未來充滿好奇;卅年後再次戴著安全帽走進舞台整修工區,黃燈泡被LED燈取代了,那時的年輕菜鳥看過的演出已經超過四千齣,且擔任曾經仰之彌高的兩廳院藝術總監職務,那時此刻的變化竟如此之大。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滯緩與疾馳之間 當代舞蹈的生命政治
身體作為度量,用以重新定義空間,在其中觸及結構、關係、族群、身分、記憶、歷史等。舞蹈以肉身為底,詮釋身體和空間的存在,從存在的外部一路舞進生命存有的核心。而這同時也是一段向運動的根源回返的舞蹈歷程,在佇足和行走之間交替的身體時間,亟欲捕捉思想在動靜縫隙裡的孕育和成形的過程。若以卅年作為回顧時間的單位,觀察這期間舞蹈在主題和形式上的變化,便也是去理解編舞家如何看待當代身體的處境和危機,以及在美學實驗上對於舞蹈認知的突破方向與渴望。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原民圖騰、電子音樂 走入民眾生活
將於十月廿八日於兩廳院戶外藝文廣場舉辦的音樂演出「眾聲之所」,邀請音樂人林強擔任藝術總監,邀請許多年輕藝術家與表演團隊演出。此前也安排了四場暖身秀,讓民眾與藝術家交流。在首場交流中,林強分享他策劃此次演出的想法,他以原民圖騰切入,結合新媒體與自己鑽研多年的電子音樂,邀請民眾用最舒適的方式,感受這場無拘束的聚會,顛覆對電子音樂的想像。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唱進電影裡 修復那些人生遺憾
一年一度的「兩廳院藝術出走」,今年將從十月十四日從台北國家兩廳院生活廣場出發,開著貨櫃車,到各地巡演充滿洗腦老歌的《菲林的映画光年》,由金曲歌王蔡振南、金鐘影后王琄與劇場演員賴盈螢擔綱主演,藉著電影的修復,述說一個六○年代女性的故事
-
企畫特輯 Special
美國人.巴黎心.德國魂
鋼琴家尼可拉斯.安傑利希出身頂尖演奏家輩出的巴黎高等音樂院,雖是美國人,但人生多數時間都在巴黎度過,有趣的是,他的內在裡卻潛藏著一個日耳曼的靈魂!除了近年來熱中於錄製布拉姆斯的曲目,這次訪台演出也安排了巴赫/布梭尼、貝多芬、布拉姆斯的作品,讓樂迷見識到他對德奧系作曲家的偏愛。
-
企畫特輯 Special
英雄惜英雄的巧妙對峙
在十一月訪台演出的「巧妙的對峙」獨奏會中,以色列鋼琴家扎斯拉夫斯基將以音樂說故事,透過舒曼與李斯特這兩位主角,呈現十八到十九世紀初浪漫主義音樂的風起雲湧,帶來音樂與文學的豐饒勝景。
-
焦點專題(二) Focus
非洲的冷靜與熱情
共有五十四個國家的非洲, 地理環境多樣、氣候複雜, 人口繁多、部落族群共處, 歷史背景、政治情勢各異, 藝術文化的發展脈絡也大不相同。 非洲的熱情, 體現在鼓舞文化的激昂活力, 在流行音樂裡發自靈魂深處的共鳴, 更有對民族、對土地的真切情感, 化作永垂不朽的偉大行動。 非洲的冷靜, 存於回看歷史與記憶的傷痕, 重尋自我身分的聲聲叩問, 以及毫不刻意造作或編排複雜結構, 專注在傳遞事件本質及所感的傳統敘事概念。 在他們的冷靜與熱情、 撩動情緒的節奏、舞蹈、音樂、故事之間, 藉由不同領域的表演藝術創作,認識非洲。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她們的尋源問道 劇場的生命旅程
雖然西方劇場訓練對非洲戲劇發展而言占有相當重要的比例,但在骨子裡,非洲的戲劇仍然保留了相當強的說故事傳統,沒有太多花俏的點子,也沒有複雜的敘事,只是述說快樂與悲傷、成就與失敗,透過再歷曾經,傳承經驗和歷史。有「非洲現代舞之母」美稱的謝曼恩.阿科尼與知名南非女演員泰姆比.姆沙利-瓊斯,都在劇場中自述平生,讓我們見識動人的說故事力量。